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基础题)
展开一、科学探究题
1.(2022·甘肃酒泉·统考一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S2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_________。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2022·甘肃·统考二模)同学们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钠,及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优优同学先取一定量的CuSO4溶液于烧杯中,再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并切割黄豆粒大小投入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2Na+2H2O=2NaOH+H2↑
(2)Na2SO4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NaOH、CuSO4
猜想四:_________
小明同学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设计】
【拓展延伸】金属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金属钠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3.(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 猜想二:含有KOH、______; 猜想三:KOH、Ca(OH)2
【设计实验】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4.(2022·甘肃平凉·统考二模)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后,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成分?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资料,制订了计划。
【查阅资料】
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Na2CO3、NaOH及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检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请你与小明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评价与反思】
(1)写出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认为步骤二中(1)操作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芳同学认为可以用过量的Ca(OH)2溶液替代C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小明同学认为不可行,小明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2022·甘肃·校联考模拟预测)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写出 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D 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 C、D 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4)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Ⅱ:验证有______。
(5)请按照思路Ⅰ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操作:________,现象:_________。
(6)为证明 D 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6.(2022·甘肃定西·统考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 体产物的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只有 CO2;猜想二:只有 CO;猜想三:______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分析】(1)实验中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_____,则猜想______不成立。
(2)若猜想三成立,则 D 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反思】A、B 装置不能颠倒,理由是______。
7.(2022·甘肃平凉·校考一模)某同学甲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无明显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首先,同学乙向此烧杯中滴加酚酞,发现溶液不变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猜想二: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______。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上表中“稀盐酸过量”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反思】探究酸碱能否发生中和反应,一般只要实验证明某一种或两种反应物不存在即可;实验后发现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口有白色物质,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2022·甘肃武威·统考一模)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同学们开展了有关金属活动性及相关反应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小丽提供了一份不完整的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下图
金属①是_________________金属②是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
【探究二】:镍(Ni)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常用于电镀。小刚为比较镍、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小刚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镍>铁>银
猜想二:________
猜想三:铁>银>镍
【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如下。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___正确
【反思评价】写出实验2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9.(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近两年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日常出门时需佩戴好口罩。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制作口罩的材料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口罩材料能燃烧吗?
【实验1】取样,点燃,产生火焰,冒黑烟,有特殊气味。
【结论1】(1)口罩能燃烧,具有__________性。
探究二:口罩材料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查阅资料可知:
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两者均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2】(2)将口罩燃烧后的气体通入如图中的装置,气体通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填“AB”或“BA”)。实验时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结论2】口罩的材料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3】为了确定材料的组成中是否有氧元素,同学们称取3.5g剪碎的样品放入玻璃管中,通入充足的氧气,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D装置增重4.5g,E装置增重11g。
【结论3】(3)通过计算,口罩材料一定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元素:口罩材料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反思拓展:(4)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若没有F装置,则会导致碳元素的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0.(2022·甘肃陇南·统考一模)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_________。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NaCl =7 Na2CO3>7 BaCl2=7
【设计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滴加过量BaC1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1)久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应__________保存。
(3)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物质。
11.(2022·甘肃定西·统考三模)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交流】实验室应_____保存氢氧化钠。
12.(2022·甘肃酒泉·统考二模)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盐的性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A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
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1、氯化钠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3、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
