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附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填空题附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推断题附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选择题附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展开2023年化学中考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一、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表:
时间/h
2
4
6
8
10
12
24
实验1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由稍褪色到褪色且速度逐渐加快
实验2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不褪色
褪色且速度加快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 。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
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
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亚硝酸盐
(4)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 。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泡菜是一种传统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富含乳酸菌活菌和乳酸,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泡菜时不用塑料桶盛放,一般放在陶土泡菜坛中密封腌制,腌制泡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外观与氯化钠相似,氯化钠熔培点为801℃,亚硝酸钠熔点为271℃,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有毒、有咸味,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因此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钠的产生规律,对于泡菜的食品安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钠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泡菜时一般放在陶土泡菜坛中密封腌制,可阻止水分子向坛外运动。
B.泡菜时,盐加的越多越好
C.氯化钠以Na+和Cl-形式存在于水中。
D.坛口处偶尔可见白色晶体,是因为水分蒸发,氯化钠结晶。
(3)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物理方法是: ,化学方法是: 。
(4)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钠的变化规律是 ,从图中可知,泡菜腌制至少 天再食用相对更安全些。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 、 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因光,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 、无机盐和维生素。
(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 操作的作用相同。
(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
4.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口罩成了每家必不可少的“保护神”。口罩通常由三层构成,下图为某种口罩的层状结构及对外在物质的阻隔效果:
由于口罩的材质缝隙小于病毒体积,对病毒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口罩本身的静电作用还可将部分病毒吸附在其外层。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采用聚酯纤雏,涤纶纤维(简称:PET)材质生产,经过针刺工艺制作而成,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等。聚丙烯纤维是以丙烯(C3H6)聚合得到的聚丙烯为原料纺制而成的合成纤雏。丙烯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易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口罩生产出来以后,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
(1)口罩的层状结构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丙烯的物理性质有 (填写一个即可),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颗粒物
B.废弃口罩应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垃圾桶内
C.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
(4)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 。
5.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资料一)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剩余4/5体积的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
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2)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中,其中主要成分的重要用途之一是 。
(3)(资料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味、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ClO2的名称是 。
(4)ClO2的化学性质是 (答出一点即可)。
(5)ClO2遇热水可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妙莱。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莱肴上色。
酱油中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500mL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密封后置于28℃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
【实验操作】将28℃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100mL,检测L*值,得到数据绘制成图像如下:
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酱油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
(3)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的原因是 。
(4)分析实验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酱油最好密封低温保存
B.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C.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
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酒精广泛用于日常的消毒。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是一种有机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酒精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酒精具有易燃的特性,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使用不当,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上述信息中,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的是 (任写一条)。
(2)上述信息中,属于酒精的用途的是 (任写一条)。
(3)写出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8.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常以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物质存在。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首次制得了金属钠。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为0.97g·cm-3,熔点为97.8℃,金属钠的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钠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钠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氮气。因此,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钠的用途广泛。钠和钾形成的合金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钛(Ti)、锆(Zr)等稀有金属从其氯化物中置换出来。
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单质钠。
(1)自然界中钠元素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2)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防止钠与空气中的 反应而变质
