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必刷题 2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0326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每日必刷题 2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0326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每日必刷题 2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0326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每日必刷题
- 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2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25—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2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2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每日必刷题 2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2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下列物体是使用塑料制成的是,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查漏补缺特训14
1.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
A. 可回收物 B. 厨余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他垃圾
2.2014年5月11日我国多地可观测到“火星合月”的天文现象,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
3.子宫肌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因此病而摘除子宫的女性( )
A. 不产生卵细胞,第二性征不变,无生育能力
B. 产生卵细胞,第二性征改变,有生育能力
C. 不产生卵细胞,第二性征改变,有生育能力
D. 产生卵细胞,第二性征不变,无生育能力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镁条置于其中
有气泡产生
Mg是活泼金属
B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Cl-
D
将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bg
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且析出铜的质量为(b-a)g
A. A B. B C. C D. D
5.以下事实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 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6.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 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8.下列物体是使用塑料制成的是( )
A. 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
B. 用麻类千维制作毛绒玩具
C. 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
D. 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9.家庭电路中,当进户线的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且差值达到一定值时,安装在干路上的漏电保护器就会自动切断电路。则下列情况可能使漏电保护器切断电路的是( )
A. 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B. 用电器金属外壳没有接地
C. 用电器短路
D. 小孩站在地上,手接触插座上与火线相连插孔的金属体
10.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能使稀硫酸变红色
B. 将过量的稀硫酸加入到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试管底部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 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11.2020年9月2日,经国家批准,正式同意建设温州苍南核电站。核电站就是利用核反应堆提供的能量,使水变成蒸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B.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 核能→内能→电能→机械能
D. 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2.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3.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二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SO4溶液的方案中最佳的是( )
A. 过量的Fe粉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B. 过量的Fe2O3与稀硫酸反应,过滤
C. 过量的铁粉与ZnSO4反应 D. Fe粉与过量的CuSO4溶液反应,过滤
14. 如图把体积为300cm3、密度为0.8×103kg/m3的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10N/kg)( )
A. 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3N
B. 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不变
C. 木块浸没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样大
D. 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余下部分仍将漂浮
15.如图所示,可以表示近视眼发病原因和矫正办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16. 2009年8月8日,杭州市的某同学在自家菜地劳动时,左臂不慎被蛇咬伤,马上用右手抓起旁边的一块砖头,砸死了这条蛇。他发现蛇的头呈三角形,嘴里有两颗尖尖的牙齿。于是他边用力挤伤口的血,边用自来水冲洗。
(1)冲洗后,他用绳子在左臂上紧紧缠了几圈,缠绕的位置应位于伤口的________(选填“近心端”或“远心端”);
(2)接着他寻求家人的帮助,此时不能快跑,如果快跑将会导致________加快,蛇毒扩散加剧;
(3)去医院的时候,他还提醒家人把蛇带上。医生判断是剧毒的蝮蛇,马上给他注射了相应的抗蛇毒血清。这种治疗方法属于________免疫。
17.“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如图1所示是燕子的一组形态结构图:
(1)请从图1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三个特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从内部结构看如图2所示,
①鸟的体温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________辅助呼吸.
②鸟类飞行时,两翼举起,气囊扩张,气体进出的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③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________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________.