(2)小华取来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将该溶液倒进塑料瓶中一部分,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结果瓶子变瘪。小华得出结论: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小明同学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
(3)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
13.(2022·甘肃·统考模拟预测)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以下一些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表所示。
查阅资料:紫甘蓝显色随pH的变化情况如下:
[得出结论1]
两种溶液的_____是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探究活动2]:
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进行如图所示的“套管”实验,来证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的大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则_____试管中放的碳酸氢钠。
[得出结论2]:
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_____碳酸钠(填“大于”或“小于”)。写出B烧杯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探究活动3];
向等体积、含等量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溶液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得出结论3]:
c点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可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
[探究活动4]:
根据[探究活动3],请你设计出的一种鉴别含等量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简单方法是_____。
14.(2022·甘肃·模拟预测)快手美食“自热米饭”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化学小组对发热包的固体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可能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物质组成。
②MgCl2溶液、AlCl3溶液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氢氧化镁不溶于NaOH溶液,氢氧化铝可溶于NaOH溶液。
【猜想1】固体中一定存在铁粉及生石灰
【实验1】
【猜想2】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和炭粉
【实验2】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2的结论是_____。
(2)补全实验1-3的操作_____。
(3)补全实验2-1的现象_____。
(4)实验2-2加入的试剂是_____。
【反思与评价】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该发热包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6)氢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常见液态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5.(2022·甘肃定西·统考一模)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某同学对一袋久置在空气中的干燥剂进行了探究。
他先取部分久置的干燥剂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然后对滤液的酸碱性和白色固体的组成作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探究滤液的酸碱性
该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性,你认为该滤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该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O、Ca(OH)2、CaCO3。
他查阅有关资料得知:
CaO是一种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分析判断】你认为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进一步探究白色固体组成的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总结反思】
(1)只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证明这袋久置于空气中的干燥剂是否含有CaO。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述一个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CaO的简易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得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____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2、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许______溶液
______
猜想三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反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______
溶液中含有Na2CO3
步骤二:将步骤一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
(1)取其中一份滴加几滴稀盐酸
_______
溶液中含NaOH
(2)取另一份加入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
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
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试管,加入少量铁粉,再向管中加入2mL上述溶液,观察现象。
若_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___________
镍片上有细小的气泡生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镍位于H之前
实验2
将铁片加入到NiSO4溶液中
铁片上有松散的固体生成
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称取上述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______
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
步骤二: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步骤一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___________比较,测出pH
pH=11
久置固体中还一定
含有____(填化学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不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pH
7.5﹣9
10﹣11.9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1
取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
——
1-2
用磁铁多次重复靠近其中一份粉末
有部分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_____
1-3
取另一份粉末于试管中,_____
放热,溶液变为红色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生石灰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1
取实验1-2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滤液呈无色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炭粉,至少含镁粉、铝粉中的一种
2-2
取实验2-1的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溶液至过量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变为无色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倒入适量水,充分搅拌、静置;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呈现____色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氢氧化钙
另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参考答案:
1. NaOH 四 NaOH##氢氧化钠 有气泡产生 测量 pH 值时,不得将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不能用 BaCl2测定硫酸的存在,因为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同样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学生板演: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假设猜想: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可能氢氧化钠过量或稀硫酸过量,结合其它猜想可知,猜想三为:Na2SO4和NaOH;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两者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
(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
(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2. 硫酸钠、硫酸铜(或Na2SO4和CuSO4) 三
四
无明显现象 一
不能 活泼
【详解】[猜想与假设]
根据资料可知,金属钠和水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硫酸铜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剩余。根据其他猜想可知猜想四是:硫酸钠、硫酸铜(或填);
