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江苏南京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江苏南京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A, 使废渣完全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江苏南京卷】
化学·全解全析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B | B | B | D | D | C | A | B | A | C | D | D | D | C |
1.【答案】C
【解析】A、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B、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不符合题意;C、人体缺乏硒元素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C正确;D、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故选C。
2.【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塑料降解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真空包装食品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钢材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B正确;C、吉祥物冰墩墩“填充物”----人造毛属于合成纤维,不符合题意;D、场馆外的塑胶步道的塑胶属于合成橡胶,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弱碱,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氢氧化钠是强碱且具有腐蚀性,不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酒精、汽油等很多物质可作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2 和水常用来灭火,CO2主要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而水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有原子,中子,因此不一定是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汞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Hg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氧化汞中汞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HgO,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应该为1:2,A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B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光亮的铁片伸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所以铁片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C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但现象描述是无法得知生成的具体物质的,现象描述不能出现具体的物质名称,D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水溶液呈碱性,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作保护气,与沸点低没有关系,B错误;碳酸氢铵可用作氮肥是由于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不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C错误;由于铝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电材料与有金属光泽无关,D错误。
9.【答案】B
【解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错误;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1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戊二醛化学式为C5H8O2,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8O2+6O24H2O+5CO2,戊二醛与氧气的系数比为 1:6,故B正确;C、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8+16×2=100,故C正确。D、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三种元素质量比=(12×5):(1×8):(16×2)=15:2:8,故D正确。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混合后有氯化铁生成,氯化铁的水溶液为黄色,错误;B、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溶于稀硝酸,不能得到无色溶液错误;C、这三种物质完全反应后能得了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的无色的溶液,正确;D、这三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且不溶于硝酸,最终不能无色溶液,不正确。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uSO4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能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丁均为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正确。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钙,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B、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钠,则不能生成氯化铜,其它也不符合要求,错误;C、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钙,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各物质能实现相互转化,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知道:参加反应的是H2S和O2,生成物M和H2O,表达式可表示为:H2S+O2→M+H2O,在t时刻时,消耗氧气的质量=32g﹣8=24g,x、y的关系可表示为:
H2S+O2→M+H2O
32g y
24g x
x=0.75y
故A正确;
B.根据反应前氧元素来自于氧气,总共32g,反应后生成37g﹣1g=36g水,含有的氧元素质量=36g××100%=32g,所以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68g+32g﹣36g=64g,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H2S+bO2=cS+dH2O,34a:32b:32c:18d=68:32:64:36 a:b:c:d=2:1:2:2,故C错误;
D.若氧气增加到96g,其中64g氧气就会和生成的64g硫反应生成128g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每空1分,计算题10分)
(1)元素 K
(2)ABC;
(3)①不可再生;②A;
(4)AD
(5)设理论上需要熟石灰质量为x
H2SO4 + Ca(OH)2 = CaSO4+2H2O
98 74
200t×9.8%
=
x =14.8t
答:理论上需要熟石灰质量为14.8t。
【解析】(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强制实施食盐加碘,这里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这里的“碘”指的是:元素;添加的碘酸钾(KIO3)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具体的表示方法是:K
(2)人类的基本营养成分共六种,即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故选ABC;
(3)①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由天然气或者石油进行加压降温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资源。②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原理灭火,故选A;
4)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相同为1:1;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错误;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错误;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正确。故选AD。
(5)设理论上需要熟石灰质量为x
H2SO4 + Ca(OH)2 = CaSO4+2H2O
98 74
200t×9.8%
=
x =14.8t
答:理论上需要熟石灰质量为14.8t。
17.【答案】(每空1分,共9分)
(1)混合物 NaCl
(2)饱和
(3)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氯化钾
(4)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其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和少量稀硝酸 | 若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 | 证明存在Cl- |
