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317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比赛结束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
学会通过常见意象分析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吟诵方法,如:注意语气、语调与情感
学会从多角度去理解赏析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前积累,课堂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通过飞花令游戏与王维的《竹里馆》的理解,进而了解我国丰富的古诗词文化,并增强学生认识和学习、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关键词积累相关的古诗词
学会通过常见意向分析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吟诵方法,如:注意语气、语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常见意向分析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吟诵方法,如:注意语气、语调与情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竞赛游戏法、启发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音乐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语: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民俗风情,节日节气等等,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播放一段划拳喝酒的视频引出酒令文化。
在我国古代喝酒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文人骚客的队伍中就有许多人好酒,有“举杯邀明月”的李太白,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但是在古代文雅的人们喝酒可不像刚才几位大汉一样划拳饮酒,那么俗,而是行的一种雅令,其中有种雅令叫飞花令。
二、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三、今天咱们就来玩一回这个高雅的游戏
游戏规则:
全班共分为4队,每队选一位队长,并自取一个队名。每2队进行比赛,在5秒钟之内必须背出一句含有指定关键字的诗句(诗词曲皆可)
在规定时间内未背出则对方胜。
3、另外一组以同样的方式分出获胜队,与之前获胜队进行决赛
5、负方上台表演。冠军组可指定表演内容
四、游戏过程15-20分钟
1、 关键词:风花雪月 夜
2、比赛每进行一轮,教师要展示预设诗句,全班集体朗诵,意在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五、比赛结束总结
同学们的诗词积累非常丰富,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古代文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与聪明的才智。刚刚游戏中的关键字“风、花、雪、月”连起来不仅是一个成语,这四中景物常常被使人当做诗中的意象进行描写。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意象吗?
明确: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来营造某种意境。
接下来我们结合王维的《竹里馆》来看看如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理解诗歌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作者营造出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幽篁、深林、明月——幽静闲适
找出人物活动,体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与情趣
“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心中默念以上三个景物与人物活动,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
同学们都进入到了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当中了,都看到一幅“幽静的竹林弹琴图 ”这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全体有感情地朗诵该诗。
七、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比赛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灿烂的诗词文化,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这还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继续学习、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浩瀚天空!同学们再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竹里馆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访诗人,居竹林,寻根源,擅迁移,巧归纳,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