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复习 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姓名 |
| 年级 | 初三年级 | 学科 | 语文 |
教科书 | 名称 | 初三语文 | 课题名称 | 九年级下古诗复习 | |
版本 | 部编版 | ||||
学情分析 |
古诗词赏析在近年来的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的能力,又能检测学生的概括、表达的能力。根据《课程》和《考纲》的要求,云南省中考古诗词赏析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标》推荐背诵的部分,而是向课外延伸,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也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诀窍。 | ||||
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 | 1、复习了解有关作者的一些常识,探讨记忆古诗词的方法,理解重要诗句的含义。2、归纳运用技巧背诵古诗词,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词语言的精妙,能流利背诵《中考说明》中的每一首诗。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面对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超然物外的宽广胸襟。 | ||||
教学重点难点 | 1.诗词形象的理解赏析。借助诗词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中的哲理;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透过诗词形象,准确理解诗词的主旨。 2.诗词语言的理解赏析。古诗词的语言清新、质朴、绮丽、隽永、凝练、形象,抒情感强。考生要能评价具体词语的含义,特别是要能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分析其含义及表达作用。 3.诗词表达技巧的赏析。诗词特殊的魅力体现在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等的运用上,考生要能赏析诗词中采用的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的艺术效果,赏析诗词中采用烘托、用典、曲笔、借古讽今、虚实相对、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的妙处,赏析诗词中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修辞的作用。 4.重要句子的分析理解和感悟。对于千古流传的佳句,考生要学会从内容、写法及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方面进行赏析。对于诗词中的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句子以及过渡句应加以品析。 | ||||
教学活动 与方法 | 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运用教学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讲读法:本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缺乏语感,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学生正音,标节奏。 2.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和谐高效式课堂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 | ||||
教学环节 | 第三单元古诗复习 0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 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起句用一个“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卷”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看孙郎”,用孙权的典故,突出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典雅地表达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最后两句抒发了词人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 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0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挑灯看剑”描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迫切;“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下阕前四句描写战争场面。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天下事”表现了词人渴望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此处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主题】 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写法】 ①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②语言生动而夸张;③想象丰富;④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04 满江红(清·秋瑾) 【赏析】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上阕写词人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现出词人对富贵生活的不留恋和蔑视。下阕写“身”和“心”的对比,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词人的忧虑和担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踏上革命征途前的思想状况。 【主题】 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写法】 情基调高昂;②语言刚健清新。 第六单元古诗复习 01、十五从军征 1.本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这个机构所收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词称为乐府诗。 2.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表明主人公从军的时间之久,暴露封建社会繁重的兵役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3.本诗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5.诗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6.写出老兵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7.此诗抒发了老兵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抒发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情。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体现出来的。 8.本文主人公家里还有哪些人?(用原文回答):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9.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能通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象,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或:多侧面分步骤地传达出主人公凄凉悲伤的感情不断加深的过程) 主旨:在于表现封建社会繁重的兵役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0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内容概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1、炼字:“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2、比喻: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及积极乐观的情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炼字:“忽如”二字用的神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学来的急骤,而且传神的写出了是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前四句画面:北风扫荡大地,茫茫白草被摧折,边塞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八月就已是漫天飞雪,放眼望去,银装素裹,树木披上银装,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开了树万树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无比奇丽壮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赏析:分别从正侧面写出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其中“将军......冷难着”此两句是互文。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赏析:运用对偶、夸张,描写了沙漠冰封、万里凝云的塞外壮丽雪景,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对离别做了暗示,写出了离愁别绪。 6、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写出了冰天雪地、愁云满天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长途跋涉产生的担忧之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画面: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8、细节描写: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 9、动静结合:风刮得紧、雪下得急的“动”,与红旗结冰不能翻飞的"静"相互映讨,展现了边塞的奇异景象(突出了天气的奇寒,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运用留白手法,写的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朋友上路以后,他还久久地站儿深情地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直至朋友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中,还默默地站在那儿看着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旨: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唐代西北边塞地区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0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内容概括: 上片: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情感沉郁悲怆。 下片:借古讽今,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敬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作者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设问。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东临远望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了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 3. 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设问、比喻,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4、此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 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5.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词人借用孙权年纪轻轻便统率千军万马之事来抒发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决心,从侧面衬托了当朝文武庸碌无能、怯懦苟安的现状。 “年少”“坐断”“战未休”,显示了孙权非凡的胆识和气魄,表现了词人对他的赞颂之情。 6、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设问、用典,表达了对孙权的敬仰之情,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7、赏析“生子当如孙仲谋!” 用典,运用“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那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和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主旨:这首词借古讽今,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暗讽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0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诗人首联回顾了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科举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比喻大宋国势危亡。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家破人亡,孤苦伶仃。这两句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运用对偶,一语双关。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名句,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呢?只求留存这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诗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0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请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炼字:“聚”字不仅写出了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显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怒”字,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显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修辞、感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画面: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在这里来接受检阅。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是暴怒疯狂的兽群。 2、怎样理解“望西都,意踌躇”? 写作者远眺长安的荒凉之景,表现作者苦闷伤感之情。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这是国家由盛而衰的写照。 4、本首曲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是作者的感慨,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都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6、主旨 :作者怀古伤今,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7、古诗文默写: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的险要地势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心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点题“怀古 ”,并表现作者无限伤感原因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
作业设计 |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4、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C.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5、下面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答案:1、C 2、D 3、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4、C 5、B
| ||||
教学媒体 |
| ||||
教学反思 | 这几节课的教学过程总体来说让人比较满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在第二节诗的复习过程中,只注重对于知识的引导和点评,却无视了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教学容量还是有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本来就已经超过孩子的承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设计的教学内容的取舍还不够灵活。教学设计中有多处提升学生的引导,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承受,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应当点到为止,或是利用平时的教学时间慢慢渗透给孩子,防止样样通而样样松。 2、除此之外,语文的课堂还是应当换语文以颜色,读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课堂上还应当有大量的诵读过程,此项在课堂上表现的不够突出。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通过这两次的尝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教师自己讲古诗词、读通、读懂、读透,才能引导学生从短短的诗句当中,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见解。我会将此次尝试所得到的,运用于以后的古诗词教学当中,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得到更多的收获。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南安军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南安军公开课教案设计,共5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