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展开一、科学探究题
1.(2022·广西河池·统考二模)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破裂,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样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______。
【结论】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应用交流】生石灰要_______保存。
2.(2022·广西钦州·统考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氧气没有剩余: 猜想②: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
步骤1: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
步骤2: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分析思考,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由此联想到课本实验: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在图2中_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实验结论】(5)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猜想______正确。
【反思与评价】
(6)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
3.(2022·广西贺州·统考二模)小明在一次使用漂白液时发现效果不佳,怀疑可能漂白液失效了,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漂白液的制取原理: ,其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实验深究1】请将下述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小组同学对失效或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做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该漂白液失效后的主要成分可能是:I.NaCl;Ⅱ.NaCl、Na2CO3;Ⅲ.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_______的猜想是否成立。
为验证另两种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4.(2022·广西百色·统考二模)碳酸钠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百色六中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1)写出试管编号为“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活动探究】
(3)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______。
(4)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5)碳酸钠溶液呈______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6)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______。
5.(2022·广西玉林·统考二模)某同学甲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无明显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同学乙向此烧杯中滴加酚酞,发现溶液不变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猜想二: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______。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上表中“稀盐酸过量”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写化学式)。
【过程分析】有同学在做这个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了气泡,说明氢氧化钠______变质(填“部分”或“全部”),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反思】探究酸碱能否发生中和反应,一般只要实验证明某一种或两种反应物不存在即可。除以上实验方案外,向烧杯中单独加入下列物质______(填字母代号)也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A.铜片 B.碳酸钠粉末 C.石蕊试液
6.(2022·广西河池·统考二模)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1)写出稀盐酸与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2)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稀盐酸的pH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请你判断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第3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提升】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7.(2022·广西河池·统考二模)氢化钙(CaH2)是一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 Ca(OH)2+2H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拓展】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_____。
8.(2022·广西北海·统考二模)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李老师展示了如图所示的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该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李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猜想Ⅰ:硫酸镁溶液 猜想II:硫酸钠溶液
猜想Ш:硫酸溶液 猜想IV: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1)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2)(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探究】
(3)小涛根据资料得出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4)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涛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质疑】
(5)小雅认为小涛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6)小雅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确认该溶液成分,请你帮她选用试剂并完成实验报告:
【拓展应用】在农业中硫酸铵是铵态氮肥的一种,为保证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____。
9.(2022·广西贵港·统考二模)广西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景观。资料显示:溶洞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会慢慢溶解碳酸钙:形成溶洞。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否会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是什么?(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假设】
猜想一:溶质为NaHCO3;猜想二:溶质为________;猜想三:溶质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说明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的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也能证明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乙同学认为甲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反思拓展】向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断通入CO2,直至过量。下列试管中的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关系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10.(2022·广西贺州·统考二模)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I: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______。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在常温下的pH=7
【设计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______是正确的(选填“I”、“Ⅱ”或“Ⅲ")。
【实验反思】
(1)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应______保存。
(2)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加入适量的某物质,写出除杂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3)学习小组中有同学提出: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______(写一点即可)。
11.(2022·广西·统考二模)小鸿与小沛以A装置为核心装置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请你加入他们的实验探究活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的仪器已省略)
【实验项目一】
(1)关闭K2,打开K1,将H2O2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D装置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观察到V型管内a处的硫燃烧,试写出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_________。
(2)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说明盐与盐能发生反应。
【实验项目二】
【提出问题】E装置内反应后的废液中除酚酞以外还有哪些溶质呢?于是,他们继续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I:NaCl
猜想Ⅱ:NaCl、CaCl2
猜想Ⅲ:________。
猜想IV:NaCl、CaCl2、Na2CO3。
【分析】以上有一种猜想一定错误,请写出错误猜想的序号及错误理由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NaCl、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实验】排除了错误猜想后,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交流反思】该废液未经处理不能随意排入下水道。
12.(2022·广西南宁·统考二模)纳米零价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杂质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反应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某学习小组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趣】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消想】剩余固体的成分:
猜想一:Fe;猜想二:FeCO3;猜想三:Fe、FeCO3。
