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沪科版 (2019)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同步训练题
展开【特供】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生产产品-1练习
一.单项选择
1.
有关培养基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鉴定
B.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
C. 依据人们的需求,配制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D.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渗透压等影响
2.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
①土壤取样 ②接种微生物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③④⑤ D.②③④
3.
下列有关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都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都属于无机盐
C. 用培养基培养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为科学研究
D. 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适应微生物的生长
4.
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 )
A. CO2 B. NaHCO3 C. 碳酸盐 D. 含碳有机物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操作错误的是( )
A.将1 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10 mL无菌水
B.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
D.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
6.
酶更适合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包埋法固定化
B.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
C.溶化海藻酸钠时需小火连续加热
D.反应柱中酶可以从筛板的小孔上通过
7.
某一种细菌菌株对链霉素敏感.此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若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该是( )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 E﹣表示不加入亮氨酸 L+表示加入链酶素。
A. A B. B C. C D. D
8.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相同
B. 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C. 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 划线时要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线相连
9.
LB培养基的物质组成是( )
A. 葡萄糖.蛋白质.氯化钠.水
B. 蛋白质.氯化钠.水
C. 蛋白胨.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
D. 葡萄糖.氯化钠.水.酵母提取物
10.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A. 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 固氮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 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D. 固氮细菌.霉菌.放线菌
11.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12.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 )
A. B. C. D.
13.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下列与此试验相关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过的带菌培养基经过加热后才能倒掉
B. 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
C. 观察细菌培养的实验时,最好是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清水作为对照试验
D. 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可分別为细菌培养提供氮源和碳源
14.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基础,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及培养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及琼脂
B.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
15.在纤维素分解菌分离与鉴定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按照物理状态分类分别为( )
A.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B. 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C.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D.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16.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多个计数室
B.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充分震荡混合
C.滴加样液后迅速计数,以免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D.计数时,应统计小方格内和两条边及夹角的细胞
17.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 )
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B.含氨的培养基.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C.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含氨的培养基 D.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18.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它们适于分离的是( )
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B.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D.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鉴定,A错误;培养基一般包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B错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C错误;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D正确。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固氮微生物,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可无氮源,A项错误;CO2和N2属于无机物,但不属于无机盐,B项错误;将H1N1流感病毒接种在相应的宿主细胞中培养,以作为科学研究,C项错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调pH,以适应某种微生物的生长,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异养微生物必须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代谢生长,同时其能源也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碳源不仅为异养微生物提供构成细胞的物质,而且提供完成整个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也是作为异养微生物区别于自养微生物的最重要的一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A
【解析】将1 mL样品稀释10倍,需加入9 mL无菌水,A错误;吸取菌液的移液管需要干热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涂布器灭菌时,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用,C正确;每一个稀释度涂布多个平板,计算各组平均值,D正确。
6.【答案】B
【解析】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A错误。溶化海藻酸钠时用小火间断加热,C错误。酶不能从反应柱筛板上的小孔通过,D错误。
7.【答案】C
【解析】表中所列均为选择培养基,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即在没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应使用的培养基为E-.L可加可不加;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为L +.E可加可不加,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用的培养基E-.L +,故选C。
8.【答案】A
【解析】在第一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消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避免引入杂菌,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A项错误;灼烧接种环后,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否则高温接种环会杀死菌种,B项正确;划线结束后,将平板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C项正确;第一区线菌种的密度最大,划线时最后一区的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线相连,以避免多个菌体连在一块,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LB培养基必须满足五大营养成分,即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C选项中这些成分全齐了。而A项中缺生长因子,B项中缺生长因子,D项中缺氮源,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技术,要求考生理解选择培养基的作用,能利用合适的选择培养基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固氮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提供氮源而生长,因此利用无氮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而不影响真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霉菌(属于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10%酚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放线菌;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11.【答案】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D
【解析】实验用的带菌培养基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A项错误;应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B项错误;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C项错误;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碳源,D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琼脂,液体培养基不需要琼脂,A错误;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都要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不同,细菌大约为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故不同类型微生物,要按不同稀释倍数进行,C正确;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需设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后者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前者,说明前者具有筛选作用,D正确。
15.【答案】D
【解析】在纤维素分解菌分离与鉴定实验中,梯度稀释前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这一步一般选用液体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用了固体培养基,故D正确。
16.【答案】C
【解析】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多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又有多个中格和小格,A正确。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充分震荡混合目的是使细胞分布均匀,统计数据准确,B正确。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稍待片刻,待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开始计数,C不正确。血球计数板计数原则和样方法相同,D正确。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提供的甲.乙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分析,甲培养基有葡萄糖.淀粉作为有机碳源,适于分离异养型微生物;乙培养基无有机碳源,适于分离自养型微生物。两者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都适于分离自生固氮菌。
故选:B。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练习,共9页。
生物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生物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微生物分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精练: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选修3二、利用发酵技术工业化生产产品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