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2 项脊轩志(第1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0582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志,第1课时,文题之意,作者其人,归有光,本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蒲松龄的“聊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林纾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末清初·黄宗羲
他短巾束发,长须飘然,一双睿智的眼睛,凝视着震川西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他就是江苏省昆山市震川园归有光石雕头像。
拓知识“震川”的由来归有光不喜欢称呼他人的号,也不喜欢别人以号称他。有一天,朋友们聚会,归有光无号可称,众人遂称他为“震川”。因为归有光是江苏省人,江苏有太湖,《尚书》中称为震泽,所以朋友们取其号为震川。从此,人们相传称之,他本不想接受。中进士后,有一同年进士何启图,亦号震川,才高好学,归有光自觉有幸与之同号,遂自称震川,以表对启图的向慕之意。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崇尚唐宋古文,主张“文道合一”。归有光为“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人。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姚鼐评价他是架设在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作者生平:8岁丧母周氏,17岁失奶奶夏氏,18岁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24岁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25岁生下一女,看到女儿想起母亲,与魏氏环保而哭,写下了《先妣事略》29岁发妻魏氏死,
作者生平:32岁久病卧床,魏氏婢女寒花亡,写下了《寒花葬志》33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补写完第二年中举,三年后连续八次落第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年近花甲高中进士,后6年,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而亡。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 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它印证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 归有光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或“记”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志”与“记”相似,散文的一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多为记人。 本文为18岁时写成一半,35岁左右写成后半部分(余既为此志)。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项脊”之意有三: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宗怀远”之意。三是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1506——1571)字熙甫(开甫),昆山人;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 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故称“归太仆”。8岁丧母周氏,17岁失奶奶夏氏,29岁发妻魏氏死,32岁魏氏婢女寒花亡,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
博览群书,散文杰出,上承唐宋,下启“桐城”;其散文源出《史记》,取法唐宋八大家,是明代“唐宋派”(唐顺之、茅坤等人为主)代表作家。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nài)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其散文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语言朴素简洁,感情真挚。被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代表作《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你的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
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
我从童年起就在轩内读书。
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
(老婆婆)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有何喜?有何悲?
1、修葺后的南阁子; 2、母亲的慈爱
3、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4、妻子伴读轩中
1、老屋的破旧;
2、诸父分家;
3、母亲的去世;
4、功名未就(不效); 5、妻子的逝世
3.分析本文的行文结构,并简要概括。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以“喜”贯串。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充满悲情。第三部分(第4-5段),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1、喜——清贫之乐,诗意之心(轩中读书、俯啸仰歌、冥然兀坐,独享一份宁静、惬意、雅致) 2、悲——人事变迁、世事沧桑之慨 A、异爨—— 家境没落之悲 B、先妣关切,大母殷切希望——思亲之悲,伤逝之痛 C、读书不效——自伤身世,始终不遇的愧疚 D、怀念亡妻的深挚之情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①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借轩写人,借轩抒情。项脊轩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是全文构思的一个线索。②在选材上,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加以表述。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诸父异爨慈母早逝祖母厚望爱妻逝世
家道衰落 颓败零乱
幼年丧母 痛失母爱
夫妻永诀 痛不欲生
殷殷期盼 终落成空
项脊轩之悲, 悲在:______
本文第1—3段写于作者18岁时,第4、5段写于作者而立之年,是对前文的补充。全文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 “室仅方文,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作者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当年安于清贫、发奋读书的生活和志趣,并引出自己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深深的怀念。与一般的“志” 相比,本文较多着眼于生活中的细节琐事,将过去与现今连结记述,融人了作者深挚的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图文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兰亭集序,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文言知识,通假现象,名士风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授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项脊轩志,品细节,补记怀念亡妻,文本探究,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殷切期望,细节描写,语言委婉含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图片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揠yà苗助长,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虚词积累,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