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练习题
展开【基础】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研究方法) |
① |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构建概念模型 |
②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对比实验 |
③ | 鲁宾卡门验证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④ | 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 差速离心法 |
⑤ |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⑥ |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纸层析法 |
⑦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类比推理法 |
⑧ |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 假说一演绎法 |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2.噬藻体是感染蓝藻(蓝细菌)的病毒。用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蓝细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记的是噬藻体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蓝细菌)上的噬藻体与蓝藻(蓝细菌)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3.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在小鼠体内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分别提取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R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D.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带上标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需要利用分别含有 35S 和 32P 的细菌
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
D.④的结果是放射性均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5.在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等技术
C.艾弗里实验已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完全没有必要
D.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不需要S型菌的完整细胞
6.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适宜的时间是获得理想结果的关键
B.正常情况下,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C.图示实验并不能排除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
D.若用15N代替32Р进行本实验,也可得到相同结果
7.P.Q两种细菌均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若将P.Q两菌单独放入含抗生素X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P菌能正常生长。Q菌不能生长:若将两菌混合放入含有抗生素X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二者均能正常生长。据此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时,P菌具有抗生素X抗性而Q菌则无
B.混合培养时,抗生素X可能诱导Q菌产生了相应抗性基因
C.混合培养时,Q菌可能整合了P菌的抗性基因而获得相应抗性
D.混合培养时,Q菌可能因抗生素X被P菌降解而得以正常生长
8.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的方法,以下实验的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
A.探究DNA和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时,实验组细菌用32P与35S标记.对照组细菌不标记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的两组
D.验证H2O2酶具有高效性时,设置加酶处理和加热处理的两组
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后代既有S型菌,也有R型菌
B.将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都不会死亡
C.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
D.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转化因子"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
11.人类对遗传物质及遗传规律的探索之路,艰辛曲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样本量越大,统计的结果越准确
B.摩尔根利用果蝇的眼色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发生基因突变转化成S型菌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DNA与蛋白质的元素是二者各自特有的
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DNA是遗传物质 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具有放射性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通过菌落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类型
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离心获得上清液并进行检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也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设计的
B.该实验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15.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菌DNA
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DNA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蛋白质
D.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蛋白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A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A.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又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分别利用含有35S和32P去标记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A正确;
B.如果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放射性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分布情况),但实验不会失败,B错误;
C.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
D.如果噬菌体被35S标记,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所以在上清液中放射性高,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6.【答案】D
【解析】
图中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解答:
A.①是保温过程,适宜的保温时间是获得理想结果的关键,如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破裂,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加,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B正确;
C.实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所以图示实验并不能排除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C正确;
D.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中均含有N元素,若用15N代替32Р进行本实验,则不能区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该转化因子为DNA。
解答:
A.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后代既有S型菌,也有R型菌,A正确;
B.R型菌无毒,加热杀死的S型菌也无毒,将其分别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都不会死亡,B正确;
C.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最终证明了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该实验能证明是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此外,该实验还证明DNA能储存信息;DNA能自我复制;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解答: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该实验证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该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要用带有放射性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DNA,A错误;
B.DNA和蛋白质都含有N元素,不能用N元素标记DNA,应该用P元素标记DNA,B错误;
C.可用35S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是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
D.蛋白质不含P元素,D错误。
故选C。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步测试题,共10页。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一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