(3)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O22-,1个O22-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 。
(4)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钾合金良好的 (填字母)。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5)写出高温下钠与四氯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肥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H、O、N、P、K、Ca、Mg等,其中N、P、K需要量较大,因此含上述元素的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不同地区肥料的投入比例不同,京津冀地区肥料投入比例如图1所示。
碳酸氢铵(NH4HCO3)是常见的氮肥,易分解使肥效降低。科技人员分别研究了温度、含水量对碳酸氢铵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若施用不合理,可造成经济浪费,以及带来环境问题,因此要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营养物质全面,肥效长而稳定,并且能使土壤疏松,但是营养物质含量较少,肥效较慢。农家肥与化肥一起使用,能全面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还能改良土壤结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钾肥的是____(填序号)。
A.KCl B.Ca(H2PO4)2 C.CO(NH2)2
(2)由图1可知,京津冀地区肥料投入比例最大的是 。
(3)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式即可)。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量越大越好。 。
②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及保护土壤起到良好作用。 。
(5)氮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要防潮并避免高温天气施用,依据图2和图3说明原因: 。
10.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为解决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用水问题,天和核心舱安装了国际领先的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和水处理净化器。尿处理子系统采用蒸汽压缩蒸馏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旋转蒸馏,将收集到的冷凝液输出给水处理子系统进行深度净化处理。添加了预处理剂的尿液,具有强酸性、强腐蚀性的特点,对于系统的机电运动部件长期运行是极大的挑战。研发团队经过对材料、工艺的不断研究,实现了产品的长寿命、高可靠性指标要求。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2)对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旋转蒸馏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尿处理子系统的机电运动部件的材料,具有的优异性能是 (写出1点即可)。
(4)空间站电解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是奥运会最小的主火炬,也是冬奥历史上首支氢燃料火炬,体现了环保低碳理念。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的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时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为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等。
(2)写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都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节省石油资源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
①世界上最薄的钢铁,厚度只有A4纸的四分之一,薄到可以用手轻易撕开。“手撕钢”学名不锈钢箔材,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手撕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之一)。
②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了。因为设备锈蚀,引起停工停产,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请写出一条有效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2)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化工原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 g。
②在t2℃时,7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甲。
③将t2℃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降温至t1℃时,所得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
1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 。
(2)依据图中数据,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火炬“飞扬”主要分为3个部分:外飘带、内飘带和氢气燃烧装置。内、外飘带使用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燃烧装置使用高性能铝合金制成。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只有钢的1/4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9倍,导电性导热性弱于金属。碳纤维制造的火炬既分量轻又很牢固,摔不坏。同时,冬季火炬传递时,传统金属材料手感不好,碳纤维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避免了冰凉的触感。
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但氧气燃烧的火焰是接近透明的谈蓝色,在日光下很难被观察到。为了让观众能更好地看到火炬燃烧时的火焰,火炬研发团队在红色内飘带的格栅处涂了一层显色剂(主要成分是含钠的元素的盐,钠元素在被火焰灼烧时会呈现黄光)。当火焰流经显色剂时会发生焰色反应,原本淡蓝色的火焰变为鲜艳明亮的金黄色,更容易被观察到。
(1)碳纤维属于____。
A.金属材料 B.非金属材料
(2)碳纤维的密度、强度等属于____。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3)显色剂中的钠元素存在形式是____。
A.分子 B.离子
(4)一般来说,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____。
A.低 B.高
(5)在冬天,碳纤维比金属有较好的触感,其理论解释是 。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成了如下图所示的Zn-Cu电池。
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其中用量最大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
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为“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₄+( )=PbO₂+Pb+2H₂SO₄。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就是各种蓄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次数相关,2-6年不等,靠充电桩直接供电。2018年,我国的电力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火电主要以燃煤为主。
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下图)。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
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金属材料有 。
(2)Zn-Cu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请补全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bSO₄+ =PbO₂+Pb+2H₂SO₄。
(4)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关于这一举措,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
C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
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海绵的性能会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环己烷(C6H1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3)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强,其原因是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杯、油烟机上的油垢等。
②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
