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6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6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86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7页。
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哽住(ɡěnɡ) 镐头(ɡǎo) 可汗(hán)B.哺育(bǔ) 机杼(zhù) 懊悔(ào)C.金柝(tuò) 挚痛(zhì) 污秽(huì)D.字帖(tiě) 燕山(yān) 澎湃(bài)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臆测 绝壁 摇篮 泛滥B.暇疵 装潢 穿带 魄势C.坦荡 景至 翘手 浩荡D.恫吓 字贴 蚱蜢 杳然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1.39米左右。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B.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C.田野里生长着高粱、玉米、大豆……等庄稼。D.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6.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8-14题。(14分)《木兰诗》节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1)愿为市鞍马( )(2)出郭相扶将( )(3)著我旧时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 12.选文共4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概括前两个层次的故事情节。(2分)第一层(第①段): 第二层(第②~③段): 第三层(第④段):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1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14.联系全诗,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4分)失根的兰花陈之藩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⑤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5.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3分) 16.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2分) 17.第②段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原因。(3分) 18.第④段中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19.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6分)父亲的田园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影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争奇斗艳,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模样,已经惹人垂涎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揳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边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好,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的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儿地往上蹿;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悠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文苑》2019年第4期,有删改)19.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50分)24.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