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考点03城市化学案含答案
展开考点03 城市化
【高考解密】
根据近五年浙江高考地理的考查方向分析,2023年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考查的变化应该不大,一般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图表,对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角度进行考察。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根据案例能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准确判断城市的发展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结合新时代情景下城市群建设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社会热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问题、新举措。
【真题探究】
28.(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________。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 里海东北沿岸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2)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
(3)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解析】本大题以哈萨克斯坦和“一带一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内容,考查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1)据图所示,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由于远离海洋,温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降水较少,地表径流比较缺乏,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
(2)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就矿产本身来说,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哈萨克斯坦又是内陆国,没有海运,运输方式选择受限。陆路的运输成本较低,距离较短,所以使用陆路运输优势较大。
(3)根据图例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多,,从图中判断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 。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分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的分布、皖江城市带发展区位优势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
(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点睛】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核心精要】
一、城镇化
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3.动力
(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世界城镇化进程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出现了一些大都市带。
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伴随着工业化进行。
(2)城镇化水平高,大多在75%以上。
(3)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4)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得到普遍的重视。
(5)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上升迅速。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3)出现“虚假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现象。
4.我国的城镇化
(1)特点
(2)意义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2.不利: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引发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
3.今后方向: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变式演练】
(2022·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中心城区一般是指外环线以内地区,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图是2010-2020年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市的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三城市人口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明显 B.上海市人口降幅大于北京市
C.深圳市人口数量增速大于上海 D.三城市中心人口数量均减少
6.导致三城市人口变化共同原因是( )
①经济增速减缓②就业机会变化③中心城区环境恶化④国家政策调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C 6.C
【解析】5.注意仔细读图。根据图示,虽然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但中心城区外的人口大量增加,因此北京和上海的总人口数量都是增加的,AB错误;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增加,D错误;读图可知,与上海相比,深圳市的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人口数量都大于上海,说明深圳人口增速快于上海,C正确。故选C。
6.三城市都是我国特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中心城区由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城市环境问题加剧,需要疏导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规划城市新区和卫星城镇,使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区域就业机会增加,②③正确;2010-2020年,三座城市经济增速所有减缓,但总人口数量依然在上升,①错误;三城市中只有北京市疏解非首都职能导致市中心人口减少,上海和深圳的政策影响很小,④错误。由以上可知,②③组合正确,故选C。
【点睛】在千万人口城市中,中心城区获取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压力较大,加上较高的生活成本,不少城市中心城区率先出现自然人口负增长现象,青年人口流向郊区的趋势明显,郊区的自然人口增长率也明显更高。
高考化学 考点03 化学试剂的保存及实验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 考点03 化学试剂的保存及实验安全(含解析),共13页。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3-4中心地理论和中国城市化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3-4中心地理论和中国城市化学案含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2美国休斯敦的产业结构优化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2美国休斯敦的产业结构优化学案含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