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预防近视》知识点整理(2023春)
展开2.预防近视
1.如何测试自己的视力?
答:(1)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
(3)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2.视力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答:如果被检查者在5米处单眼不能看清表内第一行的“E”,则向前移动直到能看清为止。例如:在4米处看清则视力为0.08,3米处为0.06,2米处为0.04,1米处为0.02。
3.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
答:(1)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
(2)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
(3)书写姿势不正确。
(4)坐车或走路时看书容易导致近视。
(5)看印刷不清晰的书籍也容易导致近视。
4.为什么患了近视看东西会模糊?(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答: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5.我知道的预防近视的方法:
答:(1)做眼保健操。
(2)多到户外活动。
(3)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
(4)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蓝光辐射。
6.我了解到的近视的矫正方法:
(1)电脑验光检测视力,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
(2)增强晶状体调节力训练。
(3)手术矫正。
7.【实验名称】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近视眼形成原因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减弱,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
【注意事项】:
(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8.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9.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看近处清楚,看远处不清楚。
10.近视眼想要看清楚物体,就要想办法帮助眼睛的镜头调焦,使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于是就陆续有了我们的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原理是通过增加一个光学的镜片,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11.激光近视手术就是利用激光在角膜上切除一块组织,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度,让平行光线能够汇聚到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说通俗点,就是利用角膜做出一个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