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物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动物的行为 第1课时
章
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以及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2.了解动物的觅食行为
3.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
4.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及蚂蚁的觅食行为
重点
对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
难点
觅食和攻击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动物的行为千姿百态,有些是先天性的本能,有些则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都能具备。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
了解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动物行为
草履虫应激性的观察
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草履虫对电流和化学刺激的反应,了解草履虫的应激性。
②材料准备: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载玻片、3伏电池、两根带电极的导线、脱脂小棉球;体积分数为0.01%~0.02%乙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
③实验过程
A.观察草履虫对电流的反应
过程:吸取草履虫密度较高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使这成为长约3cm,宽约5cm的一条标本带;将导线连接于3伏电池上,正、负极分别放在标本带的两端。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游动方向。
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导线连接于3伏电池上后,发现草履虫向负极的一方游动;当改变电极的极性后,草履虫的游动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趋向负极游动。】
B.观察草履虫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过程:吸取草履虫密度较高的培养液,滴在两片载玻片上,液滴宽度略小于玻片的宽度;取两个脱脂棉球,分别蘸取少量的体积分数为0.01%~0.02%乙酸溶液和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放在两片载玻片上液滴的两侧。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一侧滴体积分数为0.01%~0.02%乙酸溶液后,可发现草履虫避开乙酸溶液的刺激,趋向没有滴乙酸溶液的一侧;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一侧滴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后,可发现草履虫趋向蔗糖溶液运动。草履虫能避开乙酸而趋向蔗糖,说明它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观察草履虫对重力、光刺激的反应
过程:取甲、乙两支试管,各装入草履虫培养液至试管1/4高处。然后,甲试管垂直静置于实验台上,10min后用放大镜观察。乙试管用软森木塞塞紧,用不透光的铝箔将试管除底部外全部包住,水平置于桌面上,然后用手电筒对准试管底部照光,15min后用放大镜观察。
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甲试管中,草履虫聚集于液面上,说明草履虫对重力表现为负趋性;乙试管中的草履虫聚集于试管的底部(即照光的部位),说明草履虫对光表现为正趋光性。】
④实验结论:通过草履虫对电流、化学物质、重力、光刺激的反应可以发现,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和活动,说明动物对外来刺激具有作出反应的能力——应激性。
想一下,我们在取用草履虫时,为什么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
【培养液的表层氧气丰富,所以草履虫会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视频:草履虫的应激性
(2)动物的行为
①概念: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个体或群体都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②常见的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有些过程比较复杂,有些比较简单,常见的动物行为有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等。
注意:动物的行为不仅仅是指动物的运动,有时动物的静止不去、变化体色等也属于动物行为。如在岩石上屹立不动的一只雄狮,可能显示它是这里的主人;动物的冬眠,遇到敌害时假死,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化等,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二、觅食行为
(1)概念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与动物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都属于觅食行为。
(2)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觅食行为
动物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觅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各自固定的食物,并有其独特的觅食方式。
①蜘蛛结网捕食:蜘蛛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它们大量捕食昆虫,而且只食活的昆虫。我们最熟悉的是,蜘蛛通过结网捕食。
②射水鱼射水捕食:射水鱼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小鱼,长约20cm,它们一旦发现捕猎对象,便悄悄游近目标,瞄准后,张开胸鳍,使身体与水面垂直,嘴尖露出水面,然后突然压缩鱼鳃,准确地射出一束水流,把昆虫打落到水里。
③鹰利用利爪捕食:鹰常捕食蛇、鼠、蜥蜴和鱼等。鹰的视力非常好,在1000m以上的高空,能清楚地看到地面和水面上小动物的活动。发现小动物后,鹰从高空直接俯冲下来,快接近小动物时,突然伸出尖锐的利爪,一下子就将小动物牢牢捕获。
④蜂鸟吸食花蜜: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飞行时,翅膀振动很快,它们穿梭于花丛中利用尖尖的喙取食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
⑤猎豹捕食:猎豹被称为“草原杀手”,奔跑速度极快。发现猎物后,可通过高速追击的方式捕获猎物。有时也采取伏击方法,隐匿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待猎物接近时突然窜出猎取。
⑥熊猫取食嫩竹: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对食物很挑剔,喜吃竹类植物,而且一般只食一两年一的嫩竹,不食多年的老竹。