【实验探究】该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先在装置A的烧瓶内放入适量该剩余固体,再向A中加入稀硫酸后,A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小芳同学判断猜想一正确,小刚同学认为小芳的判断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2)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___________。
(4)观察到装置D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___正确。
【反思交流】如果将装置E去掉,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剩余固体中含有Fe,理由是___________。
13.(2022·广西贵港·统考二模)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9.6 g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填序号)。
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拓展分析】(4)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______。
14.(2022·广西柳州·统考二模)实验室现有以下药品试剂:金属钠、蒸馏水、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盐酸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等,小茗同学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已知会发生下列变化:
【提出问题一】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2O)外还有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
【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1:全部是Na2O
猜想2:全部是Na2O2
猜想3:______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二】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设计实验】
【实验反思】
(1)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O2______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2)除碱性氧化物外,还有一种氧化物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碱作用,都生成盐和水,被称为两性氧化物。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Al2O3、ZnO等,已知氧化铝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写出氧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2022·广西百色·统考二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查阅资料】CaC1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惑:反应后溶液中除了水还有哪些成分?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CaC12猜想二:有CaC12和HCl
猜想三:_______ 猜想四:有CaC12、HCl和Ca(OH)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甲小组设计了下列三个方案:
【评价反思】乙小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
【拓展迁移】丙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成立,还可借助其他方案,为完成实验探究,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CuSO4溶液 ②BaCO3 ③酚酞溶液 ④FeC13溶液 ⑤CO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_______
(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_
溶液变红
有Ca(OH)2
(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
有Ca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于烧杯中,_______
_______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_______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观察
_______
结论:猜想_______成立;否则,另一猜想成立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试剂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猜想______成立
方案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试管,加入小段镁条,再向管中加入2mL 上述溶液,观察现象
若_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
物质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AgNO3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pH
pH由2变至9
能反应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反应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
能反应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方案一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 _______
_______
物质
MgSO4
Na2SO4
H2SO4
(NH4)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与水任意比互溶
75.4g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pH___________7
猜想Ⅲ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并加热。
若出现___________。
猜想I成立。
若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成立。
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猜想IV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的碳酸钠溶液于A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B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
B试管中有气泡生成
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称取上述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______
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步骤二: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步骤一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11
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E装置中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_正确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80.0
90.8
E和F
86.6
108.6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______
猜想1正确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
2
______
______
实验方案
方案Ⅰ: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Ⅱ:加入铁粉
方案Ⅲ: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色
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_______正确
猜想二正确
猜想三正确
参考答案:
1. 有CaO 酚酞试液 有气泡产生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和CaCO3 CO2+Ca(OH)2═CaCO3↓+H2O 密封
【详解】设计实验:
(1)烧杯壁发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故填:有CaO;
(2)实验结论是有Ca(OH)2,氢氧化钙呈碱性,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因此加入的是无色酚酞试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故填:酚酞试液;
(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或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讨论:
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判断氢氧化钙的来源。故填: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结论:
由以上分析,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氧化钙和水反应变质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应用交流:
生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点睛】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验证是否含有氧化钙;利用酚酞溶液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利用稀盐酸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钙。
2. 光源提供能量,让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铁丝 C DE ② 不能 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详解】(1)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则激光笔的作用是光源提供能量,让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故填光源提供能量,让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燃点,而使之燃烧。
(2)红磷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P2O5+3H2O2H3PO4。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填铁丝。
(4)实验中红磷先燃烧,随着红磷的燃烧,装置中的氧气逐渐减少,最终红磷燃烧停止,装置中的气体的浓度减少,则红磷燃烧熄灭对应C点,故填C;
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装置中剩余气体的体积收缩,氧气的浓度增大至D点,然后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氧气的浓度不断减小,至E点氧气的浓度不再减小,白磷燃烧停止,即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段,故填DE。
(5)由图2可知,实验后装置中剩余氧气的浓度为1.7%,说明实验后装置中的氧气不为零,有剩余,即猜想②正确,故填②。
(6)由图2可知,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不能;
由图2可知,实验后装置中剩余氧气的浓度为1.7%,说明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故填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
3. 加入有色布条 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I 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验证并除去碳酸钠 无色酚酞(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试液变红色 Ⅲ
