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总结归纳 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朗读诗歌,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构思匠心
2、品读诗歌语言,了解“互文”的手法
3、理解木兰品质,感受人物魅力,体会北朝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情味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语言魅力,感受人物的传奇魅力。
四、教学方法:
PPT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展示各版本花木兰的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花木兰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导入新课。
展示挖空版资料检查预习,介绍《木兰诗》和《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成为一种音乐性的新诗体。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2)反复朗读 梳理文意
1)播放朗诵音频,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学习互文的手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个句子如果直接翻译为“将军经历了多次战斗,最后战死,壮士十年后胜利归来了。”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这里其实是古文中常见的互文手法。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理解互文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翻译为: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西南北各个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每张床都要过去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3)品读课文 分析形象
1)《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许多情节,哪些情节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呢?
木兰纺织(详)
木兰从军(详)
木兰思亲(详)
木兰征战(略)
木兰辞官(略)
木兰还乡(详)
2)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因为这首诗要着力刻画木兰的女儿形象。这首诗虽以战争为背景刻画人物,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3)从全诗来看,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
刚柔并济的少女。
1、刚——英雄气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国难当头,家无兄长,木兰挺身而出。可见木兰的爱国之心、孝顺之情、有决断有担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准备行装有条不紊,突出木兰的果敢,行动的迅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从奔赴战场的日夜兼程,战争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激烈突出木兰的勇敢、坚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木兰是一个心怀家国、勇挑重任、果敢坚毅、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
2、柔——女儿情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慰问女叹息。
木兰辛勤劳作,听闻国家有难,家中有忧,愁肠百转,停机叹息,可见木兰是个忧国忧民的孝顺女儿。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踏上征途,木兰一直思念父母。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原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求名利、热爱亲人、淳朴高洁的女儿形象。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渴望“女儿装”,爱美爱生活的女儿形象。
从这里可以看到木兰是个勤劳善良、乖巧孝顺、不慕名利、爱生活、爱红装的少女形象。
(四)拓展提升 讨论探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1)叹息声。木兰在织布,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
(2)织机声。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者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从而转入后面的情节。
(3) 虫鸣声。夜深人静,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谊染出木兰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2、“问女何所思,向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1)父母在问。父母听到女儿的叹息,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
(2)叙事人在问,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
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 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 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报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作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作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朴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1)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将兔子提耳悬空时,雄免和雌免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区分: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2)作者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作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再次,用雄免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3)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六、总结归纳 课后作业
1、总结归纳
这首长篇叙事民歌,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众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等情节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 一爱家、 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课后作业
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分析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刚刚离家的少年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根据结尾句“纵死犹闻侠骨香”,可知这里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