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表格教案及反思
展开竹里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七年级 | 学期 | 春季 |
课题 | 《竹里馆》 | ||||
教科书 | 书 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教学目标 | |||||
1.通过听读诗歌,了解大意;通过译读诗歌,理解诗歌。 2.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抓取意象,联想画面。同类意象比读,把握“竹”“月”的象征意义,领悟王维“狂欢/孤单”的感情。借助注释、作者生平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通过“炼字”分析、“炼字”分析的迁移训练,从细节体会作者的情致。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热爱诗意的美好生活。 |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炼字、借景抒情手法的分析。 3.能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致,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 |||||
教学过程 | |||||
一、流行语激趣,对话导入
二、反复诵读,解读诗歌 (一)环节一:听读诗歌,了解大意。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二)环节二:译读诗歌,联想画面这首诗写了哪些景?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注解:①篁:竹林。②幽篁:幽深的竹林。③长啸:撮口而呼,诗中指吟咏、歌唱。 译读: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①深林:这里指“幽篁”。②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译读: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三)环节三:抓取意象,联想画面,意象象征。 1.抓取意象,联想画面 幽篁、深林、明月。是的,这三处啊,构成了月光明亮皎洁、月华如水、竹林清幽深邃的画面。借助诗句中的形容词:幽、深等来组织语言,我们就能够巧妙地符合了诗歌的语境。
这三处景物,同学们要注意出现了两个意象,他们在中国的古诗里一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是竹。比如说:竹与梅、兰、菊共称为四君子,又与梅和松称为岁寒三友。清代的诗人郑板桥也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宋代的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也写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所以竹子啊,这个不俗物在诗句中就常常成为了君子情怀、君子心净的化身。那我们的书中注释也补充了介绍,同学们注意到了吗?竹里馆是陕西蓝田的辋川别墅的20景之一,就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王维晚年就选择居住在此。同学们也都知道,晚年的王维称为诗佛,他自己写:晚年为好静,万事不关心。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也就是说,在写这首诗的王维啊,他选择了这一片竹林,选择了远离官场的喧嚣,名利的羁绊。这一片竹林不仅在空间的距离上隔绝了城市的。更在他的心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他所选择的这片竹林也就成为了他淡泊的、宁静的心境的化身。 二是月。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中国的诗坛上悬挂着一轮永恒的明月,明月在古诗中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同学们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借明月来传达对家乡的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也曾借助明月来传达对朋友的慰藉啊。 (四)环节四:炼字品诗,领悟感情
“复”字。独坐弹琴复长啸等。这里的复字,在古诗文中常常是又的意思,这里有反反复复,叠加重合,动作不停止之意。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中,一边弹琴一边歌咏,停不下来的欢愉呀。看来,在这首诗中,孤独真真不是一种落寞,真的是一种自我陶醉的狂欢呢。所以这首诗虽然并没有直抒胸臆,但是借景抒情,我们透过诗中画,透过诗中关键的用字用词,我们看到了。竹林夜晚幽静,空明澄明的景色,感受到了诗人恬淡自得、尘虑皆空的君子情怀。 三、总结提升,感悟人生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了竹里馆中的幽篁、深林、明月、独坐、弹琴、复长啸等等语言细节,感受了月夜竹林景,感受了诗人的心境。希望你能运用这样的方法解读更多借景抒情的诗歌。 四、拓展阅读,希望寄语 (一)我们的用这种方法来读一读《春夜洛城闻笛》。 (二)利用思维导图、背诵诗歌 (三)希望寄语结语 徜徉诗海,感悟诗歌魅力! 吟诵经典,炼字品诗真情!
|
初中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竹里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资料助读,读诗歌,品诗意,析诗歌,诵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预习检查,诵读诗歌,感知诗歌意境,赏析诗歌,课堂练习,拓展阅读,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