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1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2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3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4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5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6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7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08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深圳五年中考考情,基础知识过关,袁绍VS曹操,曹军VS孙刘联军,三国鼎立,建业今南京,西南地区,造船业,海外贸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七上P80-83)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时间:______。(东汉末年)(3)交战双方:___________。(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5)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2)时间:______。(东汉末年)(3)交战双方:_______________。(4)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5)影响:为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2)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__的开发。(3)吴国:开发江东,_______发达,发展了_________。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5.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易错辨析1.易错字:官渡之战的“渡”,三国鼎立的“鼎”。2.易混点:(1)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229年,孙权称帝。(3)三国鼎立局面相比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走向局部统一,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点二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P85-92)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1.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的局面
    2.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战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易错辨析 易错字:司马睿的“睿”,淝水之战的“淝”。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94-96)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背景: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推行汉化措施,巩固统治。3.改革措施:(汉化主要在朝廷和贵族中进行)(1)_________,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2)汉化:①_______: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_______: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_______:改鲜卑姓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__________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4.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5.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
    易错辨析1.易错字:鲜卑族的“卑”。2.易混点: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明帝,孝武帝等,这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知识点四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上P97-101)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1.祖冲之:_____的祖冲之是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的主要数学著作是_________。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2.书法艺术:(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专供人们欣赏的_____。(2)原因:___________的发明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3)表现:①曹魏_____独创_____书法,后人称其楷书为绝世之作。②东晋_______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后人誉为“_____”,代表作《__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3.北方农业技术成就:(1)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4)精神:突显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农历:中国的传统历法,又称夏历。农历是阴阳合历,以太阳运行定年,以月亮运行定月,安排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故称农历。易错辨析 易错字:王羲之的“羲”。
    【点拨】思维延伸 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1.民族交融的方式:战争、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迁徙、改革等。2.古代三次民族交融: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1)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频繁的战争客观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民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3.民族交融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联系比较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2.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比
    3.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北民南迁——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北民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图史过关】1.图1是发生在208年的_____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_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_____建立魏国,221年_____建立蜀国,229年_____称帝,吴国建立,_________的局面正式形成。
    2.图2是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266年,_______取代曹魏建立西晋。280年,_____灭吴,统一了全国。316年,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统治者建立许多政权,进入十六国时期,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的_____统一北方,结束_______以来分裂局面。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这些王朝,统称为“_____”。西晋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史称_____。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_____”。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之一是_________。
    3.图3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方社会_________,南方_________优越,影响是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4.图4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之一是_________。439年_____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北方出现_________趋势。为巩固统治,北魏_______改革,迁都_____,推行汉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促进了_________,也增强了_______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为_________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1.(2018·深圳中考)“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并威胁孙权。刘备和孙权采纳了诸葛亮的策划,联合起来,抗击曹军。”双方之间爆发的战役是(   )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2020·深圳中考)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2018·深圳中考)下列帝王世系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孝武帝元脩A.西周实行分封制B.商鞅变法C.秦的统一D.北魏孝文帝改革
    4.(2021·广东中考)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5.(2020·广东中考)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
    6.(2018·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7.(2020·深圳中考)(节选)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魏书》卷二十一上《献文六王:咸阳王禧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1分)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1分)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答: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8.(2021·广东中考)(节选)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相关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曹操失败,孙刘联军火攻,十六国,人口南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37页。

    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是一份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知识主干·脉络清,统一北方,三国鼎立,造船业,诸葛亮,司马炎,中原人口,人口迁徙,司马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