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共7页。
    小石潭记【知识链接】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重点词句】(一)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前往,到某处。  2.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3.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4.布:  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5.佁(yǐ)然:  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二)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  (2)形容词,冷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8.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三)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皆若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形容词作动词:穿透  4.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7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8.如佩环。鸣:名作动,作响。  9.心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0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从。【文章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小岛,大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景色)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过久留,于是我记下小石潭的景色便离开了。   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文章解析】一、主旨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愤懑之情。二、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三、难点解读:忧乐变化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四、名句识记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闻水声,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皆若空游无所依。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典例训练】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文后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动(2)其岸势犬牙差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请你根据第④段的内容,说出小石潭“不可久居”的原因。参考答案:1.(1)静止不动的样子(2)交相错杂,交错不齐。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3.(1)环境冷清。(2)作者内心感到凄寒。 (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文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影石上神寒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⑴映(或分布、散布、投射等)⑵使……凄凉(有错别字不得分)2.⑴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⑵(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见。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二)阅读甲、乙两文选段,回答文后各题。(选做)[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3)窥谷忘2.翻译下面的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4.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三)阅读甲乙两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选做)【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境过清(        )②不可状(        2.翻译下列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乙文: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1.①因为②说出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课内探究,比较阅读,课外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犬牙差互, 乃记之而去, 如鸣佩环,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练习,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