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社戏备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作者,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导入新课,活动三写作特色总结,堂清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社 戏 鲁迅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1.识记本文生字词。2.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及情节3.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倘若 归省 行辈 惮 怠慢 撺掇 凫水 篙 潺 屹立 踱 旺相 撮 桕树 纠葛 棹着小船 楫
活动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独立思考 举手抢答)
以“社戏”为线索,写了盼看社戏—去看社戏—赵庄看戏等内容
活动二:细读课文 理清小说情节脉络
1、小说围绕社戏写了哪些情节?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独立思考 举手展示)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看社戏途中⑤船头看戏⑥看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③④⑤,略写①②⑥⑦
活动三:讨论探究,归纳主题
链接:本文选自《呐喊》。有删节。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在北京戏园子里看京戏的情景,戏园子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本文气氛和谐、清新。在北京戏园子里“我”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地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本文的小伙伴互相友爱
主题:小说以“社戏”为线索,以此写了看社戏前后等内容,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农家子弟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及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平桥村为什么是我心中的乐土?
活动四:讨论探究,感知课文
①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③可以钓虾、放牛。
2.写看社戏前先写平桥村我的乐土生活有什么作用?
由一般乐事引出第一乐事,为看社戏做铺垫,突出社戏对我的吸引力大。
第一题独立思考回答,第二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小说中心事件是看戏,为什么写戏后余波、六一公公送豆等?(4分)
老人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平桥村是“乐土;”说明那里老人、孩子淳朴、善良,这样写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组内讨论,小组间抢答
童年是一条七色的虹,引导我们走向梦乡;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伴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徜徉;童年是一杯醇香的酒,将我们纯真的往事珍藏,历久弥香!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的,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体验。让我们课下再次用心阅读小说,体会作者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吧!
1.默写生字词2.阅读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部分,思考它在文中的作用,并试着赏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我在平桥村的愉快的经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欣赏课文的精彩语段。
社 戏(第二课时) 鲁迅
1.赏析文章精彩语段2.了解本文写作特色3.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
活动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阅读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说说精彩在什么地方?(提示:本文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例:“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赏析:“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开船的动作写出了少年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去看社戏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2.请学生朗读“月下行船,月夜归航”语段,其他同学静听,体会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例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连山”比作“兽脊”,以动写静。“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出“我”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例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赏析:“清香”“扑面”“朦胧”分别从嗅觉、触觉、视觉来写两岸的景色与月色,与人物心情相融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迷人。
活动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活动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例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沉静”写出了笛声使“我”急切的心情平静下来,“自失”和“弥散”则生动地表现了“我”的陶醉
活动二: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1.为什么写看戏前三次波折?
① 使文章有跌宕,有起伏,丰富故事情节。②渲染我和小伙伴们看戏的急切心情. ③.表现双喜聪明、机智和小伙伴的热心。
2.不能看戏的我的心情怎样?
活动二: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①第10自然段,开船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他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看戏前的愉快的心情。②第11自然段,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图”。表现我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3.问题解决后,作者作者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详细描写,表现小伙伴看戏的急切心情?
4.小伙伴们如此热衷看戏的原因是什么?
5.说说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并分析其性格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他们更在乎看戏途中彼此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耍,感兴趣的是看戏前那种快乐的氛围和感觉
6.文章最后一段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如何理解?你有过类似的生活感悟吗?
那夜的戏是在乐土看的,那夜的豆是在乐土吃的,其中饱含着小伙伴们淳朴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而以后的再看戏、吃豆,因早已时过境迁,没有那种心情了,所以作者发出如此感慨第二问 我们要用明亮的双眼发现生活中的美,注意言之有理。
1.围绕中心精心选材,详略得当。2.景物描写细腻逼真,起到了烘托人物,抒发感情,推动情节的作用。3.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4.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5.社会环境描写颇具地方色彩
为什么我吃六一公公送了的豆,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3分)
因为不是和伙伴们一起偷来在船上煮了吃的,没有野趣,也没有那种心情了。
我们这一节课重点之一是从不同角度赏析了文章中部分重点的句子,这一知识点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我们应认真学习,并在课下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做赏析练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课件ppt、社戏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精品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回顾作者,跳读课文感知文意,戏真的好看,很普通,善良的水乡人,多感官角度+修辞,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曲折的看戏经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完美版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读一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