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专题05 酸与碱-《中考满分计划系列·化学》之二轮专题重整合
展开
专题05 酸与碱
考点
3年考频
常考题型分析
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
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及应用
★★
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用途及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巧学速记】石蕊“酸里红、碱里蓝”;酚酞“遇酸色不变,遇碱红艳艳”。
【方法指导】
①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
②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CuSO4溶液为显酸性的盐溶液;
③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为显碱性的盐溶液。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酸→H++酸根离子,如:HCl、H2SO4等。
【特别提醒】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浓盐酸和浓硫酸
常见的酸
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化学式)
HCl
H2SO4
色、态、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无色、无气味、黏稠状液体
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
大于水
挥发性(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有白雾产生
无明显现象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原因
HCl气体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保存
密封保存,玻璃塞
密封保存,玻璃塞
主要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干燥剂
其他常见的酸除盐酸、硫酸外,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常用来干燥O2、H2、CO2、CH4、CO等中性和酸性气体,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
(2)强腐蚀性(也称为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因而实验室制H2时不用浓硫酸。
(4)浓硫酸的稀释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温馨提示】稀释浓硫酸口诀:酸入水,沿器壁,缓慢倒,不断搅。
4.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
(1)酸的化学通性: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盐酸(HCl)/硫酸(H2SO4)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与氢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置换反应)
铁与稀盐酸: Fe+2HCl===FeCl2+H2↑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铁与稀硫酸Fe+H2SO4===FeSO4+H2↑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氧化铜与稀硫酸: CuO+H2SO4===CuSO4+H2O,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 Ca(OH)2+2HCl===CaCl2+2H2O
氢氧化钙与稀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酸的化学特性:不同的酸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HCl+AgNO3===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吸水性
在空气中容易吸水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可以干燥CO2等
几乎不吸收水分
腐蚀性
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腐蚀性
制取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如炉具清洁剂
作建筑材料,中和酸性土壤,涂刷树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
【特别提醒】
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②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
3.碱的化学性质(碱“四条”)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不同的碱具有个性的原因是阳离子不同。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吸收二氧化碳)(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
与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2NaOH+H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钙与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Na2SO4+Cu(OH)2↓,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Ca(OH)2+CuSO4===CaSO4+Cu(OH)2↓,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详见P41实验突破)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特别提醒】①中和反应一定放出热量。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图1 图2
(1)操作(如图1)
(2)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
(4)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H++OH-===H2O)。(如图2)
(5)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酚酞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
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图3)
图3 图4
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图4)
【特别提醒】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变质。
3.应用
(1)改良土壤:如酸性土壤中可加入熟石灰(填名称)。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稀硫酸的废水可用熟石灰来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中和胃酸可服用碱性药物。
(4)生活中的应用:被蚊虫叮咬处有蚁酸(HCOOH),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减轻痛痒。
【特别提醒】①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其他试剂有:Mg(OH)2、NaHCO3。②不能用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药物中和胃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损害肠胃。
1.表示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一般在0~14之间。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 pH的测定方法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pH,此法测得的pH为整数。
【特别提醒】
①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液,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③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
④pH取整数。
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pH来改良土壤酸碱性。
(3)监测雨水pH,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4)测定人体pH,帮助人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故选B。
2.李明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观察到,将紫甘蓝汁液加入到不同物质中会呈现不同颜色,并记录如下:
物质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紫甘蓝汁液后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有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A.蓝紫色 B.红色 C.绿色 D.蓝色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白醋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液变红色,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可能显示红色。故选B。
3.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石蕊的显色规律判断,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观察选项,故选A。
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人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答案】C
【解析】A、食盐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B、味精显碱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C、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显酸性,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正确;D、香油显碱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故选C。
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紫色——无色——紫色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
B.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
C.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答案】C
【解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是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氨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D.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答案】D
【解析】A、白醋和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薯汁变红色,正确;B、草木灰水、氨水、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薯汁变绿色,正确;C、紫薯汁遇酸性、中性、碱性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故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正确;D、氨水呈碱性,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错误。故选D。
8.(2019·宜昌)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
9.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答案】A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和食醋混合制取氢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B、某些植物的花瓣用酒精浸泡可以制酸碱指示剂,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A。
10.(2020·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11.(2020·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
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
12.(2020·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出现白雾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所以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与酸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应该变红,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浓硫酸能够使白纸失去碳元素和氢元素发生炭化,观察到白纸变黑,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选项正确。故选B。
13.(2020·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
【答案】D
【解析】A、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水蒸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A错。
B、苛性钠吸水,还可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增大,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大,C错。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14.(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答案】D
【解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本身不含有剧毒,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所以在箱子外侧应该张贴腐蚀品的标志,故选D。
15.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与浓盐酸都具有吸水性
B. 稀硫酸与稀盐酸都可以除铁锈
C. 打开盛有浓硫酸与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都有白雾
D. 浓硫酸与浓硝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都会减少
【答案】B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所以都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因此,浓硫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会增加,浓硝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会减少,故错误.
故选B.
