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时声现象,第2课时光现象,第5课时物态变化,第17课时杠杆,第20课时内能,第31课时电与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
授课老师:
目录
第1课时 声现象
第2课时 光现象
第3课时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4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课时 物态变化
第6课时 质量 密度 密度与生活
第7课时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8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
第9课时 力 弹力 重力
第10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 平衡 摩擦力
第11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
第12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
第13课时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第14课时 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5课时 功 功率
第16课时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 及其转化
第17课时 杠杆
第18课时 滑轮和滑轮组
第19课时 机械效率
第20课时 内能
第21课时 内能的利用
第22课时 电流和电路
第23课时 电压 电阻
第24课时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 关系 欧姆定律
第25课时 欧姆定律在串、并 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26课时 测量电阻
第27课时 电能 电功 电功率
第28课时 测量电功率
第29课时 焦耳定律
第30课时 生活用电
第31课时 电与磁
第32课时 信息的传递 能源 和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声现象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演示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声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声;声以______的形式传播;(2)________不能传声.
振动
振动
介质
波
真空
3.声速的影响因素(1) 介质温度:在15 ℃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m/s;(2) 介质种类: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在________中传播得最慢.
340
固体
气体
反射
0.1
20
20000
二
1.声音三个特征的比较
声音的特性
高低
高
大小(强弱 )
大
大
品质
2. 声波的图形
(1) 疏密表示频率,即越密的频率越_______,音调越_______;如甲图比丙图音调_______.(2) 高低表示振幅,即越高的振幅越_______,响度越_______;如甲图比丁图响度_______.(3) 形状表示音色,形状不同,音色______;如甲图和乙图音色_____.
高
高
高
大
大
大
不同
不同
3.超声波与次声波:(1) 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_______Hz;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 次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________Hz,通常伴随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产生,对人体有害.
20000
声呐
B超
倒车雷达
20
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说话、听诊器、敲铁轨听声音等.2.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利用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击碎人体结石、超声波加湿器等.
信息
能量
三
四
1.噪声的来源(1) 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 环境保护角度: 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__的声音.2.噪声的等级: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符号是________.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无规则
干扰
分贝
dB
3.噪声的危害:噪声等级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如:超过_______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超过________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超过________dB会损伤听力等.
50
70
90
第2课时 光现象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演示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水母、萤火虫等.月球、宝石、镜子________光源.2.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是假想的,本身不存在.3.光速: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可以近似取c=________m/s=________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注:c>v空气>v水>v玻璃.
不是
3×108
3×105
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长度
5.光的直线传播(1) 规律:光在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2) 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坐井观天等.注意: 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②树下的光斑是圆的,是________的实像;树荫是树的________.(3) 应用:①激光准直;②站队;③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同种均匀介质
倒
实
太阳
影子
二
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物体的表面会发生_______.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的光进入了人眼.光的反射中,各概念见右图.
2.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_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反射
反射
同一平面内
两
等于
3.类型:
镜面
漫
遵循
三
平面镜成像
1.原理:________________.2.特点: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所成的像是正立的_____像.
注意: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像的大小不变;如右图.
光的反射
相等
相等
垂直
虚
3.应用:成像(如穿衣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4.球面镜:(1) 凸面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可增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2) 凹面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太阳灶、手电筒或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发散
会聚
5.实像和虚像
倒
能
能
正
不能
能
四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2.规律:(1)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2)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
偏折
同一
法线
(3)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如右图;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注意: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
小于
增大
(4)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________°,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5)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6) 所成的像是位置变________的________像.3.现象:池水变浅、水面折枝、海市蜃楼、透镜等.
0
不变
可逆
高
虚
五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彩虹.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
红
绿
蓝
2.看不见的光:
夜视仪
遥控器
验钞机
第3课时 透镜 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透镜
1.分类:
厚
薄
薄
厚
2.基本概念:(1) 主光轴:连接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 光心: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O).
(3) 焦点
(4) 焦距:________到透镜________的距离(用f表示).
光心
焦点
(4) 焦距:________到透镜________的距离(用f表示).
光心
焦点
3.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注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会聚
发散
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
1.相关概念:(1) 物距: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u表示)(2) 像距: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用v表示)
物体
凸透镜光心
像
凸透镜光心
2.规律:
缩小
放大
倒立
实像
f<v<2f
v=2f
v>2f
放大
正立
虚像
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第4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生活中的透镜
倒立
缩小
近
小
倒立
放大
远
大
虚
增大
二
眼睛和眼镜
1.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________cm.
