初中语文谈读书教学设计
展开谈读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13 短文两篇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开浪漫主义的先河。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发表了哪些见解。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学生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生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学生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学生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了读书这一主题。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读书的目的。
学生2: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3:读书的价值.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三个方面去仔细分析本文。
(一)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去分析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教师追问: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学生1:正面论证: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学生2:反面论证:读书费时过多——惰。
文采藻饰太盛——矫。
全凭条文断事——学究。
2.读书与经验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教师追问:为避免“学究故态”,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作者在论述这部分内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语句出示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
学生2: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出示语句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这句话运用了对比论证。
学生2: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师指导:
(1)比喻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2)对比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运用这种方法,能够突出事物的对比性,也就是说这种对比,可以有力地证明论点。
答题模式: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X与Y的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二)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去分析
1.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
教师总结: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强了语势。
2.作者提到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1:选读、浏览、精读、摘要。
学生2:与讨论、作文结合起来.
教师追问:运用了什么手法?怎样论述的?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比喻论证
学生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从读书的价值方面去分析
1.读书的价值有哪些?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
学生: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作者是怎样论证读书的价值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然后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生2:运用比喻论证,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陷,就像运动袪除身体百病一样;最后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各门学科知识的作用。
学生3:最后作结:“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五、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读书的理解。
(学生讨论,教师指正.)
学生1:读书使我们徜徉于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学生2: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我们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新的思路,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能在平凡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六、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1:读书的方法,或浏览,或泛读,或细读,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爱好,读书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种读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课文,我认为应该“咀嚼消化”,读得“深”一点儿。对于课外书,我认为可以泛读,增加阅读量,实现“海量阅读”的目标。但不管怎样,读书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广泛涉猎,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预设2:
《谈读书》是培根哲学智慧和治学经验的结晶。文中的观点很精辟,见解很深刻,特别是“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这一观点,实乃真知灼见。因为读书,我们从狭隘走向宽容,从无知走向通达,从单调走向丰富,从自我走向宇宙。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我爱读书!
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1)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样使所说的道理十分鲜明,读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说理。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谈读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谈读书教案设计,共9页。
九年级下册谈读书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谈读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听读感知,自读探讨,选读品味,拓展,总结及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