16.(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答案】C
【解析】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A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故选C。
17.(2020·内蒙古二模)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18.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A、因为溶液的总质量起点为0,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选项A正确;
B、m点是曲线的转折点,此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m点前小,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因此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B正确;
C、m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已恰好完全反应,此后只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铜质量应相等,铜元素的质量也相等,题中所述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选项C错误;
D、虽然n点对应溶液中含盐酸,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挥发出去,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铜,选项D正确。故选C。
19.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盐酸等不能,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硫酸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稀硫酸也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
【解析】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这是因为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这是因为稀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X是稀硫酸,c可能是单质,例如c是单质铁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这是因为稀硫酸和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而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因此d不可能是单质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C。
21.(2020·山东一模)在“新冠肺炎”的医疗中会使用大量的溶液,而大部分溶液都可分为初中所学的酸、碱、盐等重要内容。
(1)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pH随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 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C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3)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根据实验方案二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一不能准确确定溶质成分,请说明理由_______。
③实验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
④某同学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以下操作正确的______。
【答案】(1)H+ (2)D
(3)①NaOH Na2CO3
②NaOH和Na2CO3都显碱性均可使无色酚溶液变红, 不能确定NaOH是否存在
③密闭保存
④C
【解析】(1)盐酸、硫酸属于酸。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故填:H+。
(2)A、由图可知,b点溶液的pH<7,d点溶液的pH>7,所以b、d点对应溶液的pH:b<d,A错误。
B、由图可知,b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HCl=NaCl+H2O,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及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
D、d点所示溶液的pH>7,所示溶液的溶质既有酸碱中和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所以溶质是NaCl和NaOH,D正确。
故选D。
(3)①根据实验方案二,待检测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还含有NaOH。所以瓶中溶液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故填:NaOH和Na2CO3。
②因为NaOH、Na2CO3均可使无色酚溶液变红,酚酞变红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二者之中只有Na2CO3能与BaC12反生成白色沉淀,NaOH不反应,所以不能确定NaOH是否存在。(合理即可)。
③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④A、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
B、量取液体应该选择大而接近的量筒,应该选择10mL的量筒,错误;
C、倾倒液体应该沿器壁缓缓倒入,正确;
故选C。
22.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3)盐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一种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1)盐酸能和某些盐反应,例如盐酸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因此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
故填:盐。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3)盐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故填:H+。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时,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5)硝酸银属于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填:HCl+AgNO3═AgCl↓+HNO3。
【答案】盐;Fe+2HCl═FeCl2+H2↑;H+;Fe2O3+6HCl═2FeCl3+3H2O;HCl+AgNO3═AgCl↓+HNO3。
23.(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答案】C
【解析】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符合题意;
D、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含有酸,如柠檬含柠檬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0·江苏扬州·中考真题)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
A.单质 B.酸 C.碱 D.盐
【答案】C
【解析】NaOH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故选:C。
25.(2020·辽宁二模)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酒精 D.火碱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无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无新物质生成,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C、酒精具有挥发性,无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D、氢氧化钠会吸收水蒸气,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新物质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故选:D。
26.(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一模)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它的俗名是( )
A.石灰乳 B.熟石灰
C.石灰石 D.生石灰
【答案】B
【解析】A、石灰乳是大量的氢氧化钙溶于水后形成的悬浊液,所以石灰乳指的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氢氧化钙这种碱。A错误;
B、氢氧化钙,又被叫做熟石灰、消石灰。B正确;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D错误。
故选B。
27.(2020·江苏南京·中考)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Y中的水结合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Y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符合题意;
C、浓醋酸具有挥发性,但是醋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2020·银川十三中学二模)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选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来制取氨气
B.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属于碱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使用块状药品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而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将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使用的是固体混合加热的发生装置。A错误;
B、浓硫酸显酸性,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酸和碱能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否则会将氨气反应。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C正确;
D、氨气(NH3)是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气体,并不是碱。D错误。
故选C。
29.(2020·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二模)下列关于氢氧化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构成:由氢氧化钠分子构成
B.农业用途:能用于中和碱性土壤
C.生活应用:可用于炉具清洁剂
D.俗称:纯碱
【答案】C
【解析】A、构成: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A不正确;
B、农业用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碱性土壤,故B不正确;
C、生活应用: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
D、俗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D不正确。故选C。
30.(2020·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白色固体,吸水易潮解,A正确。
B、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
C、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正确。
故选:C。
31.氢氧化钠离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义种相同的粒子是( )
A.H+ B.OH- C.H2O D.H
【答案】B
【解析】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OH-)。故选B。
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其性质。
32.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33.(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答案】D
【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B正确;
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确;
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
34.(2020·河北其他模拟)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出于好奇,小明对该KOH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1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_________。
2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
假设Ⅰ:只含KOH
假设Ⅱ:含__________;
假设Ⅲ: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___________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假设Ⅲ正确
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 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答案】(查阅资料)2KOH+ CO2= K2CO3+CO2
(猜想假设)KOH和K2CO3
(进行实验)Ⅰ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或无明显现象
(问题讨论)检验并除去样品中的K2CO3,排除其对K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做钾肥
【解析】(查阅资料)
KOH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2KOH+ CO2= K2CO3+CO2;
(猜想假设)
物质可能没有变质(只含KOH),完全变质(只含K2CO3)和部分变质(有KOH和K2CO3)。
(进行实验)
碳酸钾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钾,所以猜想Ⅰ不正确。
BaCl2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
假设Ⅲ正确则原样品中不含KOH,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钾,以免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影响实验结果。故填:检验并除去样品中的K2CO3,排除其对K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碳酸钾含钾元素,可做钾肥。
35.(2020·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小组发现实验室中盛放氧化钙的塑料瓶膨胀破裂,设计实验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
步骤Ⅱ:另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再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产生,沉淀消失。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塑料瓶膨胀破裂的主要原因_______。
(2)由步骤Ⅰ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步骤Ⅱ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_________(酚酞除外)。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
(3)上述实验中,通过测定某些量,还能确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若选择加入一种过量的其它类别物质的溶液代替稀盐酸,也能达成此目的,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确定该溶液过量,所选的试剂是__________。
【答案】(1)CaO+H2O=Ca(OH)2
(2)氧化钙 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 氢氧化钙、碳酸钙
(3)碳酸钠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 稀盐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1)塑料瓶膨胀破裂是因为氧化钙与瓶中气体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热量使瓶中的气体膨胀致塑料瓶瓶中破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2)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氧化钙的质量,步骤I中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所以由步骤Ⅰ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氧化钙,故填氧化钙;
步骤II中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说明原上层清液呈碱性,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还含有剩余的盐酸,即步骤Ⅱ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故填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
