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光的折射教案及反思
展开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由于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认为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然和热爱科学等方面的兴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一些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美妙感觉,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准备 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二)进行新课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认识主体的作用,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时学生的感受令人欣喜,学生能够从知识上、方法上、感受上对本节课的学习加以总结,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位同学谈到:“学习了光的折射知识后,看到水不太深时不敢贸然下水了。” 对同学进行了安全教育。有的学生学会运用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相关学科,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也应看到,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秩序较难控制。由于平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机会不是很多,学生偶尔有机会自己动手,就显得格外兴奋,以致于有点忘乎所以了。二是对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起步阶段,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在探究活动中还缺乏分层推进、秩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解决以上不足,需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快乐,都能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
初中物理2.2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2.2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三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教材处理,教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引入,新课进行,小结蒯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