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2课时 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经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吗?什么叫倍数?
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指名汇报。
2.课件出示:
从0、2、5、9这四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的有( )。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二.讲授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
(1)方法一:分别写出4和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4和6公有的倍数和公有的最小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找出它们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再找出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
方法二:画出集合图。
归纳: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提问: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然后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的倍数:8、16、24、32、40、48、…
(2)方法二:先写出8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4)方法四: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是6的倍数的数,就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69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指出: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倍数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叫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反思,共3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1、4、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分最小公倍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分最小公倍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