由步骤I可知,固体中不含氧化钙,由步骤II可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氢氧化钙、碳酸钙。
(3)碳酸钠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利用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求出固体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和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故填碳酸钠溶液;
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确定碳酸钠溶液过量的方法是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碳酸钠过滤,故填稀盐酸。
36.(2020·宁夏一模)劳动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____。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于是她得出结论: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认为她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为验证全部变质应向试管中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后,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_____色,说明原NaOH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1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错误 当全部是碳酸钠溶液时,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也变红 过滤 不变色
(实验反思)(1)③④ (2)pH试纸
(拓展应用)密封保存
【解析】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检测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时先检测碳酸钠,检测的同时除去碳酸钠,再检测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方法:加入可溶的钙盐或钡盐检测并除掉碳酸钠,后检测剩下的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如果是碱性就有氢氧化钠,则部分变质;如果是中性就没有氢氧化钠,则全部变质。所以在加试剂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时,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需加入中性的试剂。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提出猜想: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猜想为: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后都变红,故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当全部是碳酸钠溶液时,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也变红;当加入氯化钙后,氯化钙会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故还应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因加入的是过量的中性氯化钙,所以过滤后的溶液不再有碳酸钠,此时滴加酚酞红叶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就可以确定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但若滴加酚酞后不变色则溶液不是中性,则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反思:
(1)因检测完碳酸钠后还需检测氢氧化钠,故所添加的试剂不能是碱性,故不能选用的试剂是③④;
(2)溶液的酸碱性,除了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检测外,还可以用pH试纸,看pH是大于7还是等于7,故填pH试纸;
拓展应用:
因氢氧化钠溶液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
37.(2018·湖南其他模拟)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显中性;②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不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
【答案】[猜想假设]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一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最终的固体有三种可能:一是没变质全部是氢氧化钠,二是部分变质,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三是全部变质全部是碳酸钠。
[猜想假设]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猜想一、二可知猜想三为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固体溶于水后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猜想一不正确;
(2)BaCl2过量,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NaCl,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若猜想二成立,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若猜想三成立,反应后的溶液显中性,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NaOH变质是由于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8.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
③CaCl2+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同学
小红
小美
小伍
实验操作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
【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 .
(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 .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 保存.
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原因分析】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
【反思评价】①密封.
②小于.
39.(2020·西安高新第三中学九年级其他模拟)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40.(2020·重庆綦江区·九年级一模)下列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氨水和盐酸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和铁锈
D.烧碱和硫酸铜溶液
【答案】A
【解析】A、氨水是一种碱,盐酸属于酸,所以氨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属于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属于碱,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C、稀硫酸属于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该反应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故选A。
41.(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一模)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氨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生成物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2018·南京中考)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种类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氯离子、钠离子和水分子,没有氢氧根离子,故pH等于7,错误;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依然能导电,错误;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错误;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价,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2价,都没变,正确。故选D。
43.(2020·山西九年级其他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强
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
【答案】B
【解析】A、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的放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电导率最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最终溶液电导率大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4.(2020·海南九年级其他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 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 NaCl,NaOH
B.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由 a 点到 c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A、图中a点,pH<7,说明这时稀盐酸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
B、图中c点,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逐滴加入稀盐酸中,不符合题意;
D、一开始,烧杯中是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钠,pH逐渐增大至大于7 ,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45.(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一模)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氨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生成物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6.(2020·西安高新第三中学九年级其他模拟)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47.(2020·河南安阳市·九年级一模)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48.(2020·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其他模拟)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D.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为放热反应,所以A选项正确;40s时, pH<7,
说明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所以B选项正确;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用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无法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否放热,所以C选项错误;溶液的pH由<7到>7,说明是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所以D选项正确,故不正确的是C。
49.(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向c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稀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氢氧化钠过量,向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0.(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向c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稀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氢氧化钠过量,向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1.室温时,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一种溶质
B.d点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H2SO4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A、a点为稀H2SO4,溶液中有一种溶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d点是Ba(OH)2溶液,溶质是Ba(OH)2,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c点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液体的pH=7,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b点溶液稀硫酸没有反应完全,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B.N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答案】D
【解析】A、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pH>7,故A错误;
B、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完,且盐酸在M点也已经反应完,此时溶质是氯化钠,故B错误;C、从M点到N点是氢氧化钠增加了20g,但由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知有沉淀生成,溶液应增加少于20g,故C错误;D、N点表示的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又增加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两部分中氯化钠的量是一定的,所以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D。
53.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
C.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2,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在升高,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1 可知,在BC段溶液的pH减少趋势变缓,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故B正确;
C.图1 中AB段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pH=12时,表示氢氧化钠过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OH,故C错误;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故D正确。故选:C。
54.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NaOH+HCl=NaCl+H2O;
(2)HCl;
(3)12;
(4)C。
【解析】(1)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仪器A中是盐酸溶液,溶质是HCl;
(3)根据图2和图3 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55.(2019•遵义)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1)放出。
(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 不产生蓝色沉淀;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评价反思】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解析】(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蓝色沉淀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Ⅱ.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
56.(2020·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
A 取样,加入CuO粉末
B 取样,滴加NaOH溶液
C 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 取样,滴加AgNO3溶液
