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3-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全解全析)
展开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3
生 物(全国通用)·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D | D | A | C | B | D | D | B | B | A | C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B | C | A | D | D | A | B | B | C | D | A | C |
1.【答案】A
【解析】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故A符合题意。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森林中的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所以森林中空气湿度大,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禹,故C不符合题意。
D.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造成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A.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①中,细胞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A正确。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精细调焦,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正确。
C.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C正确。
D.低倍视野更换高倍视野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D错误。
3.【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有叶绿体,而线粒体则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小欧同学属于动物,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线粒体;大芒果属于绿色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都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例如,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根类蔬菜;甘蔗的茎可以食用和榨糖;番茄的果实可以食用;花生、大豆供食用的部位则是植物的种子;而菠菜、白菜等都是叶类蔬菜。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A不符合题意。
B.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够长的高大,都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
C.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C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都是有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D不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因此,图乙中,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四部分组成,A正确。
B.种子的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图甲中的①叶是由图乙中的②胚芽发育成的,B错误。
C.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所以,图丙中的①果皮是由图丁中的③子房壁发育成的,C正确。
D.图丁中,子房胚珠里的④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D正确。
7.【答案】D
【解析】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然后,他又分别把一盆植物加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加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而如果将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就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即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混浊的空气。故选D。
8.【答案】D
【解析】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故金丝猴不属于类人猿。故选D。
9.【答案】B
【解析】A.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
B.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C.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D.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10.【答案】B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所以,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图甲中,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甲中,②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当身体有炎症时,其数目会显著增加,B错误。
C.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图乙中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C错误。
D.血液从较细的分支流向较粗的主干的血管是静脉。因此,图乙中,③是小静脉,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所以,与1入球小动脉中的液体(血浆)相比,2出球小动脉中尿素的含量不变。并且该过程没有发生气体的交换,故氧气的含量不降低,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与4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相比,2出球小动脉中仍然含葡萄糖和尿素,只是数量减少了;而4肾小囊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错误。
C.当4中的液体(原尿)流经5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5肾小管重新吸收,C正确。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5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3肾小球和4肾小囊组成。 健康人具有两个肾脏,因此大约有200多万个肾单位,D错误。
13.【答案】B
【解析】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来完成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神经反射活动,A不符合题意。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B符合题意。
C.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③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②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A.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造成土壤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因而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反而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所以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故C符合题意。
D.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黄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A
【解析】腔肠动物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没有细胞结构。刺细胞位于口和触手的周围,是捕食和防御利器,是腔肠动物所具有的特殊细胞。海岸上的水母不能直接用手触碰,是因为它们的外胚层有大量的刺细胞。故选A。
16.【答案】D
【解析】A.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蝙蝠鱼是鱼类,体内有脊柱,A正确。
B.蝙蝠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B正确。
C.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因此,蝙蝠鱼是变温动物 ,C正确。
D.蝙蝠鱼生活在深海大约1500英尺(457.2米)深的水下,适应水中环境,D错误。
17.【答案】D
【解析】鸟类的身体①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⑥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②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④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③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类以上这些特点都适于飞行。而⑤足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合抓握,D符合题意。
18.【答案】A
【解析】A.老马识途,鹦鹉学舌,狗熊骑车,都是后天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小狗算数属于学习行为,蜘蛛结网,小鸟在繁育期喂鱼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大雁南飞是先天性行为,蚯蚓受刺激走迷宫是学习行为,C错误。
D.鼠妇聚集到阴暗环境,家蚕定期结茧均为先天性行为,D错误。
19.【答案】B
【解析】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正确。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C-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错误。
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正确。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正确。
20.【答案】B
【解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①可表示捕食关系也可表示寄生关系(少数线形动物寄生在植物体内),②表示腐生细菌、真菌,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符合题意。
21.【答案】C
【解析】A.鱿鱼是无脊椎动物;家兔、鸽子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
B.蝗虫是无脊椎动物;蜥蜴、青蛙属于脊椎动物,B错误。
C.乌龟、蝾螈、猎豹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都有脊柱,C正确。
D.青蛙属于脊椎动物;而水蛭、蜈蚣是无脊椎动物,D错误。
22.【答案】D
【解析】A.每种生物的个体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 每一种生物的消失就标志着一个基因库的消失,A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遗传资源,B正确。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量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C正确。
D.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因为外来物种没有天敌,造成本地物种遭到破坏和减少。但只要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可以适当引进,D错误。
23.【答案】A
【解析】A.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可以引进优良品种作为接穗,利用砧木提供营养,这样可以缩短繁育周期,A正确。
B.图甲是家蚕其发育类型为完全变态发育,图丁为青蛙,只能称变态发育,B错误。
C.丙图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由母体通过胎盘、脐带提供而不是a羊水,C错误。
D.图中四类生物甲、丙、丁的生殖是有性生殖,乙是无性生殖,D错误。
24.【答案】C
【解析】A.1号个体肤色正常,则基因型为AA或Aa,为1号个体的后代为患病者基因型为aa,说明1的号个体一定能产生含a的基因,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A正确。
B.2号是白化病患者,基因型为aa,B正确。
C.3号的基因型为aa,3号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则3号致病的基因分别来自于1号和2号,C错误。
D.1号个体基因型为Aa,2号个体基因型为aa,两者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这样产生的正常肤色基因型一定是Aa,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25.【答案】(1)浮游植物→小鱼→黑颈鹤
(2)竞争
(3)地球之肾
(4)生物种类##物种
(5)生态系统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的食物网共有4条生物链,分别是:马铃薯→黑颈鹤;浮游植物→小鱼→黑颈鹤;马铃薯→灰鹤;浮游植物→小鱼→灰鹤。出其中含黑颈鹤的一条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小鱼→黑颈鹤。
(2)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黑颈鹤和灰鹤都能捕食马铃薯和小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4)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黑颈鹤、灰鹤、斑头雁等鸟类179种,其他陆栖脊椎动物220余种,藏类植物和种子植物48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5)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6.【答案】(1)微塑料
(2)丙组2只小鼠,改成20只
(3)消化和吸收 乙组体重增加,丙组体重减少
(4)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从表格中信息可知变量是微塑料A,科学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它条件应该保持一致,那么丙组小鼠用了2只错误,应改成20只。
(3)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低于甲组小鼠;乙组体重增长,而丙组体重降低。
(4)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都能达到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的目的。
27.【答案】(1)化石 自然选择
(2)原始海洋 化学起源说 有机小分子
(3)新陈代谢 能量 氢气
(4)生生论 实验法
【解析】
(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所以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由分析可知,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化学起源说;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所以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3)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由资料而中的“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可知,推动新陈代谢反应的能量来源是氢气。
(4)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造成的,为生生论提供了证据,生生论是指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都是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实验法。
28.【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 特异性
【解析】(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原体。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中国抗疫经验中的“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这些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该抗体能与新冠病毒的结合,可以促使新冠病毒被吞噬细胞清除或使它失去致病性。但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1-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1-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3-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答题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3-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答题卡),共3页。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3-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考试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仿真演练卷03-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全国通用)(考试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俗话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