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同步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中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在个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现出邓稼先身上那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奉献精神。
B.《驿路梨花》中作者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衬托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紫藤萝瀑布》由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到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D.《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答案】C
【详解】C.《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故选C。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并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D.《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
【答案】B
【详解】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缺少主语;删去“由于”,同时将“建成了”中的“了”改为“的”;
C.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提高(提升)”;
D.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
(2)王栋真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_______。
A.推崇 别有用心 淋漓尽致 B.崇拜 别出心裁 惟妙惟肖
C.崇拜 别有用心 惟妙惟肖 D.推崇 别出心裁 淋漓尽致
【答案】D
【详解】D.“崇拜”指尊敬佩服。“推崇”是推重崇敬的意思。这里用“推崇”表达了马可•波罗对“桥”的感情;“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是一个贬义词。“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这里用“别出心裁”体现了王东思维的独特。“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淋漓尽致”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出来,表现出来。这里用“淋漓尽致”表明并非是对其他艺术作品的简单模仿。故选D。
5.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的角度来辨析。“坚定”形容稳定坚强,毫不动摇,用来修饰“信念”比较恰当;“坚强”指不可动摇或摧毁,用在这里不恰当。故排除A、C。“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个词语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运动健儿。“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故选B。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紫藤萝瀑布》通过描写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引发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C.中国古代称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散文《驿路梨花》生动地展示丁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答案】D
【详解】D项“散文《驿路梨花》”表述有误,《驿路梨花》体裁是小说。故选D。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选D。A项不合逻辑。“缩小”不能用倍数。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项状语位置不当。应把“广泛”放在“关注”前。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荆棘(jí) 暮色(mù) 相衬(chèn) 晶莹(yíng)
B.菌子(jūn) 露宿(sù) 喷香(pēn) 茅屋(máo)
C.恍惚(huǎng) 延伸(yán) 好奇(hào) 竹篾(miè)
D.着急(zháo) 花瓣(bàn) 瑶族(Yáo) 修葺(qì)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 菌jùn ,喷pèn A、C、D正确。
二、综合性学习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这个_____(dǒu qiào)的山崖令人胆战心惊。
(2)别看他家里的摆设很_____(jiǎn lòu),但是一家人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幸福。
(3)石家庄是一座适合____(yōu xián)生活的城市。
(3)这所房子虽然有些旧,但主人却一点儿也不想修葺( )。
(4)这位曾经露宿( )街头的流浪汉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终成一位为弱者抱不平的大法官。
(5)他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实在是折损( )我们啊!
【答案】 陡峭 简陋 悠闲 xiū qì lù sù zhé sǔn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形近字的辨析。
10.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辞已不再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____________。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答案】 (1)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②④ (3)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结合题目的要求,提炼作答。材料一阐述在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礼之间的关系;材料二阐述国家政治与礼之间的关系;材料三阐述中国文化与礼之间的关系。可见,在历史上,“礼”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敬辞和谦辞的掌握。第②句话“惠赠”使用错误,“惠赠”是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赠与行为,句中指“小芳送朋友小勇”,对象用错;第④句话“拜读”“大作”使用错误,这两个词语都是敬辞,用于自己对别人作品的阅读,应改为“阅读”“拙作”。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阅读对话,根据小红的话可知,小芳对小明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也就是赞成传统文化。针对小明的错误之处提出反对的理由,表述时,要有称呼,说理要有据,语言要通顺。如:小明,传统礼文化不一定全是糟粕,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插叙,试分析插叙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12.赏析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13.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提示:结构相似即可)
【答案】11.补充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使内容更充实;赞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或“赞颂助人为乐精神”或“突出了文章中心”);使情节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内容方面、人物精神品质或中心、情节方面答对任意两点满分) 12.这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 13.雷锋精神代代传 (能表现主题即可)
【解析】11.考查记叙的顺序及表达作用。第⑤段“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可知,插叙的内容是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 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房子的来历,以及房子的照料者,还有解放军建造房子的原因,为下文赞美这群人的雷锋精神作铺垫,为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作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歌颂发扬雷锋精神的人”这一主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1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深深弯下腰去”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深深”形容诚敬的样子,写出瑶族老人见到哈尼族小姑娘后表示谢意的动作——弯腰,幅度很大,“行了个大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瑶族老人对小姑娘由衷感激之情。
13.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及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选段主要记叙了哈尼小姑娘向解放军战士学习,传扬雷锋精神,在解放军建造好房屋离开后,哈尼小姑娘一直照料这小茅屋,突出了“歌颂发扬雷锋精神的人”这一主旨。上联“驿路梨花”为偏正短语,“处处”为叠词,“开”为动词,“驿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又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故而可用“雷锋精神”这一偏正短语对应“驿路梨花”,“代代”这一叠词对应“处处”,“传”这一动词对应“开”。
阅读课文《驿路梨花》节选,完成各小题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⑤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⑥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⑦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⑧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⑨“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⑩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⑪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既承接上文表明“我们”受到梨花姑娘的感染,要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深化了文章主旨,又引出了下文。
B.选文第⑦段用了倒叙的手法,交待了小茅屋的来历以及梨花姑娘与小茅屋的渊源,揭开谜底。
C.“我”和老余是过路借宿小茅屋的人,过后对小茅屋进行了修葺;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来粮食;梨花姐妹是照管小茅屋的人,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D.选文最后一段引用陆游的诗句,既照应题目,又表明“处处”都盛开着“雷锋精神之花”,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5.下列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和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B.选文开头通过实写梦中景象,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的清香,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C.选文第⑥段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小姑娘急于澄清小茅屋真正主人的情态。
D.“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一句运用外貌描写展现哈尼小姑娘的美丽灵动。
