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867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867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867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展开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下表是1949年中国民航局成立以来领导体制改革简表。
时间 | 建制 | 直属领导机构 |
1949.11 | 民航局成立,属于中央军委 | 空军司令部指挥行动;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业务 |
1954.11 | 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 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 |
1958.2 | 建制改为交通部部属局 | 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 |
1962.4 | 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 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 |
1980.3 | 建制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 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
表的变化说明,中国民航局( )A.实行计划经济、保障航空资源 B.实行政企合一、行使政府职能
C.由半军事化管理向军转民、企业化转变 D.是军委领导下为空军服务的军事化行业
2.下表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出,当时( )
文献 | 记述 |
《吴越春秋》 | “子胥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 |
《墨子·号令》 | “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其有符传者,善舍官府。……吏卒民无符节,而擅自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止。” |
A.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B.重视道路交通管理
C.区域间的联系缺乏 D.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3.20世纪50年代,时值抗美援朝,在华的苏联专家向中国政府提出基于国防需要,应及早筹建地下铁道,地下铁道最早建于
A.沈阳
B.天津
C.上海
D.北京
4.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
5.1986年,中国有一大宗货物,计划走海路,从上海运到纽约,最快捷的通道是通过( )
A.米迪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伊利运河
6.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 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 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 B.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7.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采纳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对各个方向交通车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最优算法自动控制各个方向红绿灯的关闭与点亮,提高路网和路口通行能力。由此可见( )
A.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B.科技杜绝了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C.科技推动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 D.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8.晚清竹枝词中,对汽车的早期描述是“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后来对汽车的描述则是“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 )
A.百姓的交通规则意识普遍淡薄 B.民众需求促使汽车安全性提升
C.汽车在公共交通中占主导地位 D.民众对新式交通认知的渐进性
9.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B.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C.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D.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10.《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得益于( )
A.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B.构建了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的交通网
C.构建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水陆交通网
D.构建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11.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12.“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3.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
A.上海飞往武汉
B.上海飞往南京
C.天津飞往北京
D.广州飞往上海
14.扬州在古代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清道光五年,黄河泛滥,黄河至长江一线的运河被泥沙淤为平地;翌年,运粮船改由海道抵达京师,扬州从此衰落。这说明 ( )
A.扬州失去政治中心地位 B.交通影响城市的发展
C.大运河退出了历史舞台 D.黄河泛滥使经济衰退
15.下表为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商品 | 经好望角 | 经地中海 |
胡椒 | 100万-200万磅 | 300万-400万磅 |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 35万-65万磅 | 70万-100万磅 |
A.商业革命引发商贸线路多样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传统商路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D.欧亚非三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16.1932年科隆——波恩高速公路投入使用,成为德国第一条用于公共交通的高速公路。1950年,德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128公里。2009年,德国高速公路运量达2254亿辆,平均每天通车数量为48800辆。这一成就( )
A.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受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力推动
C.说明工业革命造成道路堵塞 D.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以前,中国南北方曾长期处于阻隔的状态,南北对立、中央与地方的对立都十分严重。统一之初,旧陈的中心地带吴会地区就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炀帝曾驻守扬州,对江南的富庶有深切的感受,他意识到:只有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开辟一条新的运输水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安、洛阳两都的粮食与其他物资的供应问题,并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由于北方边境不宁,隋朝经常屯兵数万以备边,这些军队的供给仅靠屯田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中原和江淮地区粮饷供给。随着帝国大一统的形成,开通南北水道交通已经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邵金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述论》
材料二 在没开运河之前,所有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航运都要绕道直布罗陀海峡,有三千公里的航程,西班牙政府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对过往船只课以重税;航运还经常受到海盗的威胁。修建一条连接大西洋到地中海的运河是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夙愿,这个夙愿一直到路易十四时期才得以实现。1666年国王批准了米迪运河方案。运河的第一部分是私人投资的水库和灌溉水渠、第二部分是国家投资修筑的主航道,第三部分是港口建筑工程。米迪运河在建成后的两百年里承担着主要的货运任务,直到19世纪后期才衰败下来。1996年米迪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李博《法国路易十四王朝的荣耀——米迪运河》
(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凿的便利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米迪运河修建的背景和意义。
18.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B
6.C
7.A
8.D
9.D
10.D
11.C
12.D
13.C
14.B
15.C
16.B
17.(1)目的:镇压南方叛乱;保证两都物资供应;满足北方军事需要;巩固统一(加强南北交流);
有利条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运河和水系;古代水利建设的技术积累。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法国专制统治的建立;西班牙征税;海盗威胁;民众的要求与支持
意义: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商贸繁荣;加强了法国东西交流;保留了文化遗产。
18.影响:海外贸易地域广阔,商品品种丰富,交易规模扩大;促进了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繁荣;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出现了新兴行业和外国人居住的“蕃坊”,成为国际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