视频: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观察蚂蚁的觅食
过程:
A.将白纸平铺在纸盒底部。
B.将蔗糖、糖精、食盐、黄沙分别放在纸盒四角。
C.将蚂蚁放在纸盒的中央,观察蚂蚁的活动。
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开始时,蚂蚁的活动没有具体的方向,一段时间后,蚂蚁多聚集在有蔗糖、糖精的纸盒一角。】
结论:蚂蚁喜欢取食有甜味的食物。
注意:应选用同一蚁穴的蚂蚁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将蚂蚁饥饿处理一段时间。
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其他动物的觅食行为。
会种蘑菇的切叶蚁
切叶蚁生活在南美巴西的热带雨林中,足长善爬行,双颚特别强大,就像一把大剪力,能轻易地把树叶切下来叨回蚊巢,一窝切叶蚁在一夜之间能把一棵树的树叶全部剪光。
切叶蚁用切下的树叶制成种植蘑菇的培养基,在蚁穴的地下室里,往往有几百个专用的蘑菇培养室,树叶采回来后,切叶蚁将树叶切成碎末,拌上自己的粪便,做成培养基。不久,培养基里就会长出一层白色的蘑菇菌丝,切叶蚁又不断切来树叶给以施肥。在菌丝折断之处会流出一些液体,凝固后变成一颗颗小瘤,这些小瘤富含营养,是切叶蚁家族的食物。
视频:攻击行为
三、攻击行为
(1)概念
在动物界,种内人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地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就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2)攻击行为的方式
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尽相同,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也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攻击行为的方式。有的是肉体博斗,有的则是装腔作势、恐吓驱逐等动作。
①雄性楸甲虫为“爱情”大打出手
雄性楸甲虫上颚发达,形似牡鹿的角。许多种的角上有更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在繁殖季节,两只雄性楸甲虫会为了一只雌性楸甲虫而大打出手。
②斗鱼的生死斗争
斗鱼是一种小型鱼类,以其体色艳丽和凶残好斗而著名。雄斗鱼之间争斗性强,会为抢占领地、争夺雌斗鱼等进行相互撕咬,激烈博斗,结果往往一方战死或两败俱伤。但是雄斗鱼在雌斗鱼面前表现得异常温柔。
③大猩猩的挺胸、吼叫
大猩猩主要栖息在非洲雨林中,雄性比雌性体大,站立时身高可达1.8m。它们以家族式群居生活,群体成员组成较为稳定。大猩猩平坦性情温和,但当争夺配偶、领地时会发怒,双手挺胸,大声吼叫,但只是装腔作势。
④雄海象争夺地盘
海象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海象是群栖性的动物,繁殖季节,雄海象在有雌海象的海难上建立自己的领地,有时两只雄海象为了争夺同一块地盘会发生激烈的争斗,互相用獠牙和强有力的脖子进行攻击,直到分出胜负,雄海象身上常常伤痕累累。
⑤非洲雄黑斑羚的决斗
黑斑羚栖息在非洲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和草原之中,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雄性黑斑羚有像小竖琴一样的角。在向雌性求偶时,雄性个体往往依靠长长的犄角战斗,战胜者获取雌性黑斑羚的“芳心”,进行交配。
⑥雄斑马间的决斗
斑马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它们有很强的社会性,属于群居动物。成年雄斑马通常过独居的生活,占据自己的领地,并用排出来的粪便作为领地边界的标记。在繁殖季节,雄斑马之间会进行激烈的争斗,争斗的方式为互相碰击颈部、用嘴咬、用前蹄来踢等。败者狼狈逃窜,获胜者获得与雌斑马交配的机会。
(3)攻击行为的特点
动物办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决斗,但它们都奉行着自己独特而严格的决斗准则,每一位参加决斗的角逐者不得违背。同种动物个体间的斗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同种动物个体间决斗的结局,往往是失败一方表现出屈服的姿态,胜利一方则停止进攻。例如,两公牛交锋时,各自用其巨大的牛角将地皮铲得尘土飞扬,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弱者往往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及时退却,而强者从不追赶。
攻击行为可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
注意:
捕食和攻击行为的区别
捕食是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属于觅食行为的一种方式,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常以攻击为手段,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再的捕食行为 ;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是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地等发生的争斗。
观察草履虫应激性
边观察边分析现象
分析实验结论
归纳动物的行为
了解觅食行为
观察蚂蚁的觅食
了解攻击行为
归纳攻击行为的特点
观察草履虫应激性
引导边观察边分析现象
引导分析实验结论
引导归纳动物的行为
介绍觅食行为
引导观察蚂蚁的觅食
介绍攻击行为
课堂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D )
A.青蛙鸣叫
B. 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2.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B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3.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然后将收集的大量蚂蚁放于其上。项羽逃至乌江边,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拔剑自刎。你认为张良利用了蚂蚁的( D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4.为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将( D )
A.从左向右运动 B.从右向左运动
D.A运动 D.A、B、C皆有可能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生物都存在着应激性。
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个体或群体都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包括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等
与动物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称为 配偶、巢区或领地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的行为称为攻击行为。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 动物的行为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动物的行为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