(5)由图2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 ,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虽然广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18%。主要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人体中的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体细胞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
迄今为止,发现了15种碳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格”,其中C-12和C-13属于稳定型,考古研究中,通过测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纪起,人类对碳元素的认识突飞猛进。下表列出了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
时间
40年代
1967年
1969 年
1985年
1991年
21世纪
事件
发现C-14
发现六角金刚石和单斜超硬碳
发现银白色的白炭
发现富勒烯的第一个成员C60(图2)
发现碳纳米管(图3)
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石墨烯(图4)
碳的这些新型结构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 种。
(2)关于图1所示的相关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6 B 电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C
(3)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C-12和C-13的不同点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 。
(5)C60的含义是 。
18.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
工业上常用淀粉发酵法制酒精,其主要流程如下:
医用酒精主要用于消毒、杀菌。酒精浓度过高时,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不能彻底杀死细菌;浓度过低时,不能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无法将细菌杀死。因此,浓度适当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经实验测定,酒精杀菌效果较好的浓度范围是50%-80%,常用的医用酒精浓度为75%。下表是不同浓度酒精杀灭细菌所需的时间。
酒精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
40%
4小时
2分钟
2分钟
50%
2小时
20秒
20秒
60%
30分钟
10秒
20秒
70%
5分钟
10秒
30秒
80%
2分钟
10秒
1小时
90%
30分钟
5分钟
15小时
100%
7天
15分钟
24小时
乙醇还可以通过各种植物纤维发酵制得,将其按一定比例与汽油混合,即成为一种新型替代能源——乙醇汽油。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的物理性质有 。
(2)淀粉发酵法制酒精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酒精浓度为 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酒精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B.淀粉发酵法制酒精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使用酒精做消毒剂时,其浓度越大杀菌速度越快
D.乙醇汽油的使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E.使用同一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三种细菌所需的时间均不同
1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美食伴侣 • 味精
味精,是一种增鲜调味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NaO4)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后,谷氨酸钠与胃酸(盐酸 HCl)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味精加热至80℃以上时,才能发挥提鲜的作用,但是当加热至100℃以上时,又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 。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 (填写物质名称)。
(3)谷氨酸钠(C5H8NNaO4)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4)烹饪过程中加入味精的食物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与 有关。
(5)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填写所选选项编号)。
A凉拌菜里加入味精可以提升鲜美口感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机是大火炖煮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体内锌元素的量有关
2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亚硝酸钠和氯化钠进行对比探究,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结论:
(1)物理性质: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 色固体, 溶于水(填“难”或“易”)。
(2)化学性质:
①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②亚硝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 性;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显 性;
③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请写出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友应来吸收分离二氧化碳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等,加压水洗法也可用于捕获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镓酸锌(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成功实现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中国科学家用水、二氧化碳和电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一成果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1)造成近几十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2)镓酸锌(ZnGa2O4)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的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 。
(5)你认为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要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考虑到哪些问题? (答一点即可)
2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肠道与抗氧化等功效。研究人员对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西兰花酵素制备过程如下:
西兰花酵素在发酵过程中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发酵过程中添加的糖原为苹果汁,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实验中,以葡萄糖与果糖之和表示西兰花发酵液中的总糖消耗情况。总糖、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主要被酵母和乳酸菌消耗,醋酸杆菌主要利用乙醇进行代谢,因此糖在前期消耗快,后期平缓减低。
监测发酵过程中西兰花酵素抗氧化性变化情况。发现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天增加,7天后趋于平稳,其抗氧化性测定指标相较于抗氧化性高的桑葚酵素高,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酵素食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 。
(3)依据如图,判断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的酸碱性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4)结合如图,分析发酵液pH值不断降低的原因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最终为零。
B.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
C.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持续增强。
D.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KMnO4
(2)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3)A;C
