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1页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2页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白血病患者移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后,产生了各种正常的血细胞.这主要体现(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癌变 D. 细胞衰亡
    2.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 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检验氧气
    4.随着人类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表中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A. 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
    B. 火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
    C. 人造的探测器已经可以离开地月系
    D. 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不同
    5.在一个密封玻璃容器中,放置绿色植物,让它受阳光的作用进行生长活动,并昼夜测定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的汽车凹痕修复器,用气泵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吸盘就会紧贴在汽车凹痕处,再用力向外拉,使凹痕平复,吸盘能紧贴在车上是因为( )
    A. 大气压的作用 B. 汽车凹痕处有弹性 C. 吸盘对汽车凹痕处有粘性 D. 人对吸盘的拉力
    7.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需要特别注意保温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生儿皮肤散热较快 B. 新生儿因为饮食少,所以产热少
    C.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结构尚未发育完善 D. 新生儿需较高的体温
    8.下图是一定量的B2和AB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 )

    A. 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 B.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B. 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乙
    D. t3℃时,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10.教室黑板用久部分变光滑,如下图所示,阴影为黑板光滑处,ABCD为四个小组,当光线从右侧窗户射入时,上课看黑板光滑处写的字,因反光最可能看不清字的小组是( )

    A. 第一组 B. 第二组 C. 第三组 D. 第四组
    11.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把左手伸入甲盆,右手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 )
    A. 两手都感到温热 B. 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 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D. 两手都感到温冷
    12.农民给庄稼施肥后,一般要适量浇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 B.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防止土壤板结 D. 降低土壤溶液浓度,防止烧苗
    13.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 g 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一定呈无色 B. 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
    C. 滤渣中一定含Fe D. 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14.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 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 , 则A、B两点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 B. pA<pB C. pA=pB D. 无法确定
    15.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 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 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16.入冬以后,“十面霾伏”成为对我们身体危害最大天气现象.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若与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雾或云.
    (1)PM10、PM2.5都是监测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参数,通常把粒径在10~2.5________(选填“毫米”、“微米”、“纳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其中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它能直接吸入肺泡并进入血液中,进入血液后该颗粒物能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
    (2)如何减少“霾”的出现,你会建议政府:________.
    17.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光学知识有关,请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可用________图(填“甲”或“乙”)解释。
    (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湖深2米,当小鸟距水面5米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________m。
    18.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首先经过蓄电池贮存起来,然后再由蓄电池向用电器供电。如图是某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图。

