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展开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平凡 又普通,人物也不尽善尽美,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阿长这个人物初看令人无奈,甚至厌烦,细读却 让人回味无穷,通过此篇教学,力图让学生明白人都 是复杂的,性格有多面,通过指导,力图使学生戒绝 对人物的线性分析,要树立一个意识:不能用简单的 好人坏人来评判人物,应从文本出发,细品人物形象, 得出结论。像本文这样难度较大的作品,学生活动往 往难以设计,因为篇幅长、头绪多,可供学习借鉴的 东西很多,很容易搞成满堂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 用问题讨论法比较可行。针对此篇的教学,基本上是 扣住感情的变化,抓住四个视角,设计问题讨论法来 进行。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 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关键语句,理解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 化。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情景导入 适时点题】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 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 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 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 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第二板块 【知识储备 补充常识】
·作者介绍
鲁迅 (1881— 1936) ,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物介绍
阿长 (鲁迅儿时的保姆)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 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多年 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 厚感情。
·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 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 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该书作者不详, 《山海经》全书现存 18 篇,其余篇章内容早已亡佚。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 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 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 关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 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 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 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 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 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
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它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 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 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第三板块 【识记字词 朗读课文】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朗读、听写。
骇 ( ) 破
震悚 ( )
疮 ( ) 疤
渴慕 ( )
霹雳 ( )
倘 ( ) 若
掳 ( )
惶 ( ) 急
诘 ( ) 问
疏懒 ( )
孤孀 ( )
烦琐 ( )
惧惮 ( ) 咒 ( ) 骂
明确:hài lǔ sǒnɡ huánɡ chuānɡ jié mù
lǎn pī lì shuānɡ tǎnɡ suǒ dàn zhòu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语境,解释画线的字词。
(1)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 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明确:客气。
(2)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明确:害怕、着急。
(3)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 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 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明确:神秘、不可揣摩。
(4)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
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明确:害怕。
(5)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 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明确:渴望、羡慕。
·探究疑难文句。
(1) “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
明确:在《狗 ·猫 ·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 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 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 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 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 “谋死”隐鼠的。
(2) 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明确: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 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3) “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明确:神力,神奇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 力 ”,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 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
(4) “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明确: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 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 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5) “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明确: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 说明的文字”。
(6) 文中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时为什么要“愤 愤地咒骂道:‘死尸!’”?
明确: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 骂珠兰的枝条连一根竹竿都经不起。
第四板块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略写,哪些 详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书方法指导:用圈点 批注法读书 )
略写 (以贬为主):
(1) 称呼的由来
(2) “切切察察”的毛病
(3) 摆成“大”字的睡相
(4) 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5) 讲“长毛”的故事
(6) “谋害”隐鼠 详写 (以褒为主):
买《山海经》给“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写买《山海经》一事,最能表现长妈妈对我的 关爱,表达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 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 阿长妈妈的敬意。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抓住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形象。
第五板块 【深入文本 情感分析】
1.从本文所写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 情有什么变化?
2. 由上面可见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第六版块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我”的最初印象中,阿长只是一位女工。在把 阿长当做保姆看待的时候,那时“我”对阿长的情感 是“实在不大佩服”她,甚至还有些讨厌。是以儿子 的身份这样称呼长妈妈,包含了对长妈妈的敬爱之 情。把长妈妈当做普通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称她为 阿长。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 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这里他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 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者,不是“我以我血 荐轩辕”的赤子,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清 醒者,不是那“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的奋进着,他是 有情的豪杰,这些儿时“温馨的回忆”给了他孤独时 的慰藉。
第七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练笔:试以第二人称,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鲁 迅对长妈妈的那种深情。
9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平凡 又普通,人物也不尽善尽美,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阿长这个人物初看令人无奈,甚至厌烦,细读却 让人回味无穷,通过此篇教学,力图让学生明白人都 是复杂的,性格有多面,通过指导,力图使学生戒绝 对人物的线性分析,要树立一个意识:不能用简单的 好人坏人来评判人物,应从文本出发,细品人物形象, 得出结论。像本文这样难度较大的作品,学生活动往 往难以设计,因为篇幅长、头绪多,可供学习借鉴的 东西很多,很容易搞成满堂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 用问题讨论法比较可行。针对此篇的教学,基本上是 扣住感情的变化,抓住四个视角,设计问题讨论法来 进行。
1.体会文中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欲扬先 抑的写法。
2.体会作者叙事中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深 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 激和怀念之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 纯真美。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复习导入 熟悉情节】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明确:1.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 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 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2.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 令人好奇;
3. 用“阿”字有亲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
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第二板块 【重点突破 分析人物】
1.下面几个人怎样称呼“阿长”?分别含有怎样 的感情?
母亲: 称“长妈妈” →略带客气
祖母: 叫她“阿长” →亲切
我: 平时叫“阿妈” →亲切
憎恶时叫阿长 →不礼貌
(提示:名前加“阿”表示亲切。)
2.“阿长”的称呼是怎样来的?
明确: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3.令“我”不“佩服”甚至“讨厌”阿长的地方 是什么?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1)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2) “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3) 不耐烦的规矩 迷信落后、关心孩子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明确:“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 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 意”。
5.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愚昧、无知、淳朴。
6.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 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买《山海经》一 事写出了长妈妈怎样的美好品质?
明确:反应:“我”很震惊、很感动。
品质:关心孩子、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第三板块 【精段品读 把握情感】
齐读 22——26 段,思考下列问题。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 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明确:“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这表明“我”对阿长没抱希望,也表明了“我” 仍对阿长心存隔膜甚至轻视。
2.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明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
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 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 … 果然都在内”
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 敬意。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别人也“不 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不知道要打听多 少地方,跑多少路,况且她又不识字,“我”对她根 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 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 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和感动,而且也是当 时“我”渴慕已久、过于念念不忘的。
5.作者先写她“憎恶” 、“讨厌”阿长,但在结 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
魂灵”,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这 种感情的?
明确:抒发的是深沉的怀念之情。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了她的“憎 恶”、“讨厌”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 怀念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第四板块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 写法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 厌”阿长,这叫做“欲扬先抑”。“抑”更突出了“扬”。
2.“抑”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 良的品格。例如吃福橘的“磨难”,寄托着长妈妈善 良、真诚的愿望。
3.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 代的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 真实而有时代特色。
·课堂小结
本文精选了几个极富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集中 展示了阿长作为一个女佣人在周家的位置和她淳朴、 热心、粗俗、迷信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作者对她深厚 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阿长是一个极普通的佣人,但她 对“我”的影响却是深刻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正是从阿长身上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 品格,使我在“运交华盖”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来 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
·请你自己为这样一篇课文作结,可选角度: 人物分析、写作特点、独特感受、主题思想
第五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想一想:你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一样普通而又给 你深刻印象的人?你对他 (她) 是何感情?选取几则 典型的事例,写一篇练笔。
要求:
1.题目 自拟;
2.选材精当,人物描写生动细致;
3.感情真挚引人,600 字以上。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布置,主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