【答案】14.B 15.B
【解析】14.B.第⑦段写的是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 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房子的来历,以及房子的照料者,还有解放军建造房子的原因,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为下文赞美这群人的雷锋精神作铺垫,为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作了铺垫;并不是运用的“倒叙”的记叙方式;故选B。
15.B.首段“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写梦中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的情景,为虚写;并非“实写”;故选B。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
16.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小茅屋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①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②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③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④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⑤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⑥(解放军)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17.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本文一种显著的语言特点。
【答案】16.示例一 小茅屋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文章情节围绕着小木屋的建造、照料、补给、修葺等展开。
示例二 小茅屋是雷锋精神呈现的载体。解放军建茅屋、小姑娘照料茅屋、过路人补给茅屋、“我”和老余修葺茅屋等行为都表现了深厚的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示例三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引发了文章的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表现了作者精巧的小说构思技巧。
示例四 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等情节是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地区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证据。解放军建造茅屋是把雷锋精神播撒在边疆,梨花和妹妹照料小茅屋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而过路人包括“我”和老余是发扬光大者;同时“我”和老余还是雷锋精神的见证者。小茅屋生发的情节拓宽了文本内涵,深化了文章主题。 17.①真实生动。文章在进行人物描写时,语言符合人物特征,如梨花小妹“像小雀似的蹦开”“哈哈大笑”“赶紧摇手”等符合小姑娘活泼、俏皮的特点,语言真实、生动。②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将对边疆地区的深厚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如“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表现了作者对人物和其精神的赞美之情。③语言简洁明快,多用短句。“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以短句的形式进行叙述,明白晓畅,更易使读者接受。
【解析】16.本题考查重要事物情节的作用。
①本文围绕“小茅屋”主要写了瑶族老人送米补给小茅屋;“我”、老余和瑶族老人寄宿小茅屋;“我们”修葺小茅屋;梨花及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解放军叔叔盖起小茅屋等事件,小茅屋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②《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置了悬念。第一次,是正当“我们”猜测主人“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果然,一位须眉花白、手提火枪、肩扛米袋的瑶族老人出现了。“我们” 以为他是主人,他却说不是。第二次,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小茅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料想她就是梨花。瑶族老人也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们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文章从一个误会引出另一个误会,悬念选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文章通过记叙关于哀牢山路边一所小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助人为乐、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文章中解放军们建造小茅屋方便他人是在表现和传承雷锋精神,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为小茅屋提供米、柴等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其他路人不断补充自己消耗的米、柴,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在所有人对他人善意的回馈中,雷锋精神得到了传承和传播。小茅屋是雷锋精神呈现的载体。
可据此作答。
17.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
①《驿路梨花》语言简练,句子虽然比较短,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用词恰当,充分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和当时的情境。比如第一段:在描述梨花和其他哈尼族小姑娘出场时的场景时,写她们从树林中“闪”出来,一个“闪”字充分表现小姑娘朝气蓬勃、活蹦乱跳的样子。而文中“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描述,不仅与小说题目呼应,也是提挈全文的一笔,达到了深化主题的目的。
②描写细腻传神,注意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作品开头对于哀牢山的描写,不但是为了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展开作有力的烘托与交代,这是具体与含蓄相结合的一例。同时,对小屋的描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先写草屋的“外貌”——草顶,竹蔑泥墙,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朴素无华;“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 ‘请进!’——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主人”的热情。里而呢?有“火塘”,“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墙上还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简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看了这些,你难道不会进一步感到小屋主人的好客、慷慨、周到、细心吗?
③真实生动。文章在进行人物描写时,语言符合人物特征,如梨花小妹“红润的脸,弯弯修长的眉毛,一双晶莹的大眼睛”“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等符合小姑娘活泼、机灵、可爱的特点,语言真实、生动。
④抒情意味浓厚。作者笔下的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也不断升华。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洁白,美丽。“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我们发现了可以落脚的小茅屋。这里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可据此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⑴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⑵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⑶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⑷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⑸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⑹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⑺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8.题目“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回答。
19.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并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20.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21.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答案】18.我从野菊花身上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在“我”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19.示例:A处运用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B.比喻。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中的特殊意义,点明题意,升华中心。 20.对比。第③段中,将我在家中呆着与小伙伴在外面玩耍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孤独、寂寞。第⑤段中,将我对生命的懈怠与野菊花绽放的美丽形成对比,突出野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21.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态度。从中明白:我们无论身处逆境,无论遭遇什么磨难,只要选择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命就充满活力和朝气。
【解析】18.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看到野菊花绽放的美丽,让我渴望自己像这花一样美丽,让我的生命如花绽放,野菊花对我有重要的意义。
1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A句“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倦怠之意”运用拟人,突出了野菊花的生机。B句“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画卷,将野菊花比作神来之笔,形象生动地野菊花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巧妙点题,升华中心。
20.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如:第五段运用对比,将我的态度与野菊花绽放的蓬勃生机形成对比,表现出野菊花给我的震撼之大,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21.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通过关键句子对比“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从而明确两文主旨相同。它们都告诉我们勇于面对挫折,积极乐观对待生活,生命就会很精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驿路梨花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