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展开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 8.1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
过程与方法 | 1.学生通过调查龋齿发生率,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形成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2.学生自主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动手指一指:根据图9-12,指出食物进人人体后要先经过消化道的哪些器官,进而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4.通过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理解小肠皱骑,绒B等结构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
教学重点 |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小肠的结构特点。 3.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
教学难点 | 小肠的结构特点。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观察法 | ||||
教具准备 | 1.有关消化的小故事。 2.准备消化系统模式图。 3.提供牙齿模型及人体内脏器官模型。 4.人体消化系统的FLASH课件。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引入新课 | 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大量的食物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你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依靠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吗? 提问:对照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吃的食物直到排出体外都经过哪些结构? | 齐声回答:消化系统。 讨论。 | 设疑导人,激发探究兴趣。 | ||
二、新课教学 |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小故事:姗姗小朋友吃苹果时不小心将种子咽下去了。这粒种子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它先遇到了像轧钢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被压得粉身碎骨;然后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又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走出迷宫又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又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在姗姗上厕所时离开了姗姗。 启发、诱导。 出示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并识记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出示牙齿的模型,指导学生识记牙齿的结构特点。 调查龋齿的发生率:引导学生汇报在课前调查的同组同学中患龋齿的人数,计算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引导学生讨论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 小结龋齿的形成及预防。 二、食物的消化 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标记并明确消化的概念及形式、消化酶的作用。 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 请一位学生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想一想: 1.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2.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A.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唾液的作用。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理清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制订出可行的计划。注意引导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得出结论的依据。 归纳实验结论,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小结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掉的呢? 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思考题: 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 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 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 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 阅读教材第31-33页的相关内容及图9-14,复述三大类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小结: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人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 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 提问:从图示中你能总结出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吗?它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 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 实验:观察小肠内部结构提供实验材料。
提出实验要求,并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剪切小肠并完成观察和结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
阅读有趣的小故事,关注有下划线的句子,思考形象化的比喻指的是消化系统的哪个器官。 牙齿、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肛门。 仔细观察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明确消化道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找出各消化腺的位置,依次说出各消化腺及消化液中的消化酶。 观察牙齿模型,识记牙齿各结构的特点。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人数和患龋齿的人数.数据累加后,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热烈讨论,积极交流,认为有些人喜欢吃甜食、吃零食,易患龋齿;还有的同学不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睡前不刷牙等等。 各组回答,同学间互相补充。 观看图片,归纳消化的概念及形式、消化酶的作用。 一位同学配合老师,咀嚼馒头,体验咀嚼过程中味觉的变化。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经验,如吃大米饭时,开始不甜,但咀嚼一段时间后,有了甜味。 认同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性消化,而且是在唾液的作用下。 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根据实验提示设计实验。 认真观看实验现象,并针对现象进行讨论。 带着问题观看FLASH之后,全班进行抢答,初步了解消化的过程。
1.口腔、胃、小肠是可以消化的器官。 2.淀粉——口腔: 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3.口腔内有唾液,胃内有胃液,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选三位同学为代表进行复述,全班同学注意听,并纠正其中出现的错误。 记忆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
明确胆计是唯一不含消化面的消化液。
勾画出吸收的概念。
看图回答问题:胃、小肠、大肠具有吸收功能;小肠是吸收的最主要器官。迎来 分组动手实验: (1)将小肠洗净并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 (2)区分小肠的内外表面。 (3)将小肠纵向剖开放人培养ml中的清水中,展开。 (4)观察小肠内表面结构的特点。 通过讨论,认为小肠的结构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
从生活实例引人,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学,突出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读图,增强感性认识和观察能力。
深人生活,引起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会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通过读图总结知识,提高图文结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建立生物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 ||
三、巩固练习 | 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3.下列不能被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无机盐 D.水 |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 | 加强巩固,检测所学知识。 | ||
四、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技能和饮食上有哪些收获? | ||||
五、课外作业 | 自我评价1、2、3、4;思维拓展。 | ||||
六、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食物的消化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胆汁不含消化酶 →甘油十脂肪酸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 ||||
七、教学反思 |
| ||||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人体概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人体概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人体的组成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人体的组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人体的外形,观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器官,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所学,通过练习巩固所学,谈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