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五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五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教师版),共15页。
第三模块 法律专题五 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知识梳理自由平等一、自由 1.自由的内涵、在法律上的体现及价值。(八下P99~100)(1)内涵: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在法律上的体现: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3)价值:①对个人:人们充分自由地行动和自由地施展才能,有利于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个人的活力;②对社会:拥有自由,能够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和生命的潜能,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为什么说自由是有限制的?(八下P99~100)(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2)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八下P100)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3)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易错易混提示: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不能认为“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没有边界的”。
2.自由不仅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道德和纪律等行为规范的制约。不能认为“只要是不违法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4.珍视自由的要求。(八下P104)(1)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二、平等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八下P101)(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易错易混提示:“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是平等的表现,给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弱势人群的特殊关注和优待,注重的是结果上真正的平等,并不违背平等的原则。要求对弱者和强者一视同仁,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非实质的平等。过于强调平等对待可能会导致平均主义。2.平等的意义。(八下P101)(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八下P102~103)(1)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平等地适用法律: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4.践行平等的要求。(八下P105~107)(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公平正义一、公平 1.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八下P109~110)(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内涵: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2.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公平?(公平的价值/意义。)(八下P110)(1)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①公平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公平能让人感受到尊严,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①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3.怎样坚守公平?(八下P115~116)(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立法保障);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司法保障)。易错易混提示:1.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要用合法手段解决问题,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不能认为“面对不公平现象,只能听之任之”。
2.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实现绝对公平”的说法是错误的。二、正义1.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八下P111)易错易混提示:违法行为一定是非正义行为,但非正义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非正义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2.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原因。(八下P111~113)(1)重要性(价值):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意义: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3.正义有什么要求?(八下P112)(1)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4.正义和制度的关系。(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八下P113)(1)正义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2)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3)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5.守护正义的必要性。(八下P116)(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2)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3)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6.如何守护正义?(八下P117~119)(1)个人守护正义。①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守护正义;②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又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共同承担责任,从点滴事情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检 测一、选择题( )1.小福所在学习小组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小福负责“自由”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他搜集的内容适合入选的是A.参加两会的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B.小泉在商场看到小偷偷钱包,便立即冲上去制服小偷C.小闽选择把自己发表文章获得的稿费捐给贫困学生D.小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下高中毕业,考入厦门大学( )2.郭某在小区骑车时将一男童撞伤,却想离开现场,受到孙某阻拦,郭某因情绪激动心脏骤停死亡。郭某家属起诉孙某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孙某对郭某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进行合理阻止,属于见义勇为行为,判决孙某无需担责。法院的判决A.引导公民培养自由的品德 B.营造平等的社会风气C.杜绝全社会违法犯罪行为 D.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3.(教材素材改编题)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你认为田某应该A.放弃权利,现实中没有自由 B.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C.珍视自由,依法行使自身权利 D.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4.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云云。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我们不放弃法律赋予的权利 B.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C.自由是法律允许的随心所欲 D.法治规范自由,法治保障自由( )5.看到网上有人以500元每张的价格收购银行卡,太原一名在校大学生心动了。他一口气办理4张银行卡,转手获利2000元。一年后,他所出售的银行卡被认定参与电信诈骗。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期为有期徒刑1年。以此案例进行普法宣传,有利于人们懂得A.网络生活不自由 B.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C.法治保障人们的自由 D.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 )6.2021年是残疾人保障法施行30周年。30年来,我国在日常生活、考试就业、医疗康复等方面制定措施,专门为残疾人打造无障碍环境。这A.体现了人们法律地位不同 B.表明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C.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表明特定人群不受法律约束( )7.2021年,连云港市拟发放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8000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1亿元,资助500名困难职工子女、5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这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②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④确保人人都有公平发展的机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实现了听力残障人士想“演唱”国歌的愿望。在2021年全国政协开幕会上,政协委员用手语“演唱”国歌的一幕,令国人动容。上述材料表明A.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B.自由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愿活动C.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D.维护公平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某烹饪学校职位时,多次因该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而被拒绝,随后她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该校行为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诉讼是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C.