【答案】(1)溶解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解析】(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先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而后变为中性至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因此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发生中和反应,H+、OH-反应生成水,因此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
(3)A 取样,加入CuO粉末,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为蓝色则说明有稀盐酸,正确;B 取样,滴加NaOH溶液立即变红色说明没有稀盐酸,过一会变红色说明有稀盐酸,正确;C 取样,加入CaCO3粉末有气泡生成说明有稀盐酸,正确;D 取样,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有稀盐酸剩余,因此选择ABC。
57.(2020·广东广州市·九年级一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1)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O2的是______________,表示CO2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与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组合。根据图D、图E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D中,反应前后减少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增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图E中未发生变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_,新产生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分子构成不同
(2)
(3)①H+、OH- H2O ②SO42- Zn2+
【解析】(1)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②由同种元素组成,则表示O2的是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表示CO2的是③。1个①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1个③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①与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则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为:。
(3)①图D中,反应前的粒子是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反应后粒子有硫酸根离子、钠离子、水,则反应前后减少的粒子是H+、OH-,增加的粒子是H2O。
②图E中反应前粒子有锌、硫酸根离子、铜离子,反应后粒子有锌离子、硫酸根离子、铜,则未发生变化的离子是SO42-,新产生的离子是Zn2+。
58.(2021·上海奉贤区·九年级期末)人体内一些体液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8-1.5) B.唾液(6.5-7.5) C.胆液(6.8-7.4) D.血液(7.35-7.45)
【答案】A
【解析】pH<7,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7,且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59.(2021·上海宝山区·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 pH=3 B.食盐水 pH=7 C.牙膏 pH=8 D.肥皂水 pH=10
【答案】D
【解析】pH>7时,pH值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pH<7时,pH值越小酸性越强,越大酸性越弱;
故选D。
60.(2020·四川攀枝花市·九年级二模)头发油腻是因为头皮油脂的分泌,使用碱性溶液清洗头发效果更佳。从pH角度考虑,清洗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
A.4 B.7 C.8 D.14
【答案】C
【解析】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D中碱性太强,对人体皮肤有损害;
故选C。
61.(2020·山东泰安市·九年级期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呈弱碱性
B.从左到右各物质的酸性增强
C.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强
D.喝苹果汁可以治疗胃酸
【答案】A
【解析】A、鸡蛋清pH值在7-8之间,大于7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所以鸡蛋清呈弱碱性,说法正确,故A正确;
B、从左向右pH值依次增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B错误;
C、肥皂水的pH值大于牙膏的pH值,pH值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弱,故C错误;
D、苹果汁的pH汁小于7呈酸性,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也呈酸性,喝苹果汁不能中和胃酸,故D错误;
故选:A。
62.(2020·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九年级一模)下表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 )
选项
A
B
C
D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粥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粥 D.牛奶
【答案】C
【解析】胃酸过多的病人适宜使用弱碱性食品。
A、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玉米粥的pH接近中性,可以显示弱碱性,符合题意;
D、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3.(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二模)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由红到蓝
B.由绿到橙
C.由蓝到绿
D.由紫到红
【答案】A
【解析】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溶液显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显蓝色。故颜色变化是:由红到蓝。故选A。
64.(2020·广东佛山市·九年级零模)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若不慎被蜜蜂蛰伤,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呈弱碱性的物质,下列物质适用的是(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答案】D
【解析】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的pH约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5.(2020·广东惠州市·九年级一模)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pH=1 B.牙膏pH=8
C.肥皂pH=10 D.炉具清洁剂pH=13
【答案】D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炉具清洁剂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
66.(2020·辽宁鞍山市·九年级三模)晓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从家里带来的白醋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白醋进行检验,你认为晓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白醋的实际pH相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醋酸溶液用水稀释,醋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对于醋酸溶液来说会使其变稀,酸性减弱,pH变大,故pH偏高。
故选B。
67.(2020·湖南岳阳市·九年级其他模拟)几种适宜作物生长的pH范围如下:水稻6.0-7.0,棉花6.0-6.8,甘蔗6.0-8.0,茶树5.0-6.0。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
【答案】C
【解析】A、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
B、棉花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6.8,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棉花,不符合题意;
C、甘蔗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8.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现在土壤的pH>7,适宜种植甘蔗,符合题意;
D、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不符合题意。故选C。
68.(2020·天津河西区·九年级一模)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苹果汁
pH
10.2
8.5
5.8
2.9
A.牙膏和苹果汁都显酸性 B.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C.西瓜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答案】B
【解析】A、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牙膏的pH为8.5,显碱性,苹果汁的pH为2.9,显酸性,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牙膏、肥皂水的pH > 7,呈碱性,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中和酸性物质,减缓疼痛,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的pH < 7,pH值越小,酸性越强,西瓜汁pH为5.8,苹果汁pH为2.9,苹果汁的酸性强,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pH为10.2,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9.(2019·河南商丘市·九年级学业)用pH试纸测试一瓶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将该溶液倒些在pH试纸上
B.往瓶中的溶液里投入pH试纸
C.将pH试纸一端浸入该溶液中
D.用洗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
【答案】D
【解析】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故选D。
70.(2020·泰安市·九年级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对应物质及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可用pH试纸测得食醋的pH=2.9 B.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D.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A、用pH试纸测得pH值都是整数,A错误。
B、熟石灰显碱性,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正确。
C、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C正确。
D、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故选:A。
71.(2020·山东烟台市·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可以配成pH为13的溶液
D.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如柠檬、西红柿中含有酸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选项说法正确;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C、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pH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如柠檬、西红柿中含有酸,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2.(2020·河南安阳市·九年级一模)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考点
3年考频
常考题型分析
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
★★★
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及应用
★★
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判断、用途及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巧学速记】石蕊“酸里红、碱里蓝”;酚酞“遇酸色不变,遇碱红艳艳”。
【方法指导】
①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
②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CuSO4溶液为显酸性的盐溶液;
③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为显碱性的盐溶液。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酸→H++酸根离子,如:HCl、H2SO4等。
【特别提醒】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浓盐酸和浓硫酸
常见的酸
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化学式)
HCl
H2SO4
色、态、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无色、无气味、黏稠状液体
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
大于水
挥发性(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有白雾产生
无明显现象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原因
HCl气体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保存
密封保存,玻璃塞
密封保存,玻璃塞
主要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干燥剂
其他常见的酸除盐酸、硫酸外,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常用来干燥O2、H2、CO2、CH4、CO等中性和酸性气体,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
(2)强腐蚀性(也称为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因而实验室制H2时不用浓硫酸。
(4)浓硫酸的稀释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温馨提示】稀释浓硫酸口诀:酸入水,沿器壁,缓慢倒,不断搅。
4.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
(1)酸的化学通性: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盐酸(HCl)/硫酸(H2SO4)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与氢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置换反应)
铁与稀盐酸: Fe+2HCl===FeCl2+H2↑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铁与稀硫酸Fe+H2SO4===FeSO4+H2↑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氧化铜与稀硫酸: CuO+H2SO4===CuSO4+H2O,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 Ca(OH)2+2HCl===CaCl2+2H2O
氢氧化钙与稀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酸的化学特性:不同的酸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HCl+AgNO3===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吸水性
在空气中容易吸水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可以干燥CO2等
几乎不吸收水分
腐蚀性
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腐蚀性
制取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如炉具清洁剂
作建筑材料,中和酸性土壤,涂刷树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
【特别提醒】
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②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
3.碱的化学性质(碱“四条”)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不同的碱具有个性的原因是阳离子不同。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吸收二氧化碳)(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
