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展开课外古诗词赏析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全诗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凉”字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薝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薝楹:薝廊。②更:又。
- 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 请简要赏析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 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这两句诗的意思。
- 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题农父庐舍
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②。
(注)①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②闭关:闭门谢客。
-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试作赏析。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内容,并揣摩作者在这首诗中寄予的情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①,五湖烟水独忘机②。
(注)①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中“寻范蠡”有何深意?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
(北宋)欧阳修
十二月严凝①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注)①严凝:特别寒冷。
1.作者写了严冬里人们的哪些活动?
2.这首词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举一例赏析。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 眼前的实景:一、二句写清秋时节诗人在江边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想象的虚景:三、四句写诗人想象中友人旅夜孤寂、难以成眠的场景。
2. “凉”字写出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又折射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
解析:
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2.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江风把秋天的雨水引入船篷,打得人遍体冰凉,这个”凉”用得好,不温不火,似乎是写实,但却是抒情,不但是身体的凉,而且是感情的凄凉。“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二、答案:
1.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
2.①照应前句的“平”字,表现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②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雨后池水的清澈明亮。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本题抓住“水面平”“明镜””“垂杨舞”等分析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理解古诗思想情感,要依据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来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春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几乎与地面相平。那平静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镜,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淡磨明镜”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与第一句的“平”字相呼应。
三、答案:
1.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 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分析得出: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故“望”字包含了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的故情感。
四、答案:
- 绿字形容词作动词,精炼传神,描绘出在不知不觉中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 内容:这首诗描述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情感:隐含了诗人对宁静闲适、与世无争的生活向往
解析:
1.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
2.考查对诗歌的概括能力。概括主要内容格式为,通过描绘……表达了……《题农父庐舍》是盛唐诗人丘为的作品,是一首淡逸自然的五言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五、答案:
(1)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
(2)流露出词人对天老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或表达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答案:
1. 描绘了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整个呈现出宁静、清丽的画面。(答案表述相近即可)
2. 表达了作者想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忘却俗念的归隐之情;表现了作者淡泊宁静(与人无争)的思想。
解析: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其特点是:宁静、清丽。
2.要求学生首先要对典故熟悉理解,了解典故发生的背景,主人公的思想情操,然后再结合本诗的具体语句,体会所蕴含的情感。结合注释①分析,范蠡是一个帮越国灭掉吴国后,急流勇退,淡泊名利。“寻范蠡”表达了作者失意归隐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七、答案:
1. 喝酒、奏乐唱歌、骑马打猎(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 例:“天地闭”和“笙歌沸”,天气的极度寒冷与奏乐唱歌沸腾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人们活动的热情和生机;“数骑”和“千人指”,几个人骑着马打猎和上千人围观打猎的景象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围观的盛况,侧面表现出打猎人技术的高超。
解析:
1.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惟有酒能欺雪意”是说喝酒;“直教耳热笙歌沸”是说奏乐唱歌;“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是说骑马打猎。
2.考查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读懂诗句后,找到对比的双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对比的作用。如“天地闭”和“笙歌沸”,天气的极度寒冷与奏乐唱歌沸腾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人们活动的热情和场景的活跃气氛。注意对比都是为了突出一个方面,强化抒情诗句的表现力。
记叙文阅读理解 【艺术手法赏析】专项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理解 【艺术手法赏析】专项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读全文,完成表格,赏析第段加点词语,说说对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文阅读理解 【艺术手法赏析】专项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记叙文阅读理解 【艺术手法赏析】专项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读全文,完成表格,赏析第段加点词语,说说对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4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这是一份考点04 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