(4)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解析】【解答】(1)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故填:KMnO4;(2)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故填: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3)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故A正确;B.冰箱内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常温下亚硝酸盐含量,则说明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慢,故B错误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我国规定食品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做防腐剂,故D错误。故填:AC;(4)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饭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故填: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分析】(1)根据溶质和溶剂划分方法分析;
(2)由题中所给信息确定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分析;
(3)根据亚硝酸盐的性质及使用要求分析;
(4)根据亚硝酸盐的性质及剩菜的成分分析。
2.【答案】(1)塑料桶
(2)A;C;D
(3)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热至271℃以上,熔化的为亚硝酸钠;取样后,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答案合理均可)
(4)亚硝酸钠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或1-6天逐渐升高,6-10天逐渐降低;10
【解析】【解答】(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为塑料桶,故填:塑料桶;
(2)A、泡菜时一般放在陶土泡菜坛中密封腌制,可阻止水分子向坛外运动,说法符合题意;
B、泡菜时,并不是盐加的越多越好,人体不能摄入过多的食盐,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以Na+和Cl-形式存在于水中,说法符合题意;
D、坛口处偶尔可见白色晶体,是因为水分蒸发,氯化钠结晶,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3)根据题目中的有关资料:亚硝酸钠的熔点和水溶液酸碱性,并结合已有化学知识,利用:在同一块金属片上加热两种物质,分别加热至271℃以上,先熔化者为亚硝酸钠;取样后,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各取少量分别溶于水,用pH试纸检测,pH>7的是亚硝酸钠,故填:取两种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热至271℃以上,熔化的为亚硝酸钠;取样后,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变红的是亚硝酸钠(答案合理均可);
(4)由图示可知,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钠的变化规律是前6天,亚硝酸钠的含量逐渐升高,第7天开始慢慢降低;从图中可知,泡菜腌制至少10天再食用相对更安全些;故填:亚硝酸钠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或1-6天逐渐升高,6-10天逐渐降低;10。
【分析】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3.【答案】(1)化学
(2)元素
(3)蛋白质
(4)过滤
(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
【解析】【解答】(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六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分析
(4)根据实验室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分析
(5)根据 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分析
4.【答案】(1)无纺布(或聚丙烯纤维)
(2)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不溶于水(任写一个即可);
(3)B;C
(4)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解析】【解答】(1)无纱布、聚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根据题意,乙烯的物理性质为: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气体,易燃,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A、根据图示信息,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含有细菌、病毒的悬浮颗粒、飞沫进入人体,故A不正确;
B、废弃口罩使用后应该进行回收,放进指定垃圾桶内,故B正确;
C、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口罩灭菌后,要使环氧乙烷残留药品释放,达到安全标准,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4)根据题意可知,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
【分析】(1)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根据物理性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丙烯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图示中信息,进行分析。
(4)根据题意,结合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5.【答案】(1)氧气
(2)作保护气等(合理即可)
(3)二氧化氯
(4)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有强氧化性或腐蚀性(写出一点即可)
(5)
【解析】【解答】(1)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与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氧化汞;
(2)剩余4/5体积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或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
(3)根据“先读后写”,ClO2的名称是:二氧化氯;
(4)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5)ClO2遇热水可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
(2)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名称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6.【答案】(1)化学变化
(2)观察颜色,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产膜性酵母菌污染了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
(4)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
(5)A;B;C
【解析】【解答】(1)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是观察颜色,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
(3)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酱油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
(4)分析实验的检测结果,透明玻璃瓶中的L*值随时间的降低比保鲜瓶中的L*值降低快,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
(5)A.从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及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等信息可知,酱油最好密封低温保存,说法正确;
B. 氨基酸酞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说法正确;
C. 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
(2)根据颜色不同进行判断;
(3-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根据氨基酸的特点分析。
7.【答案】(1)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2)日常消毒、作燃料
(3)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酒精的物理性质是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
(2)酒精的用途有:酒精广泛用于日常的消毒,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
(2)根据酒精的用途分析。
(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答案】(1)化合物
(2)O2和 H2O
(3)18
(4)b
(5)
【解析】【解答】(1)自然界中钠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都能反应,因此 钠保存在煤油中,
(3)一个氧原子中含有8个电子,2个氧原子中含有16个氧原子, O22- 是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 因此含有18个电子;
(4)钠钾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能够 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
(5)钠和四氯化钛高温生成钛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分析
(2)根据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原子中的电子分析
(4)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9.【答案】(1)A
