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317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案
展开《竹里馆》教学设计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与赏析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虽然较浅,但是有去收集信息的热情,教会他们赏析的方法,引导他们有自己的体悟,教师要拓展课堂的广度,从诗人的生平和性格入手,结合诗词教学去引导学生品读,从而体悟“诗以言志”的道理。二.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意境,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难点:熟读成诵,感知诗意、品析诗的语言与意境, 四.教学思想: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的诗词教学要求教师以读诗为核心,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走入诗词,赏析诗词,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审美情趣。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保持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鼓励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激发朗读兴趣,乐于朗读、敢于朗读、善于赏析和感悟,增强合作意识,收获美好感受。五.教学方法:指导朗读法、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六.课程资源:教科书的课文内容、教师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多媒体出示图片、视频、学生(课内、外)对于诗人生平事迹和作品积累较为丰富多样、学生不同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等都可成为本课有效、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七教学内容:一.展:请同学自由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王维诗的句子,学生主持并展示,教师评价补充。二.导:同学们展示的诗句自然晓畅又深远,意境开阔又各具风格,可以豪情也可以深情,这就是王维,一颗人世超然出尘闪亮明珠。今天让我们一同走人诗人及他的《竹里馆》三.大屏出示图片 四.学:(一)自主学习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大屏出示教材.1.题解: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2.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3.检测朗读预习:(1)一名同学来读并为其他同学提一些建议,教师范读。(2)出示字词、标注节奏的幻灯片。(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和节奏(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吟、诵的区别” (5)播放朗读的音频,体会音调与情感(6)学生放声吟诵,教师深入点拨,并及时捕捉学生朗读的样子,随堂上传视频分享交流(二)合作探究1.对诗句的理解 :参照注释,小组合作,了解诗意,继续指导朗读。师: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他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注释,借助注释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理解赏析 ,小组合作赏析(1)诗句中写景的:(2)写人的:(3)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名句赏析4、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悟:如果你可以面对诗人你想和他说些什么呢?练:拓展练习 比较鉴赏《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