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化学实验
展开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4化学实验
一、实验题(共0分)
1.(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B中,能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
2.(2022·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
(1)实验1,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____。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②中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3)实验3,若验证CO2与NaOH反应,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另取实验3所示装置,将____,重复实验3操作,比较气球的变化程度。
3.(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1)如图甲所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②处的试剂是_____。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4.(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
如图所示,在两支试管中进行实验,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步骤
A
验证_____
①试管1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和5mL80℃热水,试管2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和5mL冷水;②分别通入氧气
B
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①试管1、2中分别加入两种待测溶液;②分别加入_____溶液
C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①试管1中加入FeSO4溶液,试管2中加入AgNO3溶液;
②分别插入_____
D
比较_____
①试管1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和5mL汽油,试管2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汽油;②振荡
5.(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
(1)实验甲,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乙,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做实验,实验操作是_____。
6.(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利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Ⅰ、实验开始时,打开K,观察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液体变浑浊且仍为红色。
步骤Ⅱ、一段时间后,关闭K,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液体逐渐变澄清且变为无色。
(1)步骤Ⅰ,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Ⅱ中,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
7.(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下图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实验时,持续通入CO2。
步骤Ⅰ: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
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加热c,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步骤Ⅰ烧杯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8.(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利用下图完成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相关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将锥形瓶底部置于80℃热水中,观察到底部白磷先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 。
(2)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K,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
9.(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乙实验,将注射器中的液体注入广口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弹簧夹。
①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0.(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利用下列操作完成相关实验。
A称量 B溶解 C蒸发 D过滤 E量取
(1)操作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3)配制100g 18%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读数应为_______(ρ水≈1 g/cm3)。
11.(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进行O2、CO2制取的实验。
(1)实验一,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二,甲图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的变化如乙图所示,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ab段表示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bc段表示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 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2.(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Ⅰ:点燃蜡烛,立即伸入瓶中并塞进瓶塞。
步骤Ⅱ:一段时间后,待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Ⅰ中蜡烛点燃前后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2)步骤Ⅱ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B 蜡烛燃烧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但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
C 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并利用生成物吸收二氧化碳
13.(2021·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装置D验证只有水或只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______或______。
A.稀硫酸 B.浓硫酸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14.(2022·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下列是与金属有关的实验。
(1)实验1,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熔化、掉落,火柴燃烧,说明铜具有_____性。
(2)实验2,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15.(2022·北京朝阳·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1)利用图1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该实验能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活塞最终停在_______mL刻度处。
(2)利用图2和图3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①用图2装置探究燃烧条件时,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用图3装置探究燃烧条件时,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存在安全隐患,写出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16.(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实验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木炭遇O2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实验2,打开K,将稀盐酸注入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7.(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在井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一定量稀盐酸。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孔穴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孔穴3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2,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
18.(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已知:①20℃和40℃时,KNO3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63.9g。
②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1,验证温度对KNO3溶解度的影响,则加入KNO3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实验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3)实验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两支试管中产生不同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9.(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稀硫酸。