18.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 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 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气”
19.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色物质。这层白色物质是________,形成原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
(1)胰酶中的胰脂肪酶能帮助脂肪最终消化为________
(2)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解析: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铝制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其垃圾箱应该贴“可回收物”的标识,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 B
解析:太阳系共有8大行星,冥王星被称为“矮行星”,不是行星。
解答: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B正确。
故选B。
3. D
解析: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
解答: 摘除子宫后,女性依然能够产生卵细胞,因为卵细胞是卵巢产生的,与子宫无关;
第二性征是由雌性激素维持的,而雌性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不受影响;
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没有子宫后不能为胎儿提供发育场所,即没有生育能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 B
解析:(1)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
(4)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错误;
B.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可以看出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故B正确;
C.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所以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不一定有Cl- , 故C错误;
D.将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说明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b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a)g为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而不是析出铜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5. C
解析:结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分析。
解答:A、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面,即也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球仪本身就是地球的模型,不能用来证明地球的形状,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中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 A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B、学生听到教师讲课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传到耳朵的,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土电话之间有一根拉紧的线,声音的传播靠的就是这条线,土电话证明了固体能传播声音.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介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A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然后分别计算出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最后作比即可;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3)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根据(1)中的结果判断。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4g+26g+3g+5g=2g+x+3g+36g,解得:x=7g,故D正确不合题意;
那么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g-2g):(26g-7g)=12:19,故A错误符合题意;
反应前后,物质丙的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它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不合题意;
甲和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那么反应的表达式为:甲+乙→丁,因此丁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为化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 D
解析: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解答:A.用金、银、铜等制作奖牌,主要成分是金属,故A不合题意;
B.用麻类纤维制作毛绒玩具,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故B不合题意;
C.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主要成分是钢铁,故C不合题意;
D.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主要成分是塑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D
解析: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会使总电流过大,但是零线和火线电流一致,故A不合题意;
B.用电器金属外壳没有接地,那么通过零线和火线的电流大小相同,故B不合题意;
C.用电器短路时,虽然电流很大,但是零线和火线电流大小相同,故C不合题意;
D.小孩站在地上,手接触插座上与火线相连插孔的金属体时,通过火线的电流等于零线电流和通过人体电流之和,而人体电流不通过零线,此时零线电流小于火线电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D
解析:A、根据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分析;
B、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分析;
C、根据生成氢氧化铜为结论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硫酸,硫酸先与碱反应,然后与盐反应分析;
解答:A、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稀硫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不符合题意;
B、 将过量的稀硫酸加入到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先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然后铁与硫酸,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属于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D、 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要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符合题意;
故选D。
11. A
解析:根据核电站的整个工作过程分析能量转化即可。
解答: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再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2. B
解析:此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要认真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平时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区分。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解答:A、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说法错误;
B、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水兵挡住了太阳光而形成的,所以B说法正确;
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
D、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邮票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13. A
解析:A、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不会与ZnSO4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Fe粉与过量的CuSO4溶液反应后,得到硫酸亚铁和CuSO4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A正确;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B错误;
C、铁不会与ZnSO4反应,故C错误;
D、Fe粉与过量的CuSO4溶液反应后,得到硫酸亚铁和CuSO4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4. C
解答:解:A、木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300×10﹣6m3=3N.故A正确;
B、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故B正确;
C、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木块浸没时水的深度大于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所以,根据p=ρ水gh可知,木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木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C错误;
D、由题知,木块先上浮,最终漂浮于水面,所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果把漂浮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木块的密度不变,仍然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余下部分仍将漂浮.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分析木块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变化;
(3)根据p=ρ水gh,通过分析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水的深度的变化,进而得出压强的大小变化;
(4)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15. D
解析:根据光线交点的位置确定眼病的种类,进而确定矫正方法。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如①图所示;为了使所成的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就要使光线发散,因此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如图②。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 (1)近心端
(2)血液循环
(3)人工被动(或人工、特异性)
解析:1、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血管(血液离开心脏)和静脉血管(血液回流到心脏);
2、人在运动中会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加速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3、免疫的类别有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1)被蛇咬伤后,蛇毒会进入血液,为减缓蛇毒的扩散需要在近心端结扎,所以冲洗后他用 绳子在左臂上紧紧缠了几圈,缠绕的位置应位于伤口的近心端;
(2)运动会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加速蛇毒的扩散,所以这里应填血液循环;
(3)注射蛇毒血清是人体直接从外界获得抗体,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工干预下获得的免疫,且是通过直接获得抗体,所以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故答案为:(1)近心端;(2)血液循环 (3)人工被动(或人工、特异性)
17. (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或有翅膀);胸肌发达
(2)恒定;肺;气囊;a→c→b;两次;双重呼吸
解析: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
解答:解:(1)从鸟体形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燕子适于飞行生活的三个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③胸肌发达,胸骨发达.(2)①燕子体温恒定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
②③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时,气体的流经途径是a气管→c肺→b气囊,家鸽完成了吸气;当两翼下垂时,气体的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家鸽完成呼气.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 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飞行时充足的氧气.
故答案为:(1);体型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或有翅膀);胸肌发达;(2)恒定;肺;气囊;a→c→b;两次;双重呼吸
18. 减小;降低;液化
解答:解: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减小;降低;液化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对物体做功、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19. 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解析: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分析。
解答: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色物质为石灰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反应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故答案为: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 。
20. (1)甘油和脂肪酸
(2)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
解析:(1)根据胰脂肪酶的作用分析回答;(2)根据胃液能消化蛋白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1)脂肪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
故答为:(1)甘油和脂肪酸;(2)胰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胰酶会在胃中被消化而失去活性,从而影响药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0—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下列措施或现象,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