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导学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814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与妻书》导学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814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与妻书》导学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展开
《与妻书》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林觉民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文章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2.尝试口头翻译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同年4月24日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被捕,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二)文题解读《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又称《绝笔书》《寄妻绝笔书》。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三)背景探寻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本文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四)古代书信的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对象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3)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6)用于夫妇:俪鉴等;(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五)词语积累(1)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比喻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2)称心快意:满足心意。(3)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4)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5)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6)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二、学生结合课文及注释,掌握文言重点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如晤( ) 眷( )属 搁( )笔 双栖( ) 使之肖( )我 相和( ) 一恸( ) 称( )心 能彀( ) 婉( )解 不能禁( ) 依依旁( )汝答案:wù,juàn,gē ,qī,xiào,hè,tòng,chèn,gòu,wǎn,jīn, bàng2.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3)念六夜四鼓 答案:(1)“彀”同“够”,能够;(2)旁,通“傍”,靠近;(3)“念”通“廿”,二十。3.一词多义其:(1)今则又望其真有( ) (2)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 (3)卒不忍独善其身( ) (4)吾亦望其言是实( ) (5)汝其勿悲( ) (6)汝其善抚之( ) (7)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 书:(1)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意洞手书( )望:(1)适冬之望日前后( )(2)吾亦望其言是实( )幸: (1)当尽吾意为幸( )(2)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相:(1)而亦无词相答( )(2)及与汝相对( )(3)当哭相和也( )以:(1)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3)且以汝之有身也( )(4)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答案:其:(1)代词,它,代有鬼的事;(2)代词,他们,代天下人;(3)代词,自己的;(4)代词,这,代心电感应;(5)副词,表示祈使,规劝;(6)副词,表示祈使,希望;(7)副词,表示揣测,或许,大概。书:(1)名词,书信;(2)动词,书写。望:(1)名词,农历每月十五;(2)动词,期望,希望。幸:(1)名词,幸事;(2)副词,幸亏,幸而。相:(1)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2)副词,相互;(3)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你”。以:(1)介词,用;(2)介词,把;(3)介词,因为;(4)连词,表修饰。4.词类活用(1)泪珠和笔墨齐下( )
(2)汝幸而偶我( )
(3)意洞手书( )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
(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6)卒不忍独善其身( )
(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答案:(1)名词作动词,落下(2)名词作动词,嫁;(3)名词作状语,亲手;(4)前者为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后者为形容词作名词,老人;(5)前者为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后者为形容词作名词,小辈;(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1)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3)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6)吾与并肩携手( )(7)钟情如我辈者( )(8)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汝而死( )答案:(1)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2)判断句,“为”表判断;(3)省略句,省略了宾语,望(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4)主谓倒装句,几家能彀,称心快意;(5)判断句,“……也”表判断;(6)省略句,省略宾语,吾与(汝)并肩携手;(7)定语后置句,如我辈钟情者;(8)固定句式,“与使……,无宁……”,译为“与其……,不如……”。 三、文本内容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吾不是处 是:这B.汝幸而偶我 偶:嫁C.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拟:想象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思念解析:D “念”通“廿”,二十的俗称。2.下列加点字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汝幸而偶我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B ①②⑤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用作状语。 质疑: 《与妻书》第二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感叹句、反诘句、对偶、排比等句式表达情感的写法,以及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技巧;2.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牺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重点难点】体会林觉民先生舍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导学流程】一、文本内容思考(一)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4段)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第5—7段)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第四部分:(第8段)希望妻子理解自己的心意,嘱咐妻子如有疑问向家人请教。(二)在起义前夕,林觉民在绢帛上写下了一封信,留给妻子的,这是一封情书,还是封遗书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思考林觉民写下这封《与妻书》的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提示: 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可见用意:一是以此书与妻子作诀别;二是要让妻子明白“吾衷”。(三)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是什么?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住沉重的悲痛。作用:都反映了作者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之细。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三)这封信是直抒胸怀的,所以语言饱含深情,且句式富于变化。请结合文中的不同句式,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在段落的开头用感叹句式,起引领的作用。如:“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吾真不能忘汝也!”“吾今与汝无言矣!”这几个领起句,是感情变化的脉络。作者从永别的痛苦中,回忆起过去夫妻之间的恩爱,又痛感到死后的孤独和悲戚,心情起伏跌宕,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运用对偶或排比,增强表达效果。如:“吾作此书时,尚是人间一人;汝看此信时,已成阴间一鬼。”人鬼对照,何等感慨!又如五个“可以死”的句式,表现出作者对民不聊生的忧愤!3、使用反诘句,语气激动发人深省。如“称心快意,几家能够?”说明在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根本无个人幸福可言。用反诘句表达,能直泻胸中的愤懑之情。又如“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连用两个反问,说明谁都不能,但不直说,用“激将法”叫对方回答,在感情上表现出对“能之”者的蔑视。 (四)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提示: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四、六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6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五)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提示: 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二、课堂练笔 学了本文,同学们肯定对烈士充满了敬意。请为烈士写墓志铭或挽联来表达你的哀思。 交流展示: (1)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24岁的青年,他用一封饱含血泪的情书,表达了对妻子、对祖国的爱。(2)挽联:舍己为人当仁不让,赴汤蹈火见义勇为;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质疑: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