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高一年级第二次学程考试生物科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 “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 鱼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 “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野池”里所有的鱼包含不同的品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B错误;
C、蜻蜓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蒲所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C正确;
D、菱、蒲、鱼等生物构成群落,“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群落组成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2. 如图分别表示形态、功能都不相同的三种生物。
组成它们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A.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染色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B.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C. 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遗传物质都是DNA
D.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衣藻、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有染色质,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3. 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S、K、Ca、Zn属于大量元素
B. 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 II和III为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
D. II含量虽少,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详解】A、Zn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
B、Ⅰ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
C、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C正确;
D、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
【详解】A、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
C、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从个体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可作为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B. 花生种子是否富含脂肪?可用苏丹Ⅲ对其进行鉴定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鸡蛋清含蛋白质多,蛋清稀释液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A正确;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正确;
C、染色体易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C正确;
D、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是马铃薯块茎所含的糖是淀粉,属于非还原糖,所以不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
故选D。
6. 2017年,我国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的是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暴露于空气或皮肤表面的艾滋病毒能增殖
B. 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C. 艾滋病毒的繁殖需要宿主细胞为它提供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
D. 艾滋病毒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8种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错误;
C、宿主细胞为艾滋病毒的繁殖提高了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C正确;
D、艾滋病毒内的核酸为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A、U、G、C四种碱基和核糖5种有机物,磷酸一种无机物,D错误。
故选C。
7. 植物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含量和比例常与植物的生长及抗逆性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结合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结合水的功能与自由水不同
B. 细胞中水的存在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若设法将干种子的结合水去除,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生物活性的丧失
D. 细胞中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脱水缩合等过程既需要水作为反应物,又能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反之,则抗逆性越强。
【详解】A、细胞内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结合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导致结合水的功能与自由水不同,A正确;
B、细胞中水的存在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水和自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新陈代谢旺盛时,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反之,则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B正确;
C、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若设法将干种子的结合水去除,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及生物活性的丧失,如炒干的玉米种子失去结合水后不能再萌发,C正确;
D、细胞中的脱水缩合过程会产生水,不需要水做反应物,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都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C.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D.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
B、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的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如受体蛋白,B错误;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此结论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C正确;
D、细胞膜上的多糖能与蛋白质组成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D正确。
故选B。
9. 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
C. 细胞分裂时,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染色体
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详解】A、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
B、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
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看到,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状态,D正确。
故选B。
10. 囊泡是细胞内的“搬运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
B. 囊泡只能运输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
C. 细胞内残渣的分解过程也与囊泡有关
D. 囊泡运输的关键是囊泡能与特定部位的膜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A正确;
B、囊泡不仅能运输分泌到细胞外的物质,也能运输进入细胞的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B错误;
C、细胞内残渣的分解过程需要形成囊泡与溶酶体结合来完成,C正确;
D、细胞内囊泡能向目标位置运输,应该与膜表面特异性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从而实现物质的加工或分解过程,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均完全相同
C. 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膜、核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的统称,A正确;
B、各种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在结构上相似,但不一定相同,例如细胞膜糖蛋白多些,而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较高,B错误;
C、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保证酶促反映的正常进行,C正确;
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中体现了这点,D正确。
故选B。
12. 下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和④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两者都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C. 在高等植物体内②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 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其中②高尔基体和④内质网为单层膜细胞器,A正确;
B、①为线粒体,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能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但原核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无线粒体,通过依靠细胞内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来产生能量,B错误;
C、③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过程中,合成纤维素,由于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③为叶绿体,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植物提供养料,完成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所以叶绿体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D正确。
故选B。
13. 构建模型是帮助我们直观认识抽象事物的重要手段。某学习小组以下图甲为蓝本构建了一个细胞实物模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酶活性与pH的关系曲线图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图甲制作出来的实物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 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细胞照片也属于物理模型
