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宜宾叙州区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 乳酸与碳酸氢钠结合形成乳酸钠
B.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C. 血浆蛋白、胰高血糖素和多巴胺的合成
D. DN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转录为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
【详解】A、乳酸与碳酸氢钠结合形成乳酸钠,发生在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A正确;
B、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该过程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场所,B错误;
C、血浆蛋白、胰高血糖素(蛋白质类)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中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DN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转录为RNA,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2.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子番茄
B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D.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优 |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
缺 |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 技术复杂,成本高 |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
举例 |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 抗病植株的育成 |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
【详解】A、生产上通常采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来获得无子番茄,A错误;B、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正确;
C、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
D、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B。
3. 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 (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B.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 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 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记忆细胞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HIV,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结合,消灭入侵的抗原,A错误;
B、HIV在潜伏期也能复制,且潜伏期产生的原因是HIV被机体免疫系统大量杀死,B错误;
C、大部分体液免疫离不开T细胞,因此HIV侵染T细胞,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降低,C错误;
D、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原因是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导致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D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分解
B. 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
C. 口服胰岛素可以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
D.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人体内,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激素,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
【详解】A、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促进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分解,A正确;
B、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胰岛素分泌量增多,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水解,发挥不了作用,C错误;
D、当血液中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含量降低,过低时会抑制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
【点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5. 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一械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毛榉一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 沙丘演替为山毛榉一械树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C. 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D.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有利于减小种间竞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演替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A正确;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
C、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优势种,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C错误;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相同的位置会增加竞争,而分布在不同位置有利于减小种间竞争,D正确。
故选C。
6. 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了α-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见表:
培养皿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A溶液浓度(mol/L) | 0(蒸馏水)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胚芽鞘增长度(mm/d)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 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也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C. 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1号作为对照组;当NAA溶液浓度小于10-8mol/L时,随着NAA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当NAA溶液浓度为10-8mol/L时,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最长,此时促进作用最强;当NAA溶液浓度大于10-8mol/L时,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这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浓度,因变量是胚芽鞘增长度。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A溶液浓度的增加,胚芽鞘增长度先增加后降低,且最终小于对照组,说明NAA对胚芽鞘增长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根据以上分析已知,NAA对胚芽鞘增长度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
B、表格中第6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小于对照组,说明浓度为10-4 mol/L的NAA溶液抑制了胚芽鞘的生长,B错误;
C、表格中1号培养皿为蒸馏水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C正确;
D、表格中第4号培养皿的胚芽鞘增长度最大,说明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 mol/L左右,D正确。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54分)
7. 图1为某温带草原食物网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条,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
(2)若图2所示为某鼠种群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若该种群起始数量为N0,以后每年均增加倍,则三年后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______。
(4)多年来,该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答案】 ①. 5 ②. 兔、鼠、昆虫 ③. N0(1+λ)3 ④. 增长型 ⑤. 随机取样 ⑥. 物种丰富度 ⑦. 速度和方向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1所示为某一温带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
分析图2:图2所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C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C~D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E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1)在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狼、草→兔→红狐→狼、草→鼠→臭鼬→红狐→狼、草→鼠→鸟→红狐→狼、草→昆虫→鸟→红狐→狼。其中初级消费者是兔、鼠、昆虫。
(2)若图2所示为某鼠种群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按照Nt=N0(1+λ)t若该种群起始数量为N0,以后每年均增加λ倍,则三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0(1+λ)3;在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最大,所以此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物种丰富度。
(4)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点睛】本题结合食物网图解、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种群的特征,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 某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5克,保证每天正常的食盐摄入量有利于机体维持水盐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___________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____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
