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同步练习
展开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A.地上暗处发生镜面反射
B.地上发亮处发生镜面反射
C.地上发亮处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3.如图所示,物体高1.6m,平面镜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m处,若人向镜移动 1 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6 m B.变大,5m C.不变,8 m D.不变,6 m
5.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玻璃
6.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9.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10.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
12.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 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3.今年2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十分严峻,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设计制造成功,这款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监测,机器人上的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所成的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机器人利用电磁波把实时拍摄的画面信息通过5G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_______、蓝三种基本的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
14.青海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站在湖边的游客能欣赏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他们看到的是鱼变_______(选填“浅”或“深”)的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有时,雨后游客还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造成的色散现象。
三、实验题:共10分。
15.小华在实验室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实验前,在空水槽中喷撒烟雾,打开激光笔,可清晰观察到激光传播的光路。
(1)用烟雾显示光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原理;
(2)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会观察到右侧面的亮点A发生移动,这是由于光在_________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时,发现水下右侧面的亮点会向下移动;若将水槽的右底部慢慢抬起,激光的折射角将_________,反射角将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四、作图题:共16分。
16.如图所示,完成图中光路。
17.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日环”是一种日食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水中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答案:B
解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多数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亮的,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看上去是暗的。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无论多小的平面镜,都能使物体成完整的像,A项错;像和物的大小始终相等,题目中像的大小应为1.6 m,B项错,D项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与物的距离为4m,C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人站在穿衣镜前4m,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 m,若人向镜子靠近1 m,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鉅离也是3 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无论人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的大小都不变。
5.答案:D
解析:已知是界面,过入射点O作出法线,则由图可知,,则,所以入射角,而,则折射角;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故选D。
6.答案:D
解析: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瓷盘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选D。
7.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烛焰经凸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应满足,则应增大物距u,减小像距v,可保持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靠近透镜,故选A。
8.答案:D
解析: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0cm,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仍让物距大于20cm,而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所以移动光屏一定能接收到清晰的像,答案D不符合题意,由于物距大于(20cm)一倍焦距,所以像距也一定大于20cm,而第一次成像时,光屏在10cm和20cm之间,即光屏一定向右移动,答案BC不符合题意;向右移动光屏,因为物距只知道大于20cm,不知具体数据,所以可能大于40cm,所以可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答案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9.答案:A
解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图乙为远视眼,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图甲为近视眼,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A。
10.答案:D
解析: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做放大镜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成像来工作的;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选D。
11.答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解析: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光不能进入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12.答案:虚 ; 6; 漫
解析: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13.答案:照相机;变大;绿
解析: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当巡逻机器人靠近人拍摄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像将变大;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的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
14.答案:浅;虚;折射
解析:从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折射后鱼的虚像,从岸上看水里,像会变浅。雨后彩虹是折射现象,同时也是光的色散现象。
15.答案:(1)漫反射
(2)水面
(3)上升;不变;不变
解析:(1)用烟雾显示光路,利用了光的漫反射原理,人从各个角度都可看到反射的光。
(2)向水槽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会观察到右侧面的亮点A发生移动,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当水面上升时,入射点左移,折射角不变,会发现水下右侧面的亮点向下移动;若将水槽的右底部慢慢抬起,由于液面仍保持水平,则激光的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
16.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入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7.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