公民政治权受法律保护 D.就业歧视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0.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时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法官不仅要做好每个案件的裁判,更要通过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中我们感悟到①司法维护公正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③检察权受制约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而争执不下。有人给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故事说明了A.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B.公平不受任何社会条件制约C.公平有助于调动积极性 D.通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 )12.下列选项中不能正确表达右图意思的是A.公平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B.公平待人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C.在维护公平基础上,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D.在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13.江家姐弟秉承“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几十年只做公平秤。有不法商人愿出大价钱让他们做缺斤少两的“短秤”,他们断然拒绝,说:“秤虽然不大,但秤的是良心。”江家姐弟的行为①坚守公平立场,维护社会公平 ②自觉遵守法律,完善制度保障 ③坚守诚信经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恪守原则底线,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江苏南通一位老人偷鸡蛋被员工阻拦后,不幸猝死,家属要求超市赔36万,南通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维持原判,驳回原告的全部诉求。该案件的判决①彰显了社会正气,维护了社会公正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④必将扭转当今社会各种不良风气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养老统筹制度解决区域经济差异导致的养老不均衡问题。这A.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体现国家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C.说明养老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D.有利于扭转我国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某小区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进出小区都需要测体温,履行签字手续。陈某却说:“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多年,凭什么限制我的自由?”因拒不配合检查人员工作并辱骂对方,陈某被公安机关处以500元的罚款。请从自由和法治关系的角度评析陈某的观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叮咚、叮咚……”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李强同学携带的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老师走到他身旁,要求他将手机上交保管,李强拒绝上交。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甲:老师真爱管闲事,我们的手机想带到哪就带到哪,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这是我们的自由。 同学乙: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可以使用手机,但不能把它带进课堂来呀。因为……法律链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网络保护”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1)请你从法治与自由关系的角度对同学甲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2)请从公民义务的角度,帮助同学乙续写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好心扶起了摔倒的曹某,曹某却一口咬定被小腾撞倒且其家人也一直谩骂小腾,“80后”小腾决定要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曹某,他的诉讼请求是:要求曹某在《金华日报》刊登致歉声明。(1) 当好心扶起却被曹某讹诈时,小腾的决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请从道德角度,对小腾在事件中的做法给予恰当评析。(3) 从守护公平正义的角度,你从案例中得出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C【解析】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题干中C是依法处分自己财产权的表现,属于自由,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民族平等,B体现的是维护正义,D体现的是社会保障,不符合题意。 D【解析】题文中,法院的判决维护了孙某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D符合题意;题文涉及维护公平正义,与自由、平等无关,AB排除;“杜绝”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C A【解析】题文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表明了法治规范自由,法治保障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是法律允许的随心所欲,故BCD观点正确,但不合题意;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不放弃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内容。 B C【解析】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专门为残疾人打造无障碍环境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和平等待人的要求,C符合题意;A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与题意不符;D错误,每个人都受法律的约束。 B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实现了听力残障人士想“演唱”国歌的愿望,表明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C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B不符合题意;D错误,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DB【解析】题干中胡国运法官的话,体现了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坚持公正司法的要求,公平公正审理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司法维护公正和法治的价值追求,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相符,排除;③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排除。DA【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公平的理解。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画可知,公平地对待他人可以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在维护公平上,既享有权利,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体现了在维护公平上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所以BCD是图画体现的观点,不符合题意;公平总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A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图画没有体现,符合题意。AA【解析】题干中案件的判决,体现了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相符;④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夸大了案件判决的作用。B 16.陈某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陈某没有在法治范围内行使自由的权利,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处罚,这体现了法治是实现自由的保障,离开法治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17.(1)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因此,李强同学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合理使用手机。(2)①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李强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的规定,是不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②义务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④违反义务须担责。 18.(1)①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②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①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小腾的做法符合道德要求,心怀善意帮助他人。②面对被讹诈的情形,小腾作出明智的判断,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①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敢于对不公平说“不”。小腾在此次事件中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依靠合法合理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会在社会上有正能量的传递。②面对曹某的讹诈及其家人的谩骂等非正义行为,小腾向法院起诉实现自己的诉求,启示我们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五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学生版),共13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五 勇担责任 关爱社会(教师版),共16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专题五 民族团结 国家安全(学生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