(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_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___________(填器官)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尿量___________。
(3)食物过咸,Na+和Cl-的浓度升高,导致出现口渴现象。产生该现象的过程图解为___________(用箭头表示)。
【答案】 ①. 消化、循环 ②. 内流 ③. 吸水膨胀 ④. 下丘脑 ⑤. 增加 ⑥.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内流,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
(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吸水膨胀,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Na+和Cl-的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导致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这一过程的调节图解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和兴奋的形成,准确利用题干信息分析是解题的关键,(3)分析是难点,水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要分析该过程中哪部分是神经调节及相应的反射弧。
9. 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物种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的物种一般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答案】 ①. c ②. 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 ③. a ④. 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 ⑤. 基因频率 ⑥. 自然选择 ⑦. 突变和基因重组 ⑧. 自然选择 ⑨. 隔离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种群中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与P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是一致的,且a种群的种内差异更小。说明a种群生活的环境较稳定,与其祖先生活环境很相似。 b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向右偏,说明b种群的生活环境较以往有明显的变化,存在着定向的选择压,S值较大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而得到保留,使种群多数个体的表型发生明显的改变。c种群的S值曲线出现了两个峰值,说明由于环境变化,S值较大和S值较小的类型具有更大的进化优势而得到保留,进化的结果很可能会形成在S值上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新种。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c种群的S值曲线出现了两个峰值,说明由于环境变化,群体中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物种,因此在a、b、c三个群体中,c最可能出现新物种。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a种群中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与P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是一致的,即a的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且a种群的种内差异更小,说明a种群生活的环境较稳定,与其祖先生活环境很相似。
(3)S值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需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点睛】解题关键是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察分析曲线图,P曲线表示1.5亿年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是分析a曲线、b曲线、c曲线变化的依据,由各图中曲线的变化推测各群体生活环境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是否有新物种的形成。
10.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就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这体现出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特点。此外,激素调节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因很多,其中一种原因是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据此推断,该病属于_________病;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__。
(3)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微量、高效 ②.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③. 自身免疫 ④. 减少(或降低) ⑤.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1)根据题意,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说明甲状腺激素在体中含量很少,由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率高,即微量高效;此外激素调节还具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故机体产生了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该抗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3)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
【点睛】明确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并能结合自身免疫病的定义分析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如图1所示(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图2为某研究小组的部分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满足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缺铁培养液(满足除铁以外的全部营养物质)、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l~4号;向1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②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四组;
③将其中两组幼苗分别置于l号和2号烧杯中,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图2所示处理。
④黑暗处培养去尖端胚芽鞘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弯曲情况。
⑤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a培养液,然后重复步骤b。
请分析回答:
(1)a、b两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骤中使用此种培养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置一侧,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步骤⑤实验后的两种可能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缺铁 ②. ③④ ③. 阻止生长素氧化分解(使胚芽鞘不能合成IAA氧化酶,避免吲哚乙酸被氧化) ④. 有无喷洒赤霉素(有无外源赤霉素) ⑤. 培养液里是否含铁 ⑥. 赤霉素能促进生长 ⑦. 向放置3号幼苗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一侧弯曲生长(向喷洒蒸馏水的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一侧弯曲生长) ⑧. 直立生长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实验是探究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结合实验步骤可知,实验自变量是否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幼苗,因变量是胚芽鞘中生长素含量,因变量通过观察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方向判断。已知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若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则取自2号幼苗的胚芽鞘中生长素含量高,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图1表示IAA的合成和代谢,可知,如果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则可能有3种途径:①赤霉素促进了IAA的合成;②赤霉素抑制了IAA的分解;③同时促进了IAA的合成和抑制IAA的分解。
【详解】(1)由图1可知,缺铁溶液能够阻止生长素氧化分解,故该步骤中使用此种培养液的目的是阻止生长素氧化分解,排除生长素氧化分解对实验的影响。结合实验步骤,③④步骤可用于鉴定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⑤可排除生长素氧化分解对实验的影响,故a、b两处分别为缺铁、③④;
(2)结合③④⑤步骤可知,探究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有无喷洒赤霉素、培养液里是否含铁。
(3)若步骤④观察到的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置一侧,表明胚芽鞘1号侧面长的慢,2号侧面长的快,原因是胚芽鞘2号侧面的生长素含量更高,说明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
(4)如果赤霉素促进IAA的合成,则4号生长素含量高于3号,胚芽鞘向放置3号幼苗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一侧弯曲生长;若赤霉素抑制IAA的分解,3号和4号是在缺铁培养液中培养,则在3号和4号内生长的幼苗都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氧化酶,4号生长素含量等于3号,胚芽鞘直立生长;若赤霉素同时促进了IAA的合成和抑制IAA的分解,则4号生长素含量高于3号,胚芽鞘向放置3号幼苗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一侧弯曲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宜宾叙州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宜宾叙州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宜宾叙州区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宜宾叙州区二中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