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课件
展开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理解语言的方法。2、鉴赏语言的角度。3、表述要清晰规范。
一、遣词用语 1、动词 2、修饰词 3、叠词 4、色彩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一)1、我们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一)3、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4、色彩词:颜色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渲染了愉悦的气氛,抒发诗人高兴的心情。
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 “可怜”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明确:①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 ②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③运用“铺”字,更能表现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参考答案:“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手法(运用什么表达技巧)
作用(评价妙处及对表达思 想内容有什么用处)
思路清晰:叙——析——评
内容(结合具体的句子作答)
炼字类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解题指津 1.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诗歌炼字类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明)潘大临① 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答案:“拳”和“退”(第一步:分别指出是哪一个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第三步:指出使用该字的好处)。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 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整体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答案: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减字木兰花向子 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 ①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体现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解题指津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 、“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问题: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炼句类 炼句中要炼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并州路 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答案: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的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炼句类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句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第三步,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解题指津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沉郁、清新、苍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新颖明丽”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浙东山水的美好,抒发出作者送别的情意。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之炼字,一炼动词,二炼形容词,三炼颜色词,诗歌鉴赏之炼句,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炼字知识知多少,怎么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句,答题步骤,一倒装句式,二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识题型,明类型,悟规律,熟技巧,炼字注意事项,提能力,设问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