    (1)在风速为________米/秒时达到最大输出功率;
    (2)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风力发电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时,整个装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1米2 , 总质量为60千克。计算该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4)若该风力发电机按输出功率为500瓦发电,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年(365天)发电量是多少?
    19.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装置A中所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说明反应后有________ 生成.
    (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4)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人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 .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____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答案及解析
    1. B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造血干 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所以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 分化.
    故选:B.
    分析:(1)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 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 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3)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2. A
    解析:水的状态有气态,液态,固态,水会蒸发,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体,水循环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极其重要,禁止大量开采地下水。
    解答:
    A、水循环指的是在地球上各个不同地方的水,因为太阳的照射,吸收太阳的能量,就改变了状态并且转到了地球上其他地方。水在温度0℃,会形成冰,冰是水的固体形态,当温度高于0℃,冰就会融化成水,此时是水的液体形态,在太阳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水分蒸发,此时水变成了气体状态。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海洋水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在大气中遇冷变成液态水,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如降雨的方式落到地球上,或者形成冰,以固态的形式降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水形成地表径流,有一部分水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有一部分升至地表蒸发,一部分会形成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者蒸发到大气中, 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说法不是很完整的水循环系统,A题错误。
    B、太阳光照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属于汽化现象,B题正确。
    C、地下水最终流入海洋或者蒸发到大气,若是大量开采,必然会对水循环系统造成影响,C题正确。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小冰晶,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变来 的, D题正确。
    故答案为:A。
    3. D
    解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
    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且瓶口紧挨,故A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以免污染试剂,故B错误;
    C.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然后用鼻子去闻,绝对不能直接去闻,故C错误;
    D.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木条复燃,那么证明是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4. C
    解析: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是从地球上到达火星表面的,地球属于地月系,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地月系导解。
    解答: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是从地球上到达火星表面的,地球属于地月系,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地月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 D
    解析: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从正午到午夜氧气量会有所变化.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光合作用的实质结合反应的事实进行.
    解答:解:正午时光照过强,此时气孔会关闭,无法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并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照相对较强植物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最多,随着时间慢慢向午夜接近,光照越来越差产生氧气量慢慢下降,故曲线下降;
    故选D
    6. A
    解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汽车凹痕修复器,用气泵抽出吸盘中的空气,这时吸盘里面几乎没有空气,因此里面的气压很小;而吸盘外面有大气压强作用,于是吸盘内外产生一个向内的压力差,正式这个压力差使吸盘紧贴在汽车凹痕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 C
    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新生儿的器官功能都不完善,体温调节系统不能完全正常工作,所以需要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 D
    解析:先根据反应前后相同的粒子是未参加反应的粒子,确定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微粒,再结合单质到化合物的变化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及“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解答:A、划去没有参加反应的粒子,该反应为, 由此可知生成物只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发生的化合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 A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陡度及其含义,及其曲线上的点和其交点所表示的意义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解答:A、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A正确;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通过比较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得出,选项B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提取乙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C正确;D、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相同质量的甲和乙配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的质量甲比乙少,故选项D正确;故选A。
    10. B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的范围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因此因反光最可能看不清字的小组是第二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 B
    解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人们对温度的感知,有时是不准确的,容易受到主观感觉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这些分析题干,了解人体对温差的反应.
    解答:解:甲乙丙三个容器里依次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左手放入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故选:B
    12. D
    解析: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分析,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施肥后,会使土壤溶液浓度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会造成植物细胞失水,从而导致植物因失水而“烧苗”.所以给庄稼施肥后,一般要适量浇水,就是降低土壤溶液浓度,防止烧苗.
    故选:D.
    13. C
    解析:(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差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
    (2)根据锌和硝酸银,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确定反应时固体质量的变化,然后结合最后得到的滤渣质量,对反应情况进行推断即可。
    解答: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再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由于反应结束后滤渣质量保持不变,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A.锌肯定与硝酸亚铁反应,如果完全反应,那么溶液中没有铁离子,即没有颜色;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是浅绿色的,故A错误;
    B.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没有硝酸亚铁,故B错误;
    C.由于硝酸亚铁肯定参加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故C正确;
    D.滤渣中含有铁,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故D错误。
    故选C。
    14. B
    解析:由ρ=mV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和密度成反比,据此判断出水和酒精;然后根据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利用m=ρV、V=Sh可知A、B两点以下液体质量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液体的质量相等可知A、B两点上方液体的质量关系,因液体对A、B所在液面的压力和液体自身的重力相等,最后根据压强公式即可得出这两处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因为ρ水>ρ酒精 , 并且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由ρ=mV知,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故A为水,B为酒精;
    ∵A、B两点到杯子底的距离相等,
    ∴根据m=ρV=ρSh可知,A、B两点以下m水>m酒精;
    又∵因为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A、B两点上m水<m酒精 , 即G水<G酒精;
    ∴根据p=FS可知,pA<pB;
    故选B。
    15. C
    解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只有蓝光才能透过蓝色玻璃,因此透过蓝色玻璃得到蓝光。
    A.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蓝光照射后显示黑色,故A错误;
    B.绿色物体只能反射绿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蓝光照射后显示黑色,故B错误;
    C.红色物体只能反射红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蓝光照射后显示黑色,故C正确;
    D.蓝光照射到白色物体或蓝色物体上,看到的才是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16. (1)微米;左心房
    (2)少开私家车、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等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解答:解:(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肺泡和其外面包绕的毛血管的特点都是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M2.5在肺泡内随气体交换进入血液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到达心脏(如图)的A(或左心房);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2)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蓝色天空,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有很多例如: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17. (1)乙
    (2)10
    解析:(1)反射现象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都超一个方向,比较集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比较分散,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我们才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解答:(1)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可用乙图解释。
    (2)水面为平面镜,小鸟为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倒影”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也就是5m,而小鸟到“倒影”的距离为:5m+5m=10m。
    18. (1)12
    (2)风速在3-12米/秒时,风速越大,输出功率也越大;风速在大于12米/秒时,风速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3)该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600Pa
    (4)一年的发电量是1460kW·h
    解析:(1)从图像中找到功率的最大值,然后找到对应的风速即可;
    (2)根据图像的形状,分两段对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风速的关系进行描述;
    (3)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p=FS计算压强;
    (4)已知发电功率和时间根据公式W=Pt计算发电量。
    解答:(1)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得风速在3米/秒时输出功率为0W,在6米/秒时输出功率400W,在12米/秒时输出功率1000W,在14米/秒时输出功率600W,显然在风速为12米/秒时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
    (2)根据图表信息,我们可以得到风速在3、4、5、……14米/秒时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为:风速在·3~12米/秒时,风速越大,输出功率也越大;风速在大于12米/秒时,风速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3)根据题意,依据压强公P= FS ,计算该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即P= FS=Gs=mgs=60kg×10N/kg1m2 =600 Pa;
    (4)根据题意可知,可利用W=Pt计算电功,即发电量,W=Pt=0.5kW×(365×8)h=1460kW·h。
    19. Fe2O3+3CO2Fe+3CO2;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既能够提供能量,也能够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2CO+O22C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 装置A中所看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故填:Fe2O3+3CO2Fe+3CO2;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在C处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3)本实验设计中,在B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既能够提供能量,也能够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
    故填:既能够提供能量,也能够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2CO+O22CO2;
    (4)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人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分析:(1)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被一氧化碳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既能够用作燃料,又能够污染环境,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4)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20. 小冰晶;凝华;熔化
    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现象,凝华时向外放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解答: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
    故答案为:小冰晶;凝华;熔化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赤道半径/km
    公转周期/年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地球
    1.496
    6378
    1
    1
    1
    火星
    2.279
    3395
    1.9
    0.11
    0.15

    相关试卷

    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