【详解】【实验深究1】由于漂白液具有漂白性,则可向漂白液中加入有色布条,若布条不褪色,则说明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设计方案】由于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用稀盐酸就可以检验猜想I是否成立;
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与氯化钙(或氯化钡等)均不能使酚酞变色,则步骤①中可先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不仅能验证碳酸钠,还能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然后步骤②中再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即猜想Ⅲ成立,反之,则另一猜想成立。
4. 溶液变红色 NaOH、Ca(OH)2 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白色沉淀 二 碱 反应物是否过量
【详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试管1中无色酚酞溶液,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1)试管编号为“4”内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OH;
猜想二:碳酸钠过量时是NaOH和Na2CO3;
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时是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故填:NaOH和Ca(OH)2;
活动探究:
(3)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二者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4)进行实验:方案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方案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故可以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5)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6)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5.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酚酞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 产生气泡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HCl、NaCl 部分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BC
【详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猜想二: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二不正确,其理由是:酚酞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
实验探究:取一试管,加入小段镁条,再向管中加入2mL 上述溶液,观察现象,根据实验结论稀盐酸过量,可知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若没有明显现象,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稀盐酸过量”时试管内发生反应是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HCl、NaCl;
过程分析:在做这个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了气泡,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会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反思:探究酸碱能否发生中和反应,一般只要实验证明某一种或两种反应物不存在即可。除以上实验方案外,A、铜片不与稀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验证是否有盐酸或氢氧化钠剩余;
B、单独加入碳酸钠粉末不产生气泡,证明没有盐酸,故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向烧杯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也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BC。
6.
偏大 不正确 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无明显现象 反应物 足量的稀盐酸(或足量的稀硫酸,合理即可)
【详解】(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侧稀盐酸的pH,蒸馏水将稀盐酸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出的稀盐酸的pH会偏大,故填:偏大。
(3)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硝酸银不仅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也能够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故填:不正确;NaCl与AgNO3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碳酸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少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如果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盐酸,进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够反应,故填: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Ⅱ)如果反应物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也能说明反应发生了,所以也可以从验证反应物是否消失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故填:反应物。
[拓展提升]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够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所以加入的物质是足量的酸,如稀盐酸或稀硫酸,故填: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7. CaCO3 NaOH和Na2CO3 BaCl2溶液(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 稀盐酸的量为少量,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NH3和H2
【详解】由于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作出猜想】当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时,溶质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猜想二是:NaOH、Na2CO3;由于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探究】由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由实验探究可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
【讨论交流】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反思拓展】由于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 II 常温下硫酸钠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6.3%<20.0% <##小于 硫酸铵的水溶液显酸性,pH也小于7 NaOH 白色沉淀 Ⅲ 与碱性物质混用
【详解】实验探究:(3)常温下,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6.3%<20.0% ,所以猜想Ⅱ不成立;
(4)猜想Ⅲ是硫酸,猜想Ⅲ成立,则溶液的pH<7;
提出质疑:(5)由于硫酸铵的水溶液也显酸性,pH也小于7。所以,小雅认为小涛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的;
(6)MgSO4、H2SO4、(NH4)2SO4与碱反应分别有不同的现象,可以用氢氧化钠去鉴别。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若出现白色沉淀,猜想Ⅰ成立;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猜想Ⅲ成立;
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猜想IV成立;
拓展应用:铵态氮肥易分解,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而失效。所以为保证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9. NaHCO3、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稀盐酸(合理即可)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可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无法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B
【详解】猜想假设: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的量充足,则溶质为碳酸氢钠,若二氧化碳的量不足,则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二氧化碳还未参与反应,则溶质为碳酸钠,故填:NaHCO3、Na2CO3;
实验探究:
1、取少量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的碳酸钠溶液于A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猜想一不成立;
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B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试管中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碳酸氢钠,则猜想二不成立;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稀盐酸(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即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交流讨论: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则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故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均可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无法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反思拓展: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需要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溶解100份质量的碳酸钙需要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A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故选B。
10. Na2CO3##碳酸钠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OH Ⅱ 密封 (或) 都可以与酸反应(或“二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或“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合理即可)
【详解】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没有变质,则全部是氢氧化钠,如果部分变质,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全部变质,则是碳酸钠;故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设计实验:
步骤一:实验结论为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过量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中性氯化钠,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其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反应后上层清液测得pH=11,溶液显碱性,说明含有NaOH;
实验结论:
实验可知,久置的固体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
(2)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且不引入新杂质,反应为;(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反应为)。
(3)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两者的溶液均显碱性(合理即可)。
11. 把产生的二氧化硫排入D装置中,防止其污染空气 有溶液从F装置流入E装置中,并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NaCl、Na2CO3 猜想IV错误,氯化钙与碳酸钠不共存 稀盐酸##稀硫酸 Ⅲ
【详解】实验项目一:
(1)A中产生的氧气进入C与硫点燃生成二氧化硫,D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为了将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排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待V型管内的硫燃尽后仍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
(2)打开K2,关闭K1,继续将H2O2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利用生成的氧气将F中的氯化钙溶液压入E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E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盐与盐能发生反应。
实验项目二:
作出猜想:E装置内反应物为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生成物为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结合猜想I、猜想Ⅱ,可知猜想Ⅲ为NaCl、Na2CO3。
由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猜想IV错误。
设计并实验:
由于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说明E装置中的废液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E装置中生成氯化钠,碳酸钠有剩余,即猜想Ⅲ正确。
12. 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吸水干燥 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 H2+CuOCu+H2O 三 能 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D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从而证明铁的存在
【详解】实验探究:
(1)碳酸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二氧化碳和水,溶液也会变为浅绿色,产生气泡,因此猜想一不一定正确,故填: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装置浓硫酸可以干燥来自B装置的气体,保证之后E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如果变色,只可能是因为装置D反应生产的水,故填:吸水干燥;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可推知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故填: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
(4)装置D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说明有氢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从而说明固体中含铁,故填:H2+CuOCu+H2O;
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中含铁和碳酸亚铁,故猜想三正确,故填:三;
反思交流:如果将装置E去掉,也能验证固体中含有铁,因为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D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从而证明铁的存在,故填:能;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D中黑色固体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从而证明铁的存在。
13. ① CaO+H2O=Ca(OH)2 5:1:2 25% 将装置内的空气替换为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 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详解】(1)因为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要除去,除杂要最后除去水以免经过其他试剂又带有水蒸气,所以A中是足量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B中是足量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选①。
(2)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D中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E和F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双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双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则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6g-1.2g=2.4g,所以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g:1.2g:2.4g=5:1:2。
(4)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装置内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为避免该部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DE吸收,计入DE增加的质量,所以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将装置内的空气替换为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
(6)双青蒿素和氧气可能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吸收,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灼热的氧化铜,从而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14. Na2O和Na2O2 无气泡产生 CaCl2或BaCl2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1 不是 ZnO+2NaOH=Na2ZnO2+H2O
【详解】提出问题一:
作出猜想: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Na2O或Na2O2,则可能两种物质都有。所以猜想3:Na2O和Na2O2。
设计实验: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氧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出气体,产生气泡。猜想1正确,则无过氧化钠,所以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后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二:
设计实验:由于碳酸钠与足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或者碳酸钡)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
实验操作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或者氯化钡)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2、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是变成红色;
共同证明了猜想二:白色固体成分为Na2CO3和NaOH的结论。
实验反思:(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a2O2中,Na显+1价,O就显-1价;
根据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故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2)氧化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锌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ZnO+2NaOH=Na2ZnO2+H2O。
15. CaC12和Ca(OH)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一
因为氯化钙也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①③④⑤
【详解】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那么对于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可以出现两大类情况:一种恰好完全反应;一种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
所以对应猜想一:只有CaC12猜想二:有CaC12和HCl(反应物盐酸过量)
猜想三:CaC12和Ca(OH)2(反应物氢氧化钙过量)
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不能共存,会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对应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
方案Ⅱ:加入铁粉,由结论猜想二:有CaC12和HCl正确可知,铁粉遇到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会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方案Ⅰ: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所以猜想一只有CaC12成立;
评价反思:
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因为氯化钙也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并不能说明沉淀是由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
拓展迁移:
猜想三: CaC12和Ca(OH)2成立,也就是检验有氢氧化钙存在。
①CuSO4溶液遇到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②BaCO3与氢氧化钙不会反应,所以不能选用;
③酚酞溶液遇到显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变成红色,所以可以选用。
④FeC13溶液遇到氢氧化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⑤CO2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可以选用。
故选:①③④⑤。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填空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填空题(中档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