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展开高考一轮生物复习策略
1、落实考点。
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这就需要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些图表题虽不是教材中的原图,但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和图表的变换、深化、拓展,使之成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专题3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专题导航
目录
常考点01 群落的构成及其关系
常考点02 群落的空间结构...........................................................4
常考点03 群落的演替.................................................................7
常考点04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9
常考点归纳
常考点01 群落的构成及其关系
【典例1】
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物种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C.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D.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典例2】
图1中所示为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表示的生物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对应图2中的甲
B.图1中的②可反映牛和羊之间的竞争关系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如图2中乙
D.图1中的④反映的种间关系如图2中丙,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技巧点拨】
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比较
种群——自然区域,“同种生物”
群落——自然区域,“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自然区域,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上述关键点归纳如下:
2.群落的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 数量坐标图 | 能量关系图 | 特点 | 举例 |
互利共生 |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 ||
寄生 |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 ||
竞争 |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生存能力弱的逐渐被淘汰,如图①;如果物种生存能力一个较强,一个较弱,则较强者种群数量较大,如图②;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③。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 ||
捕食 |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 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
【变式演练1】
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紫藤》中“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B.《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诗经•小雅•小宛》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D.《凌霄花》中“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变式演练2】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体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比图b激烈
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比图a激烈
C.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D.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灭绝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灭绝危险
【变式演练3】
如图为四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常考点02 群落的空间结构
【典例3】
如图甲、乙、丙为三个自然群落,甲为草本群落,乙为灌木群落,丙为森林群落。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不属于群落结构的范畴
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典例4】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物种组成及比例
B.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D.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技巧点拨】
1.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变式演练4】
如图为森林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C.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也属于类似的垂直结构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变式演练5】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C.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变式演练6】
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提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原生演替
D.人为干扰下该湿地环境明显提升,改善后的湿地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
常考点03 群落的演替
【典例5】
弃耕的农田和裸岩上都会发生群落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弃耕的农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要低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B.一般情况下,两种类型的演替都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C.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
【典例6】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甲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b→c段物种③代表的灌木在与草本植物竞争时逐渐处于优势
C.陡坡在封山育林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越来越复杂
D.上述过程说明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技巧点拨】
1.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2.群落演替的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条件允许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3.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变式演练7】
如图为改造盐碱化草原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通过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主要利用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
B.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C.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动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D.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要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变式演练8】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火灾导致甲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D.演替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长一般呈“S”形增长
【变式演练9】
澳大利亚豪勋爵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的大部分地区为雨林生态系统,长满了棕榈树等植物,还拥有大量珍稀动物,尤以鸟类著称于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岛形成后最初进行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不同
B.群岛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群岛演替的不同阶段,成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种类和鸟类可能会不同
D.人类旅游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常考点04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典例7】
下列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典例8】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的昆虫等。土壤中小动物对动物和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鼠妇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②通常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马陆、蚯蚓等
C.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的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技巧点拨】
1.实验流程
(1)准备:选取调查地点,准备取样器等实验工具。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品,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从取回的土壤样品中采集小动物。
(4)观察和分类:认真观察采集到的小动物,对其分类,并做好记录(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5)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到的数据。
(6)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2.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变式演练10】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有同学设计了4种土壤小动物收集装置,收集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变式演练11】
跳虫是土壤中的常见小型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如图中的吸虫器是( )
A. B.
C. D.
【变式演练12】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一般可以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地下部分分层会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
B.可以确定数量多的物种就是群落中的优势种
C.目测估计法用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物种的统计
D.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热的特性设计诱虫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8 免疫调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8 免疫调节,文件包含专题28免疫调节教师版docx、专题28免疫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21 生物变异,文件包含专题21生物变异教师版docx、专题21生物变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1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文件包含专题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教师版docx、专题13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