【解析】(1)海水中除水以外,还含有很多的可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2)海水晒盐后能析出食盐晶体,所以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过滤后的母液依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流程中的操作①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故操作为蒸发结晶,固体②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和氯化镁均为易溶物质,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应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4)设计实验证明某KNO3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KCl,实质上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Cl-,所以应选择硝酸银溶液和少量稀硝酸,具体操作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其溶解,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和少量稀硝酸 | 若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 | 证明存在Cl- |
18.【答案】(每空1分共5分)
(1). 使废渣完全反应
(2). 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
(3). 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4). BD
(5). 稀硫酸
【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存在向废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废渣完全反应;
(2)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在滤液Ⅱ中加入H2O2溶液时,温度不能太高;
(3)根据“除铁时还能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调节酸度,反应生成Na2SO4、CO2气体和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沉淀[化学式为:Na2Fe6(SO4)4(OH)12],这样可以将Fe3+除去”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O、Na2CO3、Fe2(SO4)3,生成物是Na2Fe6(SO4)4(OH)12、Na2SO4、CO2,化学方程式为: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A、FeO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为+1价,设:FeOOH中铁元素化合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1)=0,x=+3,故A错误;
B、Fe2O3固体为红色,故B正确;
C、根据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可知,当温度低于40℃,pH=4时,沉淀主要是Fe(OH)3,当温度高于40℃,低于100℃左右,pH<4时,沉淀主要是FeOOH。若在25℃时,用H2O2氧化Fe2+,再在pH=4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出现的沉淀是Fe(OH)3,故C错误;
D、根据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钠稳定存在的区域可知,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为1.5左右,故D正确,故选BD。
(4)根据“NiCO3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的浅绿色沉淀”可知,从“沉淀A”制得NiSO4⋅6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向沉淀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转化为NiSO4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
19.【答案】(每空1分,共8分)
(1)C (2)氮肥 (3)①甲=丙>乙 ②蒸发结晶
(4)Ⅰ.①Ag+、Cu2+、Fe2+、Zn2+ ②Zn+2AgNO3═Zn(NO3)2+2Ag或Fe+2AgNO3═Fe(NO3)2+2Ag
Ⅱ.①Ag、Cu、Fe ②Fe(NO3)2
【解析】(1)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C;
(2)过度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必须合理使用化肥。某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此时应及时追施氮肥,填:氮肥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②现有甲、乙混合物溶液,需要从混合物溶液中提纯乙固体,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4)Ⅰ.①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即硝酸银过量,硝酸铜没有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过量硝酸银中的Ag+、没有反应的硝酸铜中的Cu2+、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中的Fe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中的Zn2+。故填:Ag+、Cu2+、Fe2+、Zn2+。
②滤渣是银,即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锌,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Fe+2AgNO3═Fe(NO3)2+2Ag。
Ⅱ.图2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或铁、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即滤渣中含有银、铜、铁,或含有银、铜、铁、锌;①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因为锌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是否含有硝酸亚铁,要考虑硝酸亚铁是否过量,故滤液中可能含有:Fe(NO3)2
2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分)
(1)H2SO4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溶液或配制石硫合剂等)
(2)Na2CO3+Ca(OH)2=CaCO3↓+2NaOH(2分)
(3)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解析】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由于F的俗名是苏打,是Na2CO3,所以E是Ca(OH)2,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 则G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1)G的化学式H2SO4 E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溶液或配制石硫合剂等)
(2)F是Na2CO3,D是CaCO3,所以F→D且生成物水溶液呈碱性的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3)D是CaCO3,H是HCl,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猜想假设】(1)红;HCl;
(2)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
(3)2FeCl3+Cu=2FeCl2+CuCl2(2分)
【原理分析】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拓展研究】32.5。(4分)
【交流讨论】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解析】【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红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HCl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即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
【原理分析】
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②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拓展研究】
设氯化铁质量至少为x,
由2FeCl3+Cu=2FeCl2+CuCl2,Zn+CuCl2═ZnCl2+Cu可知,2FeCl3~CuCl2~Zn~Cu,
2FeCl3~CuCl2~Zn~Cu,
325 64
x 0.64g
=,
x=3.25g,
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32.5g/L。
【交流讨论】
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她的推断依据: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南京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无锡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答案】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化学-(山东潍坊卷)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