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2023春)
展开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近视眼的形成主要是( )出现了问题。
A.晶状体 B视神经 C.瞳孔
2.利用凸透镜所形成的像是( )。
A.正立的 B倒立的
3.照相时,照相机离所拍照的物体( ) .物体的像就大些。
A.近 B远 C.远近都可以
4.眼球内,物体会在( )上成像。
A.视网膜 B晶状体 C.瞳孔
5.在做探究听觉是怎样产生的模拟实验时,我们可以用( )模拟耳廓 和外耳道。
A.橡皮膜 B.纸筒 C.细线
6.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聪在上学路上边走边抓紧时间看书
B.王佳做作业一小时后就站到窗口看看翠绿的草地
C.每次游泳后,小强都把耳朵里的水擦干净
7.运动场上.呐喊声不断,呐喊声传人运动员耳朵的顺序是( )。
A.耳廓-鼓膜-耳道一耳蜗-听觉神经
B.耳廓-耳道一鼓膜一耳蜗-听觉神经
c.耳廓-耳蜗-耳道一鼓膜一听觉神经
8.在“盲人摘象“这个成语中,盲人是拿( )来感知象的形状。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9.“礼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不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味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10.测自己的视力时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0(或1.0)行要与自己的( )位于同 一高度。
A眼睛 B鼻子 C.嘴巴
二、判断(在括号中打"√"或"x")
1.凸透镜只能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 ( )
2.“耳不掏不聋”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
3.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要合理利用时间,在晚上入睡前可以利用手电简照明来看书. ( )
4.某人失聪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认为他耳朵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听神经。( )
5.嗅觉和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
6.近视是一种疾病,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
8.人在听巨大的声音时.要张开嘴巴。( )
三、填一填
1.晶状体的形状像( )。它能使物体在( )上成像。
2.声波通过( )后,引起( )振动,振动又通过( )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眼睛在受到洋葱等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刺激时,会( )
4.物体散发出的( )被吸人鼻腔,( )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信号传给( ).我们就闻到了气味。
四、勇攀高峰
1.识图填空
2.简答题
(1)他的眼睛怎么了?怎样预防这种情况出现?
(2)小明在假期里参加了游泳班,开学后耳朵听不清了。请你帮他分析下原因,并告诉他应该怎样保护听力。
附:参考答案
人体感知环境
一、选一选
1.A 2.B 3.A 4.A 5.B 6.A 7.B 8.C 9.C 10.A
二、小法官
1. X 2√.3.X 4.√5.√6.X7.√8.√
三、填一填
1.凸透镜 视网膜2.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3.流眼泪4.气味 嗅细胞 脑
四、勇攀高峰
1.识图填空
2.简答题
(1) 他的眼睛近视了。做眼保健操,多到户外活动: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少食甜食: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等,都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
(2)原因:可能在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了.耳朵内潮湿,滋生了病菌,形成了中耳炎。
保护听力要做到:①尽量避开噪声;②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
④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⑤不让污水进人外耳道。
3.科学探究
实验步骤:(2)远(3)晶状体 视网膜 实验现象:变大 变小
实验结论 :晶状体凸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