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展开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共6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缟素(gǎo) 貂裘(qiú) 绮绣(yī)
B.容臭(xiù) 撰写(zuàn) 烨然(yè)
C.缊袍(yùn) 叱咄(cì) 拜谒(yè)
D.皲裂(jūn) 诋毁(dǐ) 唐雎(j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妻妾之奉(侍奉) 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B.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岂直五百里哉(只是)
c.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D.礼愈至(周到) 缀公卿之后(点缀)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故不错意也
C.而承天子之宠光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渔家傲·秋思》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做法的愤懑之情。
B.《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地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秋瑾的《满江红》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的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活画出来。
5.下列对《鱼我所欲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6,根据对诗词的理解填空。(8分)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3)秋瑾在《满江红》中写自己虽有凌云牡志,但知音难觅,不億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7.某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的变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两个能体现匡超人人格沦丧的事例。(2分)
(2)讽刺是《儒林外史》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匡超人这一形象的塑造,举一例说说作品是如何达到讽刺效果的。(2分)
(3)围绕“造成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展开辩论。请你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各提供一个辩论观点和理由。(4分)
8. 兴华中学九年级一班开展“苏轼伴我成长”的诗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欣赏苏轼诗文的意境之美(3分)苏轼的诗文,语言凝练、意境悠远。从下列诗文中任选一句,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文展现的画面。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
我选 句,描绘画面:
【活动二】感受苏轼的人格之美。(5分)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处于仕途的低谷,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任密州太守时,政治失意,与其弟子由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不少于60字)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古诗文阅读(6分)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0.“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词人复杂情感。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13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许衡①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意危坐②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遣,一毫弗义弗受也。庭③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④而去。其家人化⑤之如此。”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注】①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金末元初著者名理学家、教育家。②危坐:端坐。③庭:(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④睨视:斜着眼看。⑤化:教化、数育。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二者不可得兼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不为苟得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
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3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4分)
14.【乙】文中许衡哪些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观点。许衡的做法使得他得到了怎样的回报?(4分)
(二)(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隔壁热光照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被雇佣劳作。⑥资给:资住,供给。⑦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5.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
②
17.【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5分)
【甲】文:
【乙】文:
18.【甲】【Z】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三、写作(50分)
19.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优伤。
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2)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文章不少于500字。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