(2)氮肥
(3)
(4)错;对
(5)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
【解析】【解答】(1)钾肥中含有钾元素。A中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中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C中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A;
(2)根据图1可知,氮肥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复合肥,再其次是磷肥,最小的是钾肥,故填氮肥;
(3)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 ,则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4)①化肥使用时需要合理使用,过量使用时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故填错;
②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在提高肥效的同时,减少养分损失,对农作物生长及保护土壤起到良好作用,正确,故填对;
(5)根据图2可知,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故保存时要放在阴暗处且避免高温天气使用。故填温度越高,碳酸氢铵分解率越大,肥效降低越快。
【分析】(1)含有钾元素的化肥称为钾肥;
(3)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
(4)应合理使用化肥。
10.【答案】(1)水分子
(2)物理
(3)耐酸性(或耐腐蚀)(合理即可)
(4)
【解析】【解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2)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尿液具有强酸性、强腐蚀性,所以尿处理子系统的机电运动部件的材料应耐酸性、耐腐蚀性;
(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3)根据题干信息解答;
(4)书写方程式时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及相应的气体、沉淀符号。
11.【答案】(1)天然气
(2);化合反应
(3)B;C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2)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是首支氢燃料火炬,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都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减少碳排放,故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所以可以节省石油资源,故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3)根据题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分析。
12.【答案】(1)金属材料;氧气或O2;;刷油漆(合理即可);
(2)35;20;等于
【解析】【解答】(1)①手撕钢是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②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③有效缓解钢铁生锈的方法是隔绝空气,故填刷油漆等合理答案都可以;
(2)①由图可知,在 时,乙的溶解度为35g;
②由图可知,在 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为在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根据 ,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那么7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甲的质量为 ;
③由图可知,甲乙溶解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将 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降温至 时,甲乙均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而在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其溶质质量分数也是相等的,故填:等于。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及刷漆等可防锈分析; (2)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利用溶解度:(100+溶解度)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关系及质量分数分析。
13.【答案】(1)不可再生;煤、石油和天然气
(2)能量密度大
(3)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依据图中数据,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量密度大。
(3)乙醇完全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乙醇完全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4.【答案】(1)B
(2)A
(3)B
(4)A
(5)碳纤维导热性弱于金属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的新型材料,故属于非金属材料;选:B;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故碳纤维的密度、强度等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A;
(3)根据题意,显色剂主要成分是含钠的元素的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故钠元素的盐中含有钠离子,
故答案为:B;
(4)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熔点要低,故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低,
故答案为:A;
(5)根据题意,碳纤维导热性弱于金属,所以在冬天,碳纤维比金属有较好的触感,故填:碳纤维导热性弱于金属。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分析;
(3)根据显色剂主要成分是含钠的元素的盐分析。
(4)根据通常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熔点低分析;
(5)根据碳纤维导热性弱于金属分析。
15.【答案】(1)铜帽、锌筒
(2)
(3)2H2O
(4)
(5)ABCD
【解析】【解答】(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金属材料有铜帽、锌筒,密封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碳棒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2)Zn-Cu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₄+2H2O =PbO₂+Pb+2H₂SO₄。(4)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A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正确;
B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正确;
C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正确;
D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
16.【答案】(1)物理
(2)
(3)柴油的密度比黑芝麻油大
(4)对;错
(5)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
【解析】【解答】(1)纳米海绵在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环己烷(C6H1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3)有“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可知,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强,其原因是柴油的密度比黑芝麻油大;
(4)①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杯、油烟机上的油垢等,该说法是对的;
②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该说法是错的,正确的是:纳米海绵对四氯化碳的吸收能力最强;
(5)由图2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分析】(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2)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
(3-5)根据材料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1)两
(2)B
(3)C
(4)发现C-14
(5)这种富勒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解析】【解答】(1)碳在人体中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也有无机含碳化合物,存在形式有两种。(2)A 原子序数为6,说法正确;
B 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6,说法不正确;
C 元素符号为C,说法正确;
故填:B。(3)A 、C-12和C-13质子数均为6,说法不正确;
B 、C-12和C-13质子数相同,故电子数相同,说法不正确;
C 、C-12和C-13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中子数不同,说法正确;