与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2NaOH+H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钙与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Na2SO4+Cu(OH)2↓,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Ca(OH)2+CuSO4===CaSO4+Cu(OH)2↓,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详见P41实验突破)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特别提醒】①中和反应一定放出热量。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图1 图2
(1)操作(如图1)
(2)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
(4)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H++OH-===H2O)。(如图2)
(5)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酚酞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
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图3)
图3 图4
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图4)
【特别提醒】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变质。
3.应用
(1)改良土壤:如酸性土壤中可加入熟石灰(填名称)。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稀硫酸的废水可用熟石灰来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中和胃酸可服用碱性药物。
(4)生活中的应用:被蚊虫叮咬处有蚁酸(HCOOH),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减轻痛痒。
【特别提醒】①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其他试剂有:Mg(OH)2、NaHCO3。②不能用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药物中和胃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损害肠胃。
1.表示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一般在0~14之间。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 pH的测定方法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pH,此法测得的pH为整数。
【特别提醒】
①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液,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③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
④pH取整数。
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pH来改良土壤酸碱性。
(3)监测雨水pH,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4)测定人体pH,帮助人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故选B。
2.李明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观察到,将紫甘蓝汁液加入到不同物质中会呈现不同颜色,并记录如下:
物质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紫甘蓝汁液后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有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
A.蓝紫色 B.红色 C.绿色 D.蓝色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白醋显酸性,能使紫甘蓝汁液变红色,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可能显示红色。故选B。
3.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石蕊的显色规律判断,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观察选项,故选A。
4.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靑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人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答案】C
【解析】A、食盐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B、味精显碱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C、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显酸性,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正确;D、香油显碱性,不能使紫甘蓝菜丝变红,错误。故选C。
5.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紫色——无色——紫色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
B.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
C.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呈酸性
D.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答案】C
【解析】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有一种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则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是中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有一种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溶液
白醋
盐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氨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D.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答案】D
【解析】A、白醋和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薯汁变红色,正确;B、草木灰水、氨水、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薯汁变绿色,正确;C、紫薯汁遇酸性、中性、碱性溶液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故紫薯汁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正确;D、氨水呈碱性,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错误。故选D。
8.(2019·宜昌)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
9.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答案】A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和食醋混合制取氢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B、某些植物的花瓣用酒精浸泡可以制酸碱指示剂,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错误。故选A。
10.(2020·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11.(2020·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
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
12.(2020·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出现白雾
B.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所以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与酸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应该变红,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浓硫酸能够使白纸失去碳元素和氢元素发生炭化,观察到白纸变黑,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选项正确。故选B。
13.(2020·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浓硫酸 D.浓盐酸
【答案】D
【解析】A、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水蒸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A错。
B、苛性钠吸水,还可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增大,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大,C错。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14.(20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答案】D
【解析】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本身不含有剧毒,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所以在箱子外侧应该张贴腐蚀品的标志,故选D。
15.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与浓盐酸都具有吸水性
B. 稀硫酸与稀盐酸都可以除铁锈
C. 打开盛有浓硫酸与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都有白雾
D. 浓硫酸与浓硝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都会减少
【答案】B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所以都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因此,浓硫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会增加,浓硝酸长期放置液体的质量会减少,故错误.
故选B.
16.(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答案】C
【解析】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A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C错误;
D、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故D正确。故选C。
17.(2020·内蒙古二模)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18.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A、因为溶液的总质量起点为0,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选项A正确;
B、m点是曲线的转折点,此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m点前小,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因此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B正确;
C、m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已恰好完全反应,此后只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铜质量应相等,铜元素的质量也相等,题中所述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选项C错误;
D、虽然n点对应溶液中含盐酸,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挥发出去,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铜,选项D正确。故选C。
19.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盐酸等不能,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硫酸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稀硫酸也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
【解析】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这是因为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铁,这是因为稀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X是稀硫酸,c可能是单质,例如c是单质铁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X是稀硫酸,d不可能是单质,这是因为稀硫酸和d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铜离子,而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因此d不可能是单质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C。
21.(2020·山东一模)在“新冠肺炎”的医疗中会使用大量的溶液,而大部分溶液都可分为初中所学的酸、碱、盐等重要内容。
(1)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_____(填离子符号)。
(2)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pH随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 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C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3)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根据实验方案二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一不能准确确定溶质成分,请说明理由_______。
③实验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
④某同学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以下操作正确的______。
【答案】(1)H+ (2)D
(3)①NaOH Na2CO3
②NaOH和Na2CO3都显碱性均可使无色酚溶液变红, 不能确定NaOH是否存在
③密闭保存
④C
【解析】(1)盐酸、硫酸属于酸。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离子,故填:H+。
(2)A、由图可知,b点溶液的pH<7,d点溶液的pH>7,所以b、d点对应溶液的pH:b<d,A错误。
B、由图可知,b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OH+HCl=NaCl+H2O,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及两种溶液的密度,所以无法确定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错误。
D、d点所示溶液的pH>7,所示溶液的溶质既有酸碱中和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所以溶质是NaCl和NaOH,D正确。
故选D。
(3)①根据实验方案二,待检测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还含有NaOH。所以瓶中溶液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故填:NaOH和Na2CO3。
②因为NaOH、Na2CO3均可使无色酚溶液变红,酚酞变红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二者之中只有Na2CO3能与BaC12反生成白色沉淀,NaOH不反应,所以不能确定NaOH是否存在。(合理即可)。
③NaOH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④A、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
B、量取液体应该选择大而接近的量筒,应该选择10mL的量筒,错误;
C、倾倒液体应该沿器壁缓缓倒入,正确;
故选C。
22.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3)盐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一种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1)盐酸能和某些盐反应,例如盐酸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因此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
故填:盐。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3)盐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故填:H+。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时,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5)硝酸银属于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填:HCl+AgNO3═AgCl↓+HNO3。
【答案】盐;Fe+2HCl═FeCl2+H2↑;H+;Fe2O3+6HCl═2FeCl3+3H2O;HCl+AgNO3═AgCl↓+HNO3。