(1)反应后溶液颜色有变化的是_____(填序号)。
(2)有一个孔穴中的物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原因是_____。
(3)若用石灰水替代稀硫酸滴入孔穴5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2022·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用下图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
(1)实验1,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观察到_________,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1.(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1)实验甲,研究水的组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2)实验乙,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丙,观察到小花湿润的部分②处比①处先变红,干燥部分不变红,其原因是_______。
(4)实验丁,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
22.(2021·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1~3的井穴孔中,探究4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1)有一井穴孔中的物质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
(2)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_______。
23.(2021·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1)若向试管①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实验目的是______。
(2)若用试管③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若向试管②中依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24.(2021·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刚开始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1)实验A中,过氧化氢与固体催化剂混合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B中,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能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有新物质产生)。
2.(1) 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失去了碱性
(3)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要验证CO2能与水反应,因为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故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观察到c比a先变红;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运动到烧杯②中溶于水形成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失去了碱性,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水,CO2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也会造成气体被吸收,内部气压降低,因此,为了排除水溶解CO2造成的影响,采取对比实验,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加入水的体积要与氢氧化钠体积相等,消除水的影响,使上述实验合理可行。
3. 水 C
【详解】(1)如图甲所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处的试剂是:水。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计算,然后②称量药品、①转移药品、④加入、③搅拌溶解;
故选:C。
4.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氢氧化钙(合理给分) 铜丝 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
【详解】A、实验步骤:①试管1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和5mL80℃热水,试管2中加入一小块白磷和5mL冷水;②分别通入氧气,试管1中的白磷燃烧,试管二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①试管1、2中分别加入两种待测溶液;②分别加入氢氧化钙溶液,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但碳酸钠中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C、①试管1中加入FeSO4溶液,试管2中加入AgNO3溶液;②分别插入铜丝,试管1中无明显现象,试管2中铜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可以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D、①试管1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和5mL汽油,试管2中加入一粒碘和5mL汽油;②振荡,高锰酸钾未溶解,碘全部溶解;可以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
5. 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2NaOH+CO2=Na2CO3+H2O 将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或取反应后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详解】(1)实验甲,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被内压强变小,液面上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现象是: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1处,
(2)实验乙,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补做实验,需要确定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实验操作是:将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或取反应后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6. CaCO3+2HCl=CaCl2+H2O+CO2↑ 关闭K,A中产生的气体使A中气体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B中,液体中的盐酸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耗尽
【详解】(1)步骤Ⅰ,A中石灰石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步骤Ⅱ中,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关闭K,A中依然产生的气体,使A装置内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B中,液体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或稀盐酸过量,显酸性,)可以使酚酞变为无色。
7. 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进入烧杯,隔绝了氧气 步骤Ⅰb中小花不变红,步骤Ⅱb中小花变红,d中小花不变红
【详解】(1)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通到烧杯的底部,将密度比二氧化碳小的空气排出烧杯外,使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离,蜡烛的燃烧停止,故填隔绝了氧气。
(2)步骤Ⅰ中打开K1,关闭K2,b中的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只与二氧化碳接触,小花不变红,步骤Ⅱ加热c,水受热成为水蒸气,水蒸气沿导管进入b、d,b中的干燥的受热小花遇到水和二氧化碳,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受热变红,d中的干燥的紫色受热小花只与水接触,没有二氧化碳,小花不变红,即证明CO2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Ⅰb中小花不变红,步骤Ⅱb中小花变红,d中小花不变红,故填步骤Ⅰb中小花不变红,步骤Ⅱb中小花变红,d中小花不变红。
8.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最终停在20mL处
【详解】(1)白磷的着火点是40℃,将锥形瓶底部置于80℃热水中,温度达到锥形瓶底部白磷的着火点,所以锥形瓶底部的白磷先燃烧,由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一段时间后,燃烧匙中的白磷温度也升高,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反应后,锥形瓶冷却到室温,锥形瓶内压强变小,打开K,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由于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50mL×=30mL, 所以注射器的活塞向左移动,最终停在50mL-30mL=20mL处。
9.(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2NaOH+CO2=Na2CO3+H2O 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后呈红色,甲实验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①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
②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广口瓶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进入的稀盐酸与瓶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故填烧杯中的稀盐酸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的溶液中产生气泡。
10. 引流 BDC 82mL
【详解】(1)操作D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填BDC。
(3)配制100g 18%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18%) =82g,82g水的体积是82mL,所以量筒读数应为82mL。
11.