故填:C。(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发现C-14。(5) C60的含义是:这种富勒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分析】(1)人体中含有18%的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无机形式,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的形式存在;
(2)图一是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6,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碳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
(3)C-12和C-13都属于碳元素,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中子数不同;
(4)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C-14的发现与其它发现不同,通过测定C-14的含量可以估算古物的年代;
(5)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C60是指一个富勒烯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18.【答案】(1)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CO2;分解
(3)50%~60%
(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需时间随浓度变大而减小,当浓度过大时,所需时间反而变大
(5)A;D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乙醇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6、12、6,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12、2,则另一种生成物为二氧化碳C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由图表可知,酒精浓度为50%~60%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由题干表格可知,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所需时间随浓度变大而减小,当浓度过大时,所需时间反而变大。
(5)A、酒精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广阔,正确;
B、淀粉发酵法制酒精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和种类都变,不但伴随化学变化还伴随物理变化,不正确;
C、由题干资料可知,使用酒精做消毒剂时,不是其浓度越大杀菌速度越快,不正确;
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作用,正确;
E、由题干资料可知,使用40%、50%的酒精溶液杀灭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所需的时间相同,不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图表中数据,酒精浓度为50%~60%时,杀灭大肠杆菌速度最快。
(4)根据题干表格可知,酒精杀灭溶血性链球菌所需时间与其浓度的关系。
(5)根据题目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19.【答案】(1)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3)5:8
(4)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
(5)CD
【解析】【解答】(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等,故文中描绘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柱状结晶体;
(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5:8;
(4)由图表可知,烹饪过程中加入味精的食物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有关。超过100℃以上时,焦谷氨酸钠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5)A、当味精加热至80℃以上时,才能发挥提鲜的作用,故凉拌菜里加入味精不可以提升鲜美口感,不正确;
B、当味精加热至100℃以上时,又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且烹饪时间越长,产生的有毒物质越多,故大火炖煮时不应加入味精,不正确;
C、味精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不正确;
D、味精能使婴幼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体内锌元素的量有关,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结合各个小题,进行分析。
20.【答案】(1)白;易
(2)+3;碱;中;
【解析】【解答】(1)由阅读材料可知,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食盐氯化钠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故亚硝酸钠也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故填白;易;
(2)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亚硝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3,故填+3;
②、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为紫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亚硝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填碱;中;
③、根据题意,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亚硝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亚硝酸银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分析】(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白色固体且易溶于水;
(2)①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②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③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银和硝酸钠。
21.【答案】(1)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3
(3)2NaOH +CO2=Na2CO3+H2O
(4)H2O
(5)消耗电能的多少
【解析】【解答】(1)造成近几十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2)镓酸锌(ZnGa2O4)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
(3)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 +CO2=Na2CO3+H2O;
(4)反应前有C、2O、6H,反应后(X除外)有C、O、4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为H2O;
(5)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要得到广泛应用还需考虑消耗电能的多少。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
(3)二氧化碳能与碱性溶液反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5)根据题干信息解答。
22.【答案】(1)混合物
(2)使酵母和乳酸菌与液体1充分混合
(3)A
(4)乳酸和乙酸的质量先快速增大,后变化平稳
(5)B;D
【解析】【解答】(1)酵素食品富含大量的酶、乳酸、乙酸及少量乙醇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西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使酵母和乳酸菌与液体1充分混合。故填:使酵母和乳酸菌与液体1充分混合(3)根据图可知,兰花酵素的制备过程中液体2的pH值小于7,故可知为酸性,A正确,故填:A(4)根据图可知,发酵液pH值不断降低的原因发酵过程中乳酸和乙酸的质量先快速增大,后变化平稳,故导致pH值不断降低。故填:乳酸和乙酸的质量先快速增大,后变化平稳(5)A 、由图可知,酵素发酵过程中,糖原被不断消耗,但是最终并非为零,说法错误,故错误。
B、由图可知,西兰花酵素食品中含有少量乙醇,说法正确,故正确;
C、西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发现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前7 天增加,7 天后趋于平稳,并非抗氧化性持续增强,说法错误;故错误;
D、根据资料可得,西兰花酵素是一种口感柔和,味道酸甜,抗氧化性好的酵素食品,说法正确,故正确;故填:BD
【分析】材料分析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还是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另外新知识一定会在材料中出现,有些新知识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些需要根据材料给到的知识点加以分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整治黑臭水体,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纳米气凝胶,阅读下面的短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训练题: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训练题:科普阅读题附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