23.(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答案】C
【解析】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符合题意;
D、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含有酸,如柠檬含柠檬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0·江苏扬州·中考真题)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
A.单质 B.酸 C.碱 D.盐
【答案】C
【解析】NaOH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故选:C。
25.(2020·辽宁二模)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酒精 D.火碱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无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无新物质生成,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C、酒精具有挥发性,无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错误;
D、氢氧化钠会吸收水蒸气,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新物质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故选:D。
26.(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一模)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它的俗名是( )
A.石灰乳 B.熟石灰
C.石灰石 D.生石灰
【答案】B
【解析】A、石灰乳是大量的氢氧化钙溶于水后形成的悬浊液,所以石灰乳指的是一种混合物,而不是氢氧化钙这种碱。A错误;
B、氢氧化钙,又被叫做熟石灰、消石灰。B正确;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D错误。
故选B。
27.(2020·江苏南京·中考)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Y中的水结合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Y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符合题意;
C、浓醋酸具有挥发性,但是醋酸显酸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2020·银川十三中学二模)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选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来制取氨气
B.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属于碱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使用块状药品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而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将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使用的是固体混合加热的发生装置。A错误;
B、浓硫酸显酸性,氨气溶于水会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酸和碱能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否则会将氨气反应。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C正确;
D、氨气(NH3)是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气体,并不是碱。D错误。
故选C。
29.(2020·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二模)下列关于氢氧化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构成:由氢氧化钠分子构成
B.农业用途:能用于中和碱性土壤
C.生活应用:可用于炉具清洁剂
D.俗称:纯碱
【答案】C
【解析】A、构成: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A不正确;
B、农业用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碱性土壤,故B不正确;
C、生活应用: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
D、俗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D不正确。故选C。
30.(2020·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白色固体,吸水易潮解,A正确。
B、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
C、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正确。
故选:C。
31.氢氧化钠离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义种相同的粒子是( )
A.H+ B.OH- C.H2O D.H
【答案】B
【解析】碱性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氢氧根离子(OH-)。故选B。
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其性质。
32.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33.(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答案】D
【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B正确;
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确;
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
34.(2020·河北其他模拟)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出于好奇,小明对该KOH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1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_________。
2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
假设Ⅰ:只含KOH
假设Ⅱ:含__________;
假设Ⅲ: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___________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假设Ⅲ正确
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 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答案】(查阅资料)2KOH+ CO2= K2CO3+CO2
(猜想假设)KOH和K2CO3
(进行实验)Ⅰ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或无明显现象
(问题讨论)检验并除去样品中的K2CO3,排除其对K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做钾肥
【解析】(查阅资料)
KOH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2KOH+ CO2= K2CO3+CO2;
(猜想假设)
物质可能没有变质(只含KOH),完全变质(只含K2CO3)和部分变质(有KOH和K2CO3)。
(进行实验)
碳酸钾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钾,所以猜想Ⅰ不正确。
BaCl2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
假设Ⅲ正确则原样品中不含KOH,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钾,以免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影响实验结果。故填:检验并除去样品中的K2CO3,排除其对KOH检验的干扰;
(拓展应用)碳酸钾含钾元素,可做钾肥。
35.(2020·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小组发现实验室中盛放氧化钙的塑料瓶膨胀破裂,设计实验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
步骤Ⅱ:另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再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产生,沉淀消失。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塑料瓶膨胀破裂的主要原因_______。
(2)由步骤Ⅰ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步骤Ⅱ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_________(酚酞除外)。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
(3)上述实验中,通过测定某些量,还能确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若选择加入一种过量的其它类别物质的溶液代替稀盐酸,也能达成此目的,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确定该溶液过量,所选的试剂是__________。
【答案】(1)CaO+H2O=Ca(OH)2
(2)氧化钙 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 氢氧化钙、碳酸钙
(3)碳酸钠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 稀盐酸(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1)塑料瓶膨胀破裂是因为氧化钙与瓶中气体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热量使瓶中的气体膨胀致塑料瓶瓶中破裂,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2)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氧化钙的质量,步骤I中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所以由步骤Ⅰ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氧化钙,故填氧化钙;
步骤II中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说明原上层清液呈碱性,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再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还含有剩余的盐酸,即步骤Ⅱ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故填氯化钙或氯化钙、氯化氢;
由步骤I可知,固体中不含氧化钙,由步骤II可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氢氧化钙、碳酸钙。
(3)碳酸钠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利用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求出固体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和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故填碳酸钠溶液;
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确定碳酸钠溶液过量的方法是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碳酸钠过滤,故填稀盐酸。
36.(2020·宁夏一模)劳动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提出问题)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____。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于是她得出结论: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认为她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为验证全部变质应向试管中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后,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_____色,说明原NaOH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1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2NaOH+CO2=Na2CO3+H2O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错误 当全部是碳酸钠溶液时,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也变红 过滤 不变色
(实验反思)(1)③④ (2)pH试纸
(拓展应用)密封保存
【解析】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检测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时先检测碳酸钠,检测的同时除去碳酸钠,再检测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方法:加入可溶的钙盐或钡盐检测并除掉碳酸钠,后检测剩下的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如果是碱性就有氢氧化钠,则部分变质;如果是中性就没有氢氧化钠,则全部变质。所以在加试剂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时,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需加入中性的试剂。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提出猜想:
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猜想为: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后都变红,故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当全部是碳酸钠溶液时,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也变红;当加入氯化钙后,氯化钙会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故还应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因加入的是过量的中性氯化钙,所以过滤后的溶液不再有碳酸钠,此时滴加酚酞红叶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就可以确定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但若滴加酚酞后不变色则溶液不是中性,则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说明原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反思:
(1)因检测完碳酸钠后还需检测氢氧化钠,故所添加的试剂不能是碱性,故不能选用的试剂是③④;
(2)溶液的酸碱性,除了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检测外,还可以用pH试纸,看pH是大于7还是等于7,故填pH试纸;
拓展应用:
因氢氧化钠溶液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
37.(2018·湖南其他模拟)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显中性;②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不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
【答案】[猜想假设]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一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最终的固体有三种可能:一是没变质全部是氢氧化钠,二是部分变质,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三是全部变质全部是碳酸钠。
[猜想假设]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猜想一、二可知猜想三为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固体溶于水后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此猜想一不正确;
(2)BaCl2过量,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NaCl,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若猜想二成立,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若猜想三成立,反应后的溶液显中性,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NaOH变质是由于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8.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
③CaCl2+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同学
小红
小美
小伍
实验操作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加入过量稀硫酸
【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 .