氧气不易溶于水
BC
【详解】(1)实验一: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2)实验二:①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 ab段压强变大,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中,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此选项错误;
B bc段压强不变,是因为没有产生气体,表示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此选项正确;
C c点后压强迅速减小,则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此选项正确。
故选BC。
12. 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O22P2O5 BC
【详解】(1)蜡烛点燃后能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3)A、由步骤Ⅱ可知,铝盒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没有耗尽瓶内的氧气,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步骤Ⅱ可知,蜡烛燃烧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但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引燃铝盒中的白磷,且氢氧化钙又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13. A B C
【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2)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3)若用装置D验证只有水或只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则X物质为吸收水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A、稀硫酸不能吸收水、二氧化碳,错误;
B、浓硫酸能吸收水,从而验证只有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正确;
C、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只有水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正确;
D、NaCl溶液不能吸收水、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BC。
14.(1)导热性
(2)①试管中铁钉没有明显变化,③试管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1)铜作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加热一段时间后,凝固的蜡烛油受热熔化,蜡烛掉落,之后温度升高达到火柴的着火点,火柴燃烧,故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①试管中铁钉与空气接触,没有与水接触,铁钉没有明显变化,③试管中铁钉与空气接触,也与水接触,铁钉表面生锈,故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是:①试管中铁钉没有明显变化,③试管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题目比较容易,通过对比实验即可解决问题。
15.(1) 放热 40
(2) 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 Fe+H2SO4═FeSO4+H2↑
【详解】(1)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的热引燃了试管内的白磷;
②根据图示可知,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空气体积为5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氧气体积约为50mL×=10mL,白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注射器活塞最终会向左移动,当移动到50mL-10mL=40mL处时,内外压强达到平衡,活塞停止移动;
(2)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放出的热量能够引燃白磷,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②浓硫酸稀释后会与铁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16.(1)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17.(1)2、6
(2)
(3)氯化钙、稀盐酸
【详解】(1)氢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能产生气泡的是孔穴2、6。
(2)孔穴4中反应的化学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对应方程式为。
(3)孔穴3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2,说明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说明稀盐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以及过量稀盐酸。
18.(1)63.9(大于31.6g小于等于63.9g的任意数值均可)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详解】(1)验证温度对KNO3溶解度的影响,需保证溶剂和所加硝酸钾的质量相等,所加入的质量应大于31.6g小于或等于63.9g,如向20℃和40℃的烧杯中,分别加入63.9g的硝酸钾固体,在20℃的烧杯中硝酸钾部分溶解,在40℃的烧杯中硝酸钾全部溶解,由此可得出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
(2)实验中①③处的白磷均是可燃物,温度均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唯一不同的是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而③处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由实验现象①处与氧气接触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锌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会看到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铜与稀盐酸直接不反应。
19.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
【详解】(1)孔穴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锌,孔穴2铜与硫酸不反应,孔穴3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氧化铁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孔穴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孔穴5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钠,孔穴6硫酸滴入无色酚酞中无颜色变化,所以反应后颜色改变的是氧化铁,故选孔穴3;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硫酸反应,铜位于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20.(1)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会消耗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经过导管流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到刻线2处;
(2)
水蒸气遇到干冷的烧杯会冷凝为小液滴,从而说明有水生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含有氢元素。故实验2,①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3)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实验2,向外拉注射器,集气瓶内压强变小,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被吸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故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1.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活塞最终停在4处
【详解】(1)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可溶性碳酸盐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沉淀,该反应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故会观察到小花湿润的部分②处比①处先变红,且干燥部分不变红。
(4)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活塞移动,活塞移动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最终活塞最终停在4处。
2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银位于铜后,不与硫酸铜反应 铁、锌
【详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井穴孔中的银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银位于铜后,银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铜强,不与硫酸铜反应。
(2)通过该实验,可探究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锌>铜,铜>银,故无法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铁、锌。
23. 证明稀盐酸与稀硫酸是否能与碳酸钠反应 ③中加入锌片
【详解】(1)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试管①②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实验目的是证明稀盐酸与稀硫酸是否能与碳酸钠反应;
(2)图中提供的药品有硫酸铜,可以利用锌与硫酸铜的反应判断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所以将锌片放入③中,锌的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证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稀H2SO4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当NaOH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为Na2SO4溶液,溶液呈中性,因此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4. 需要与氧气接触 烧杯中白磷燃烧时,Y型管中红磷不燃烧
【详解】(1)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烧杯中白磷燃烧时,Y型管中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①;②需要与氧气接触;③烧杯中白磷燃烧时,Y型管中红磷不燃烧。
北京市东城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化学实验: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2化学实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计算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计算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流程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7流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