凸透镜
光屏
倒立
缩小
25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强
前
凹
弱
后
凸
三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镜和目镜使物体两次放大.2.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倒立实像
放大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
望远镜
显微镜
第5课时 物态变化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_________程度.单位:摄氏度(℃).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_______________温度为0 ℃,_________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3.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③洗澡水温约为40 ℃.
冷热
冰水混合物
沸水
三十七摄氏度
4.温度计(1) 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2) 使用:①会选:观察它的__________,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即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其沸点);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以便准确读数;②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
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完全
容器底
容器壁
③会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右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稳定
相平
-17 ℃
37.6 ℃
(3) 种类:
35
42
1
1
0.1
不能
能
二
物态变化
1.区别六种物态变化(看右图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热;②________,________热;③________,________热;④________,________热;⑤________,________热;⑥________,________热;
熔化
吸
凝固
放
汽化
吸
液化
放
升华
吸
凝华
放
2.熔化和凝固
吸
不变
t2-t1
放
不变
t2-t1
吸
升高
放
下降
注意:①同一晶体,熔点等于凝固点.如锡的熔点230 ℃,凝固点是____℃ ②晶体熔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于熔点可能为_______态、___________态、________态.
230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固
固液共存
液
3.汽化:(1) 蒸发①定义:在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______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②影响蒸发的因素:A.液体的__________;B.液体的___________;C.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
任何
表面
缓慢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快慢
(2) 沸腾①定义:在________温度(沸点)下,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的汽化现象;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高,沸点高.
一定
表面
内部
剧烈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4.液化:(1)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现象:露水、雾、“白气”等(注意:“白气”不是水蒸气,是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升华现象: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碘变碘蒸气,制造舞台效果中的干冰变CO2等. 凝华现象:雪、霜、雾凇,灯泡变黑,冬天窗户内侧形成的“冰花”等.注意:液化和凝华都发生在温度________的地方.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高
第6课时 质量 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符号用________表示.2.国际单位:________,单位换算:1 t=_____kg,1 g=______kg, 1 mg=________kg.3.估测:一个鸡蛋约50________;一只鸡约2_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________.(填合适单位)4.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而改变.
物质
m
千克(kg)
103
10-3
10-6
g
kg
kg
形状
位置
状态
5.测量:(1)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________;(2) 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放:天平放在__________,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②调:调节____________使横梁平衡,调节方法 “左偏_____调,右偏____调”;
天平
水平桌面
零刻度
平衡螺母
右
左
③测:称量时________盘放物体,________盘放砝码,用________加减砝码,添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移动________使天平再次平衡.注意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④读:物体质量等于________质量+________在标尺上读数,如上图中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左
右
镊子
游码
砝码
游码
32.4
二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_______与_______之比,符号用_______表示.2.公式:ρ=________.变形式:(1) m=______,用于求物体的质量;(2) V=________,用于求物体的体积.3.国际单位: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单位换算: 1 g/cm3=________kg/m3.4.物理意义:如ρ水=1.0×103 kg/m3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质量
体积
ρ
ρV
kg/m3
g/cm3
103
1.0×103
5.理解:(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注意:气体的体积等于封闭容器的体积,所以当条件变化时密度会随之变化.如: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也将变为原来的一半;当氢气球升到高空后膨胀,体积变大,密度变小.(2)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________, m与 V成正比;(3)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________;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________.
种类
状态
不变
反比
正比
三
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1)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温度升高时,大部分物质的体积会变______,密度会变______,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在我们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________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________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2)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当水温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________;当水温低于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________;水在4 ℃时密度最________.
大
小
热胀冷缩
气体
固体
小
小
大
(3) 风的形成: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________,根据密度ρ= ,密度变________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周围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大
小
2.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一般来说,同一物质,密度___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___.
不变
不同
第7课时 测量物质的密度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测形状规则固体的密度(长方体固体为例)
二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1) 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2) 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右图视线方向________(选填“A”“B”或“C”)正确,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_____________m3;(3) 单位换算:1 L=_____dm3=_____m3, 1 mL=______cm3=______m3.
量程
分度值
B
25
2.5×10-5
1
10-3
1
10-6
3.误差分析 若测量步骤改为(2) (3) (1) ,由于固体沾了水,导致固体的________变大,密度偏________.
天平
量筒
质量
大
三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天平
量筒
2.误差分析(1) 由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时,液体有残留,导致液体的________偏小,密度偏________.(2)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将实验步骤改为________________.
体积
大
(2)(3)(1)(4)
第8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
考情分析
(续表)
知识梳理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1) 单位:①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换算关系:1 km=_______m,1 dm=_______m,1 cm=_______m, 1 mm=_______m,1 μm=_______m,1 nm=_______m.