(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 .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 保存.
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原因分析】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
【反思评价】①密封.
②小于.
39.(2020·西安高新第三中学九年级其他模拟)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40.(2020·重庆綦江区·九年级一模)下列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氨水和盐酸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和铁锈
D.烧碱和硫酸铜溶液
【答案】A
【解析】A、氨水是一种碱,盐酸属于酸,所以氨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属于中和反应,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属于碱,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C、稀硫酸属于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该反应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
D、烧碱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该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选项错误,故选A。
41.(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一模)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氨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生成物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2018·南京中考)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种类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氯离子、钠离子和水分子,没有氢氧根离子,故pH等于7,错误;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依然能导电,错误;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错误;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价,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2价,都没变,正确。故选D。
43.(2020·山西九年级其他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强
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
【答案】B
【解析】A、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的放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电导率最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最终溶液电导率大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4.(2020·海南九年级其他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 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 NaCl,NaOH
B.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由 a 点到 c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A、图中a点,pH<7,说明这时稀盐酸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
B、图中c点,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逐滴加入稀盐酸中,不符合题意;
D、一开始,烧杯中是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钠,pH逐渐增大至大于7 ,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45.(2020·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一模)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氨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水,生成物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6.(2020·西安高新第三中学九年级其他模拟)下图为向NaOH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时微观粒子变化情况,请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与图乙涉及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KOH与H2SO4反应实质与图乙反应实质相同
C.加入物质后图甲溶液pH不变,图乙溶液pH变小
D.该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图甲是将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溶液被稀释。
图乙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
A、图甲中的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乙中加入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其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图乙描述的反应实质相同。B正确;
C、图甲中,加入水后,氢氧化钠溶液由于被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图乙中,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图甲中变化前后Na+、OH-数量均不会发生变化。图乙中变化前后Na+数量不变,但是OH-的数量会逐渐的减小。D错误。
故选B。
47.(2020·河南安阳市·九年级一模)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48.(2020·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其他模拟)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D.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为放热反应,所以A选项正确;40s时, pH<7,
说明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所以B选项正确;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用氢氧化钠固体反应无法判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否放热,所以C选项错误;溶液的pH由<7到>7,说明是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所以D选项正确,故不正确的是C。
49.(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向c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稀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氢氧化钠过量,向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0.(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一模)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向c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稀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示中的pH变化过程可知,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至等于7,最终大于7,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点氢氧化钠过量,向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1.室温时,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一种溶质
B.d点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H2SO4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A、a点为稀H2SO4,溶液中有一种溶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d点是Ba(OH)2溶液,溶质是Ba(OH)2,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c点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液体的pH=7,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b点溶液稀硫酸没有反应完全,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B.N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答案】D
【解析】A、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pH>7,故A错误;
B、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恰好反应完,且盐酸在M点也已经反应完,此时溶质是氯化钠,故B错误;C、从M点到N点是氢氧化钠增加了20g,但由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知有沉淀生成,溶液应增加少于20g,故C错误;D、N点表示的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P点表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又增加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两部分中氯化钠的量是一定的,所以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D。
53.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B.图1中,BC段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
C.图1中,pH=12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HCO3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2,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在升高,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1 可知,在BC段溶液的pH减少趋势变缓,发生的反应是CO2+Na2CO3+H2O=2 NaHCO3,故B正确;
C.图1 中AB段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pH=12时,表示氢氧化钠过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含Na2CO3和NaOH,故C错误;
D.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故D正确。故选:C。
54.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NaOH+HCl=NaCl+H2O;
(2)HCl;
(3)12;
(4)C。
【解析】(1)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仪器A中是盐酸溶液,溶质是HCl;
(3)根据图2和图3 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55.(2019•遵义)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
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 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
。
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1)放出。
(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 不产生蓝色沉淀;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评价反思】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解析】(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
(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不产生蓝色沉淀
证明没有NaOH
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含有HCl
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有白色固体产生
证明有NaCl生成
【评价反思】
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Ⅱ.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
56.(2020·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
A 取样,加入CuO粉末
B 取样,滴加NaOH溶液
C 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 取样,滴加AgNO3溶液