其中猜想三不合理,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设计]
实验一、根据溶液为无色,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判断猜想四不成立,故填:四;
实验二、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根据加入酚酞试液后结论是猜想二不成立,故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得溶液pH=7,说明该溶液显中性,硫酸钠显中性,故猜想一成立,故填:一;
[拓展延伸]
根据资料可知金属钠遇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金属钠不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这说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故填:不能;活泼。
3. K2CO3 无明显现象 K2CO3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详解】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酞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4. NaHCO3##碳酸氢钠 产生白色沉淀 无气泡产生 无色酚酞 盐酸少量,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也没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详解】[猜想与假设]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CO2量不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钠和水,CO2过量产生NaHCO3,因此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故填NaHCO3或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据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实验结论为溶液中含有Na2CO3,猜想中的几种溶质,只有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由步骤二,将步骤一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分成两份,实验结论为溶液中含NaOH,因此,取其中一份滴加几滴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即无气泡产生,另取一份加入试剂,溶液变红,说明添加的试剂为酚酞,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无色酚酞;
[评价与反思](1)步骤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小华认为步骤二中(1)操作的结论不准确,因为滴加的盐酸量较少,氢氧化钠与盐酸完全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氢钠未能参与反应,结论得到溶液含有NaOH的说法不准确,故填:盐酸少量,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也没有气泡产生;
(3)小明同学认为小芳用过量的Ca(OH)2代替CaCl2的做法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填: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5. 溶液变为蓝色 生成物(存在)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
(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4)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是否有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存在的角度去验证;
故答案为:生成物(存在)。
(5)思路I: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为红色,而向其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被消耗,当反应完毕后,不再显碱性,此时溶液显无色,因此证明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操作: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思路Ⅱ为验证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此时可以看到气泡;故加入药品可以是稀盐酸,对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盐酸;有气泡产生。
6. CO和CO2 CO2##二氧化碳 二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处理尾气 A是检验 CO2,B是吸收 CO2,若颠倒无法检验CO2
【详解】做出猜想: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生成铜之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有,故填CO和CO2;
实验分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说明猜想二不正确;故填二氧化碳;二;
(2)若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方程式为 ,可在D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填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一氧化碳有毒性,能污染空气,所以需要尾气处理装置,所以气球是用于收集尾气,故填处理尾气;
实验反思:该实验气体中可能同时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且一氧化碳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先用装置A检验二氧化碳,并用B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再用E装置通过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来判断气体产物中是否有一氧化碳,若A与B装置颠倒顺序,B会先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得装置A处无法检验二氧化碳,故二者不能颠倒。故填A是检验 CO2,B是吸收 CO2,若颠倒无法检验CO2。
7.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酚酞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Fe+2HCl=FeCl2+H2↑ 2NaOH+CO2=Na2CO3+H2O
【详解】猜想与假设:
酸过量呈酸性,碱过量呈碱性,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猜想三: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不正确,因为滴加酚酞,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即溶液中无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取一试管,加入少量铁粉,再向管中加入2mL上述溶液,观察现象,若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盐酸过量;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稀盐酸过量”时试管内发生反应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2HCl+Fe=FeCl2+H2↑。
[实验反思]
实验后发现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口有白色物质,原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8. Al Fe 铁>镍>银 将镍片加入到稀盐酸或稀硫酸中 说明铁比镍活泼 二
【分析】本题涉及铁、镍、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验证,用到的方法有金属与酸,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详解】[探究一]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①是铝,②是铁,故填:Al、Fe;
[探究二]
[猜想与假设]
根据金属活动性铁>银,未知金属镍的活动性可能位于最前面(猜想一)、最后面(猜想三)或二者之间,所以猜想二为铁>镍>银,故填:铁>镍>银;
[实验验证]
实验1根据镍片上有细小的气泡生成,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H之前,可知实验1是金属镍与酸的反应,故填:将镍片加入到稀盐酸或稀硫酸中;
实验2将铁片加入到NiSO4溶液中,铁片上有松散的固体生成,可知铁能置换出镍,所以铁比镍活泼,故填:铁比镍活泼;
[实验结论]由实验1、2可知,活动性铁>镍>H,即铁>镍>银,猜想二正确,故填:二;
[反思与评价]铁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故填:。
【点睛】验证金属活动性方法:1.金属与酸看能否反应2.金属与盐溶液看能否发生置换。
9. 可燃 B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没有 1:6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偏大
【详解】探究一:【结论1】(1)由于口罩能燃烧,所以口罩具有可燃性。
【实验2】由于澄清石灰水能挥发出水蒸气,所以检验时最先检验水的存在。所以将口罩燃烧后的气体通入如图中的装置,气体通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先通入无水硫酸铜,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化学方程式。
B装置中是无水硫酸铜,所以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结论3】D装置增重4.5g,说明生成水4.5g。可知,4.5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E装置增重11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11g。可知11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所以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之和=3g+0.5g=3.5g=样品质量。即口罩材料一定由碳氢元素组成,没有氧元素。
口罩材料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0.5g:3g=1:6.