米
m
103
10-1
10-2
10-3
10-6
10-9
(2)估测:手掌长度约20________,书桌高度约0.8________,一层楼高约________m,门高约2________,中学生身高约160________(填数字和单位).
cm
m
3
m
cm
①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的单位是____、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②放: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线磨损,取其他整数值刻度线.如图2,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图______(选填“甲”或“乙”).
(3) 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cm
0~8 cm
0.1 cm
紧贴
平行
甲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估读位的数字为0时,不能省略.注意: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初始端所对刻度.
下一位
准确
估计
单位
B
2.50cm
(4) 特殊的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2.时间的测量(1) 单位: ①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②换算关系:1 h=________min=________s.
秒
s
60
3 600
(2) 测量工具:钟、手表、停表. 如右图,停表读数:先读小表盘对应的_____,再读大表盘对应的_______(选填“分”或“秒”),若分针所对准的刻度没有超出半分钟,则秒针的起始时刻为0;若分针所对准的刻度已超出了半分钟,则秒针的起始时刻为30 s.图中所示时间为________s.
(3) 了解:人每分钟呼吸20~30次;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min.
分
秒
99.8
3.误差(1) 定义: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2) 减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________________、改进__________.(3) 区别:错误是____________避免的,误差是____________避免的(前两空选填“能”或“不能”),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_.
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更精密的仪器
测量方法
能
不能
减小
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1) 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________——研究物体静止.(2) 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________——研究物体运动.
位置随时间
标准
不能
不变
改变
三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________;(2)__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
2.定义:把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________.变形公式:(1) 求路程:s=________;(2) 求时间:t=________.
路程
通过路程
路程
时间
vt
4.单位:(1) 基本单位:________;(2)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________;换算关系:1 m/s=________km/h. 5.估测:(1) 人正常步行约为________m/s;(2) 骑自行车约为________m/s.
m/s
km/h
3.6
1.1
5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的运动.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
不变
改变
平均速度
7.运动图像(重点)
图1为_______,图 2为________________,图3为________________,图4为______________,图5为________________(选填“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注意:s-t图像中斜线不过原点,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四
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3.实验时斜面的坡角较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多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4.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5.小车开始运动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偏________,撞击金属片后才结束计时会导致时间偏________.
刻度尺
秒表
方便测量时间
同一高度
减小实验误差
变速
小
大
第9课时 力 弹力 重力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力
1.定义:力是________物体对________物体的作用.用符号________表示.注意: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作用,有力作用物体不一定接触.2.单位: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3.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 500________(填数字或单位).
施力
受力
F
牛顿
牛
N
1
N
4.力的作用效果:(1) 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2) 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形状
运动状态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因为这三个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用一条____________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情况下画在物体的重心上.7.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作用力指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带箭头
相互
二
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________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________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选填“能”或“不能”).2.弹力:(1)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2) 条件:物体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
能
不能
弹性形变
相互接触
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1)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2) 使用:①使用前:a.看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b.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上; c.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正比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
②使用时:a.测量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_______,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b.测量时,所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分度值.如右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注意:弹簧测力计只能读出挂钩一侧的力的大小.
相同
量程
6
三
重力
1.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受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2.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公式:_______,其中 g=______,与地理位置有关.3.方向:__________,其应用是重锤线、水平仪等.
地球吸引
地球
正比
G=mg
9.8 N/kg
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1)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上.(2) 物体的重心________在物体上(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如圆环.(3) 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几何中心
不一定
第10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2.内容: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状态.
远
小
慢
匀速直线运动
没有受到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3.理解: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_________运动.
静止
匀速直线
4.说明:(1)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和概括出来的,________直接用实验验证;(2)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不能
阻力(或摩擦力)
5.惯性:(1)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2)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②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无关;③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只能说_______或________惯性. (3) 利用惯性:泼水、拍打衣服灰尘、助跑、出膛的子弹在空中的飞行等.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措施:汽车安全气囊、安全带、保持车距等.
不变
质量
由于
具有
二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同一物体
同一直线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作用 (选填“同一物体”或“不同物体”
作用 (选填“同一物体”或“不同物体”)
同一物体
不同物体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1)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合力为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状态________;(2) 物体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做变速运动即运动状态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不变
改变
三
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 两物体相互__________;(2) 接触面__________;(3)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注意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接触
粗糙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相反
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1) 原理:由____________知识,滑动摩擦大小________弹簧测力计示数;(2) 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和运动的速度________关(选填“有”或“无”)注意:静摩擦力大小由二力平衡求得.5.增大摩擦的方法有:(1) 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轮胎花纹、运动员手上擦镁粉、防滑链等;(2) 增大________ 如刹车、双手用力按黑板擦擦黑板等.
