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探秘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知识点梳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0390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探秘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知识点梳理
展开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探秘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1课神奇的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窗口。
2、正是人类对微小世界不断追寻的好奇心,推动了显微镜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3、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历史:
(1)1590年,荷兰詹( zhan)森父子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显微镜,但并没有用它做过重要的观察。
(2)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jia)利略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复眼。
(3)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倍)观察软木薄片,首次发现了“格子”状的结构,并用“cell”(细胞)命名。
(4)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0倍)观察一滴水,他惊喜地发现了微小的生物!
(5)1864年,英国人拉德设计制造的显微镜(可放大近千倍),为科学家观察细胞和细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6)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设计、制造了电子显微镜(可放大7000倍),发现了比细菌还微小的病毒。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5、显微镜的构造
6、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的透镜组叫目镜;装在镜筒下端,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叫物镜。
第2科洋葱表皮的秘密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1)取镜和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调节反光镜,使目镜视场内亮度适宜。
(3)调节
把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物台上,转动准焦螺旋,将镜筒尽量调低,注意不要让物镜压到标本上。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ni)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有时还需要移动观察的标本,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2、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4)用镊(nie)子小心撕(si)取洋葱内表皮。
(5)将洋葱内表皮置子载玻片的清水中,使之平铺开。
(6)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ran)液,如碘(dian)酒,给洋葱表皮着色。
(8)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
3、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着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格子 ,每个格子里面还有一个小圆点。
第3课细胞
1、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细胞发现史
(1)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软木薄片上的“格子”结构,起名“cell”。
果实粮食酿橘子发霉长
(2)1839年,德国的施菜(Iai)登观察了大量植物,得出结论:“所有植物都是由“cell”构成的。”
(3)同时期,德国的施旺解剖观察了大量动物,描述了动物也是由“cell”构成的。
(4)1858年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植物学》中将细胞”作为“cell”的中文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