反思拓展:F与空气接触,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F中碱石灰用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以免装置E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否则会导致碳元素的测定结果偏大。
10. 碳酸钠##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标准比色卡 NaOH 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其干扰氢氧化钠的验证 Ⅱ
密封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详解】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没有变质,则全部是氢氧化钠,如果部分变质,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全部变质,则是碳酸钠,故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设计实验:实验结论为: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二: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步骤一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pH,pH=11,溶液显碱性,说明含有NaOH;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其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实验结论:由实验可知,久置的固体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1)久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
(3)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
11. 只有碳酸钠 一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密封
【详解】猜想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没有变质,则只有氢氧化钠,如果部分变质,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如果完全变质,则是碳酸钠,故猜想三: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固体溶于水后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猜想一不正确,故填:一;
(2)过量BaCl2能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结论为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填: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NaOH变质是由于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实验室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
12.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溶于水后能够导致塑料瓶变瘪 气泡 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 白色沉淀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详解】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小明同学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溶于水后能够导致塑料瓶变瘪。
(3)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
继续探究:
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
这瓶溶液是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启示:
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13. 酸碱度 甲 小于 NaHCO3、NaCl 向等体积、含等量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溶液,开始不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
【分析】溶液碱性越强,pH越高;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得出结论1]
由表中数据可知,碱性增强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碳酸氢钠溶液能使甘蓝汁液变蓝色,碳酸钠溶液能使甘蓝汁液变绿色,说明两种溶液的酸碱度是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探究活动2]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而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说明反应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则甲试管中放的碳酸氢钠。
[得出结论2]
加热时碳酸氢钠能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不能分解,说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小于碳酸钠。B烧杯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3]
将图1与图2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点的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化学式为NaHCO3、NaCl;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过程可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探究活动4]
鉴别含等量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向等体积、含等量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溶液,开始不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
14.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 加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有黑色固体剩余 NaOH 镁粉 Al(OH)3+NaOH=NaAlO2+2H2O
【详解】(1)磁铁具有铁磁性,能吸引铁,用磁铁多次重复靠近其中一份粉末,有部分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证明原粉末中一定含有铁粉。
(2)实验1-3的实验结论是原粉末中一定含有生石灰,实验现象是放热,溶液变为红色。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实验1-3的实验操作是加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3)碳粉不溶于稀盐酸,不与稀盐酸反应,铝、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无色的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故实验2-1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有黑色固体剩余,滤液呈无色。
(4)因为氢氧化镁不溶于NaOH溶液,氢氧化铝可溶于NaOH溶液。实验2-2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变为无色溶液,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发热包中一定含有铝粉、不含有镁粉。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该发热包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镁粉。
(6)氢氧化铝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常见液态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15. 碱性(或中性) CaO(或氧化钙,或生石灰) 红 产生气泡 H2O +CaO= Ca(OH)2 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壁,较热,证明有较多量的氧化钙。
【详解】[实验探究一]如果久置的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钙。或含有氢氧化钙,或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滤液显碱性;如果久置的干燥剂中只含有碳酸钙,倒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的滤液是水,显中性;由分析可知,该滤液显碱性或显中性,故填:碱性(或中性)。
[实验探究二]
[分析判断]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氧化钙就不存在了。
[实验操作]如果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那么上层清液显碱性,呈现红色;如果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钙,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故填:红;产生气泡。
[总结反思](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CaO= Ca(OH)2;
(2)证明这袋干燥剂中含有较多量氧化钙的方法是: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壁,较热,证明有较多量的氧化钙,故填: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壁,较热,证明有较多量的氧化钙。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提升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三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三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二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