二力平衡
等于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
6.减小摩擦的方法有:(1) 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如缝衣针表面做得很光滑;(2) 减小________如搬书柜时先拿出部分书;(3) 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4)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气垫、磁悬浮列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
第11课时 压强 液体压强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固体的压强
1.压力:(1) 定义:__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是________被压物体的表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如图1,正确的压力画法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垂直
垂直
乙
等于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如图3: (1) 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_______法.(2) 结论: 由_______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_____;由________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法.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
乙、丙
明显
甲、乙
明显
控制变量
3.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物体所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比.(2) 公式:P=_____.变形式:①计算压力F=_____;②计算受力面积S=_____.(3) 单位:压强P:___________,压力F:________,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S:____________,1 cm2=________m2.
压力
受力面积
FS
FP
PS
帕斯卡(Pa)
牛(N)
平方米(m2)
10-4
(4) 常用的增大压强的方法: 当压力不变时,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当受力面积不变时,通过增大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5) 常用的减小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枕木、坦克履带、书包背带.
减小
压力
增大
二
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_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_.2.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如图4所示:
重力
流动性
(1) 原理: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的__________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2) 由图A、B得,液体内部向_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_;由图B、C得,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__;由图________得,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
液面高度差
各个
相等
大
C、D
大
3.公式:P=________;变形式:(1) 计算液体密度ρ=________; (2) 计算液体深度h=________.
ρgh
P gh
P ρg
4.单位:液体压强P:________,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液体深度h:________.注意:(1) 液体深度指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如图5,A点的深度为________cm.(2) 液体压强只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3) 该公式也适用于特殊固体压强(如密度均匀的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Pa
kg/m3
m
60
液体密度
液体深度
5.连通器:(1) 定义:上端________,下部________的容器.(2) 原理:连通器里装________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________. (3)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注意:液体压强计不属于连通器.
开口
连通
同种
相平
第12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大气压
1.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到 并且具有 .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实验.3.大气压的测定实验: 实验.(1) 1个标准大气压P0= mmHg=1.013×105 Pa.(2)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倾斜、稍上提或下压而不离开液面等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但玻璃管混有空气,则测量结果偏 .
重力
流动性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760
无关
小
(3) 如右图所示,水银柱的高度h= mm,说明当时气压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标准气压.
740
低于
4.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 ,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随气压的增大而 ,应用于高压锅.5. 应用: 、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给钢笔打墨水、使用带吸盘的挂衣钩等.
减小
减小
增大
抽水机
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 和 统称为流体.2. 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 .
液体
气体
小
大
3. 应用:飞机机翼的设计、火车安全线、船只不能并列航行等.(1)如图甲所示,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下方的空气流速,于是机翼上方受到的空气压强 下方受到的空气压强,这个压强差就使机翼获得了升力.(2) 如图乙所示,水龙头打开时,b处由于流速 ,压强 ,液面比a处 .
大于
小于
大
小
低
第13课时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一
浮力
1.定义: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_________的力.
2.产生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 ,即F浮=F下表面-F上表面.(1) 深埋泥底的桥墩和木桩F下表面=0,则桥墩和木桩受到浮力F浮= ;(2) 漂浮物体F上表面=0,则物体受到浮力F浮= .
竖直向上
压力差
0
F下表面
3.称量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水中,拉力为F,则浮力F浮= .如图1所示,物体质量m= kg,物体浸没水中的浮力F浮=_____N,物体浸没盐水中的浮力F浮= N(g为10 N/kg).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它浸在液体中的 和液体的_______ 有关.与物体的重量、形状、密度,浸没的深度无关.
G-F
0.5
1.5
1.8
体积
密度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如图2所示,F浮= ;G排= .
G-F
G总-G桶
2.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3.公式:F浮= = = .变形式:(1) 求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2) 求液体密度ρ液= .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
m排g
ρ液gV排
4.单位:浮力F浮单位是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G排单位是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m排单位是 ;液体密度ρ液单位是 ,其中水的密度是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单位是 ,1 cm3= m3.
N
N
kg
kg/m3
m3
10-6
5.说明:(1) 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2) 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 V物;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 V物(选填“>”“=”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声现象-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也停止,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无规则,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能热机-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传递,机械能,Q=qV,保持不变,比热容,2×106,达标检测,课后提升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光现象-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08,不改变,光的色散,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入射角,漫反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达标检测,课后提升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