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检测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六) 全球航路的开辟
(建议用时:40分钟)
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A [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A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项错误;教会鼓励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
2.“欧洲人探险的动机是错综复杂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寻找基本资源和可以耕作的土地以及寻找通往市场的新商路,再有就是热切地传播基督教”。材料中空缺处应填( )
A.中国 B.印度
C.亚洲 D.美洲
C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背景,为到达亚洲,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故选C项。]
3.有学者认为: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 )
A.当时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B [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15世纪西欧当时已具备海外探险的条件,故选B项。]
4.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的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他前后共来往西班牙与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尚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的“他”应是指(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B [根据材料“他前后共来往西班牙与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尚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哥伦布误以为到达了印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5.某学者指出,经过不懈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
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 [材料没有体现进入印度洋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反映的是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美洲新大陆是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的,故排除D项。]
6.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
A.“发现”美洲大陆 B.发现了好望角
C.到达印度西海岸 D.完成环球航行
D [根据材料“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他最大的成就是完成环球航行,其航行路线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哥伦布,B项是迪亚士,C项是达·伽马,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欧洲人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其中俄罗斯人在17世纪初开辟的是( )
A.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B.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C.多次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C [题干限定17世纪初,俄罗斯人开辟的其他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故选C项。]
8.“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 )
A.哥伦布最早到达美洲
B.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
C.欧洲人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
D.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D [根据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可知,此内容强调的是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哥伦布最早到达美洲、欧洲人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故A、C两项错误;“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5世纪的帆船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遥过碛(沙漠),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这种历史景象的空前繁荣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中穿越沙漠的骆驼和题诗中“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追思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丝绸之路的繁荣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的壮举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包括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天文地理知识、西葡王室支持、文艺复兴对人的解放。第三小问,主要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封闭孤立的状态,世界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答案] (1)历史景象: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说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盛、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2)壮举: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星盘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具有人文精神。意义: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建立起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西方社会具备“起飞点”的根本因素是( )
A.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
B.《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影响
C.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
D.西葡两国中央集权力量的增强
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后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是外在因素,故排除;D项是主观条件,排除。]
1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给当地居民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当地居民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当地居民信仰基督教
D [从题干中可以看到,所谓“带去光明”是指上帝的光明,即向外传播基督教,使非基督教教徒皈依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选D项。]
12.一知名旅行社宣称:“500多年前,欧洲的探险家们凭着过人的毅力和白人的梦想,带着还算足够规模的船队征服了大西洋,触摸另一个‘野蛮’部落。其实你不用崇拜他们,今天你也可以参加‘重走新航路’实现你的航海家梦想。”材料中征服大西洋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结果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达·伽马——驶达印度
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
B [材料表明船队一直航行在大海中,最终发现了一个“野蛮”部落,说明这是对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记载,故选B项。]
13.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C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在官方控制下进行的,不会对商品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同影响是在当时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C项正确;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封建社会,没有促进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
(2)有人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问,应从两个方面简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一方面是哥伦布和迪亚士分别发现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另一方面是“怎样被发现”,应指出达·伽马和麦哲伦船队的贡献。第(2)问,材料二中“彼此隔绝”“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说明了人类交往与联系的加强。
[答案] (1)“美洲的发现”是指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航路”是指从欧洲绕过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和绕过南美洲、穿越太平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两条航路,前者由达·伽马在1497—1498年开辟,后者由麦哲伦及其船队于1519—1522年开辟。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的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