【答案】(1)溶解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解析】(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因此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先呈碱性,使酚酞变红,而后变为中性至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因此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发生中和反应,H+、OH-反应生成水,因此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
(3)A 取样,加入CuO粉末,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为蓝色则说明有稀盐酸,正确;B 取样,滴加NaOH溶液立即变红色说明没有稀盐酸,过一会变红色说明有稀盐酸,正确;C 取样,加入CaCO3粉末有气泡生成说明有稀盐酸,正确;D 取样,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有氯离子不能说明有稀盐酸剩余,因此选择ABC。
57.(2020·广东广州市·九年级一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1)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O2的是______________,表示CO2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与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
(3)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组合。根据图D、图E回答问题。
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D中,反应前后减少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增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②图E中未发生变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_,新产生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分子构成不同
(2)
(3)①H+、OH- H2O ②SO42- Zn2+
【解析】(1)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②由同种元素组成,则表示O2的是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表示CO2的是③。1个①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1个③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①与③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则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为:。
(3)①图D中,反应前的粒子是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反应后粒子有硫酸根离子、钠离子、水,则反应前后减少的粒子是H+、OH-,增加的粒子是H2O。
②图E中反应前粒子有锌、硫酸根离子、铜离子,反应后粒子有锌离子、硫酸根离子、铜,则未发生变化的离子是SO42-,新产生的离子是Zn2+。
58.(2021·上海奉贤区·九年级期末)人体内一些体液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0.8-1.5) B.唾液(6.5-7.5) C.胆液(6.8-7.4) D.血液(7.35-7.45)
【答案】A
【解析】pH<7,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7,且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59.(2021·上海宝山区·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 pH=3 B.食盐水 pH=7 C.牙膏 pH=8 D.肥皂水 pH=10
【答案】D
【解析】pH>7时,pH值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pH<7时,pH值越小酸性越强,越大酸性越弱;
故选D。
60.(2020·四川攀枝花市·九年级二模)头发油腻是因为头皮油脂的分泌,使用碱性溶液清洗头发效果更佳。从pH角度考虑,清洗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
A.4 B.7 C.8 D.14
【答案】C
【解析】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D中碱性太强,对人体皮肤有损害;
故选C。
61.(2020·山东泰安市·九年级期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呈弱碱性
B.从左到右各物质的酸性增强
C.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强
D.喝苹果汁可以治疗胃酸
【答案】A
【解析】A、鸡蛋清pH值在7-8之间,大于7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所以鸡蛋清呈弱碱性,说法正确,故A正确;
B、从左向右pH值依次增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B错误;
C、肥皂水的pH值大于牙膏的pH值,pH值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弱,故C错误;
D、苹果汁的pH汁小于7呈酸性,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也呈酸性,喝苹果汁不能中和胃酸,故D错误;
故选:A。
62.(2020·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九年级一模)下表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 )
选项
A
B
C
D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粥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粥 D.牛奶
【答案】C
【解析】胃酸过多的病人适宜使用弱碱性食品。
A、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C、玉米粥的pH接近中性,可以显示弱碱性,符合题意;
D、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3.(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二模)下表是某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
颜色
红
橙
绿
蓝
紫
pH范围
1~3
4~5
6~7
8~10
11~14
A.由红到蓝
B.由绿到橙
C.由蓝到绿
D.由紫到红
【答案】A
【解析】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溶液显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显蓝色。故颜色变化是:由红到蓝。故选A。
64.(2020·广东佛山市·九年级零模)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若不慎被蜜蜂蛰伤,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呈弱碱性的物质,下列物质适用的是(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答案】D
【解析】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的pH约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5.(2020·广东惠州市·九年级一模)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
A.厕所清洁剂pH=1 B.牙膏pH=8
C.肥皂pH=10 D.炉具清洁剂pH=13
【答案】D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炉具清洁剂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
66.(2020·辽宁鞍山市·九年级三模)晓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从家里带来的白醋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白醋进行检验,你认为晓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白醋的实际pH相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醋酸溶液用水稀释,醋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对于醋酸溶液来说会使其变稀,酸性减弱,pH变大,故pH偏高。
故选B。
67.(2020·湖南岳阳市·九年级其他模拟)几种适宜作物生长的pH范围如下:水稻6.0-7.0,棉花6.0-6.8,甘蔗6.0-8.0,茶树5.0-6.0。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
【答案】C
【解析】A、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
B、棉花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6.8,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棉花,不符合题意;
C、甘蔗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8.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现在土壤的pH>7,适宜种植甘蔗,符合题意;
D、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不符合题意。故选C。
68.(2020·天津河西区·九年级一模)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苹果汁
pH
10.2
8.5
5.8
2.9
A.牙膏和苹果汁都显酸性 B.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C.西瓜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答案】B
【解析】A、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牙膏的pH为8.5,显碱性,苹果汁的pH为2.9,显酸性,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牙膏、肥皂水的pH > 7,呈碱性,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中和酸性物质,减缓疼痛,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的pH < 7,pH值越小,酸性越强,西瓜汁pH为5.8,苹果汁pH为2.9,苹果汁的酸性强,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pH为10.2,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9.(2019·河南商丘市·九年级学业)用pH试纸测试一瓶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将该溶液倒些在pH试纸上
B.往瓶中的溶液里投入pH试纸
C.将pH试纸一端浸入该溶液中
D.用洗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
【答案】D
【解析】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故选D。
70.(2020·泰安市·九年级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对应物质及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可用pH试纸测得食醋的pH=2.9 B.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D.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A、用pH试纸测得pH值都是整数,A错误。
B、熟石灰显碱性,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正确。
C、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C正确。
D、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故选:A。
71.(2020·山东烟台市·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可以配成pH为13的溶液
D.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如柠檬、西红柿中含有酸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选项说法正确;
B、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C、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pH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如柠檬、西红柿中含有酸,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2.(2020·河南安阳市·九年级一模)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OH-、Cl-、H+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开始时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B点时说明强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之后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有逐渐降低。
A.由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图,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将稀盐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A点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A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
D.B点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B点处溶液中含较多的Na+、Cl-,故D错误。
答案选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