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7576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
展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政治方面: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分立。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经济方面,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农学、数学、历法、书法、绘画成就重大
二.基础落实: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280)
东晋(317-420)
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史实:官渡之战:东汉末年, 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 ,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赤壁之战:曹操决战 ,曹军战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 在成都称帝,称蜀汉;孙权在建业(南京)称帝,国号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史实:西晋的统一维持了30多年,被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历史进入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氐族 统一黄河流域,建立 。淝水之战:东晋击溃前秦,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北方重新陷入混乱。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史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产生的影响: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史实: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东晋时,“王与马共天下”。420年,东晋灭亡,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社会比较安定,人民群众的努力。“五胡”是指匈奴, ,羯,氐,羌。 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推行改革,迁都 ,改穿 ,采用 ,学习汉语,提倡与汉人联姻。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 。
史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人高坐凳子、椅子
史实: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汉武帝时,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谚语“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史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汉化、自上而下、涉及面广。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史实:书圣 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
史实: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1.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2.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 促进了民族交融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答案】A
3.图4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根据材料二,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这些是北魏迁都的原因。据材料一“北魏迁都示意图”、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迁都,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据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可知,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汉化措施,涉及面广,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故答案为: (1)从平城迁到洛阳。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探究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3 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探究课件PPT,共26页。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十六国,三国鼎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