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一课一练
展开【精选】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生产产品-1练习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后调节反光镜
B. 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先制作临时装片,后滴加高渗溶液
C. 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先用龙胆紫染色,后进行漂洗
D.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先调节pH,后灭菌
2.有关纯化大肠杆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C.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D.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3.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瘤菌能够固氮,因此是自养型微生物
B.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化学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C. 在培养基中可以不加碳源进行硝化细菌的培养
D. 含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操作错误的是( )
A.将1 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10 mL无菌水
B.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D.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
5.
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 )
A. CO2 B. NaHCO3 C. 碳酸盐 D. 含碳有机物
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进行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B. 对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D. 用含刚果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能分解尿素的菌株
7.
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错误的是
成分 | 含量 |
NaNO3 | 3g |
K2HPO4 | 1g |
MgSO4·7H2O | 0.5g |
(CH2O) | 30g |
H2O | 1000ml |
青霉素 | 0.1万单位 |
A. 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 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 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自养生物
D. 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
8.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生长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形成的菌落
C.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物质,比如培养酵母菌时,要添加维生素
D.含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可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蓝绿色
9.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不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10.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纯化及计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常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富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B.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并计数
C.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系列梯度稀释可将微生物分散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实验结果往往偏大
11.
下列有关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都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都属于无机盐
C. 用培养基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为科学研究
D. 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适应微生物的生长
12.如图是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
B. 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④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
D. ④操作过程中,需灼烧接种环5次
13.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下列与此试验相关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过的带菌培养基经过加热后才能倒掉
B.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
C. 观察细菌培养的实验时,最好是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清水作为对照试验
D. 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可分別为细菌培养提供氮源和碳源
14.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15.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 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
B. 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方进行
C. 只有在 5 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 在 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6.
LB培养基的物质组成是( )
A. 葡萄糖.蛋白质.氯化钠.水
B. 蛋白质.氯化钠.水
C. 蛋白胨.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
D. 葡萄糖.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
17.为了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应选用表中培养基( )
培养基 | 阿拉伯胶 | 阿拉伯胶酶 | NaNO3 | 牛肉膏 | K2HPO4 | MgS04 | KC1 | FeS04 |
A | 25g/L | - | - | 3g/L | lg/L | lg/L | 0.5g/L | O.Olg/L |
B | 25g/L | lμg/L | - | - | lg/L | lg/L | 0.5g/L | O.Olg/L |
C | - | - | 3g/L | 3g/L | lg/L | lg/L | 0.5g/L | O.Olg/L |
D | 25g/L | - | 3g/L | - | lg/L | lg/L | 0.5g/L | O.Olg/L |
A. A B. B C. C D. D
18.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及琼脂
B.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后调节反光镜,A正确;观察质壁分离实验时,先制作临时装片,后滴加高渗溶液,B正确;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先进行漂洗,后用龙胆紫染色,否则会影响染色的效果,C错误;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时,先调节pH,后灭菌,D正确。
2.【答案】A
【解析】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第一区域的划线末端,A错误;为避免杂菌的污染,第一步操作时需要灼烧接种环,B正确;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正确;为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D正确。
3.【答案】A
【解析】根瘤菌只有入侵到豆科植物根内才能固氮,利用豆科植物的有机物,属于异养型微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氨气氧化释放出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属于生物圈中的生产者,B正确;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微生物,故培养硝化细菌可以不加碳源,C正确;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定大肠杆菌的指示剂,可以用来鉴别和计数大肠杆菌,D正确。
4.【答案】A
【解析】将1 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9 mL无菌水,A错误;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涂布器灭菌时,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用,C正确;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D正确。
5.【答案】D
【解析】异养微生物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代谢生长,同时其能源也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碳源不仅为异养微生物提供构成细胞的物质,而且提供完成整个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作为异养微生物区别于自养微生物的最重要的一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C
【解析】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错误;对细菌的分离可用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对细菌的计数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感染,C正确;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因此用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菌株,D错误。
7.【答案】C
【解析】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无凝固剂琼脂,属于液体培养基,A正确;由于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其具有选择作用,故培养的可能是酵母菌或霉菌等真菌,所以依用途划分,则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该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碳源,故培养的对象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C错误;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D正确。
8.【答案】A
【解析】
9.【答案】 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D
【解析】固氮微生物,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可无氮源,A项错误;CO2和N2属于无机物,但不属于无机盐,B项错误;将H1N1流感病毒接种在相应的宿主细胞中培养,以作为科学研究,C项错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以适应某种微生物的生长,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结果。
①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A正确;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被杂菌污染,B正确;将④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污染培养基,C正确;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D错误。
13.【答案】D
【解析】实验用的带菌培养基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A项错误;应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B项错误;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C项错误;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碳源,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15.【答案】D
【解析】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不用酒精消毒,A错误;B.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周围进行,B错误;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C错误;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D正确,所以选D。
16.【答案】C
【解析】LB培养基必须满足五大营养成分,即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C选项中这些成分全齐了。而A项中缺生长因子,B项中缺生长因子,D项中缺氮源,故选C。
17.【答案】D
【解析】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即该菌可以产生阿拉伯胶酶,则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该酶;同时该培养基应该以阿拉伯胶(—种多糖)为唯一碳源,因此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故选D。
18.【答案】A
【解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A错误;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C正确;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D正确。
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练习: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练习,共9页。
高中沪科版 (2019)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沪科版 (2019)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精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