C. 图乙中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曲线属于数学模型
D. 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科学性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美观
【答案】B
【解析】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详解】A、据图甲制作出来的实物模型属于物理模型,通过实物的形式直观地表达细胞结构,A正确;
B、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细胞照片是真实的图像,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图乙中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利用曲线图这种数学形式来表示,属于数学模型,C正确;
D、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科学性应放在第一位,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其次是美观,D正确。
故选B。
14. 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而不注射蒸馏水或浓度更高的浓盐水。这是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
A.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D. 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0.9%的NaCl溶液属于等渗溶液,红细胞在这样的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完成正常的功能。
【详解】由题干信息“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分析可知,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C正确。
故选C。
15. 用质量浓度为 0.3g/ml 蔗糖溶液浸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处充满着细胞液
B. ②的溶液浓度比实验初期大,颜色要浅
C. 此现象可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D. 从实验刚开始到图示状态,细胞吸水能力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详解】③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间隙,是蔗糖溶液,A错误;②处是细胞液,细胞液失水皱缩,溶液浓度变大,颜色变深,B错误;此现象可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从实验刚开始到图示状态,细胞一直在失水,细胞液浓度在增加,吸水能力一直在增强,D错误。
16. 如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材料是黑藻的叶片,使用高倍镜可观察到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具有双层膜
B. 不同材料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质壁分离最快的一组,细胞液浓度最高
C. 若③步骤滴加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如省略⑤步骤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本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另外设立对照试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随后利用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三次观察形成前后对照。
【详解】A、高倍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膜结构,A错误;
B、不同材料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质壁分离最快的一组,细胞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低,B错误;
C、若③步骤滴加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乙二醇可以进入细胞,会导致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因此省略⑤步骤也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C错误;
D、本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观察了正常细胞、质壁分离过程、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不需要另外设立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D。
17. 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其中ATPase为ATP水解酶,该酶在图示中还有载体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甘油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①
B. 与方式①相比,方式②还需转运蛋白的协助
C. 氧气供应不足只会影响方式③对物质的转运
D. 物质通过④进入细胞时需要与膜蛋白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属于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②属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③属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甘油通过①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②是协助扩散,与方式①自由扩散相比,方式②还需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③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方式③对物质的转运,C错误;
D、④过程属于胞吞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与膜蛋白结合进行识别,物质通过④进入细胞时会引起细胞膜内陷从而形成囊泡,D正确。
故选C。
18.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发现该物质是在种子的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促进淀粉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B. 该物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C.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宜选择淀粉酶,需要考虑温度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D. 探究温度对该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和反应物在实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先在核糖体合成,然后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胞吐,A正确;
B、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
C、淀粉在酸性水溶液中易被水解成麦芽糖等,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酸性条件下无法通过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淀粉的剩余量正确判断淀粉酶活性的高低,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将酶和反应物在实验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可确保反应体系从一开始就达到实验预设温度,D正确。
故选D。
19.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器官
消化液名称
pH
消化液成分
胃
胃液
1~2
胃酸(HCl)、胃蛋白酶(最适pH 1.8左右)
小肠
肠液、胆汁、
胰液
7~8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 8.0左右)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 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A正确;
B、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B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为1.8左右.小肠内PH为7-8之间,当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将会失活,不能将蛋白质分解,只能作为蛋白质被分解,C错误;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进入小肠后,与小肠中NaHCO3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影响小肠中的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pH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条件,又胃蛋白酶是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其在强酸条件下才有较强的活性,考虑到此点解答本题并无障碍。
20. “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ATP是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的中文名为腺苷三磷酸
B.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C. ATP的末端磷酸基团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容易脱离并与其他分子结合
D. 许多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许多吸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 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正确;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反映了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B正确;
C、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化学键,ATP的末端磷酸基团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容易脱离并与其他分子结合,C正确;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产生[H]
B. 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D. 蛋白质、糖类、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发生联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能量;②第二阶段(场所: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生成[H]和二氧化碳,产生少量能量;③第三阶段(场所:线粒体内膜):[H]和氧气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并且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醋酸菌等。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H],A正确;
B、真核生物细胞内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些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生物因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B错误;
C、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C正确;
D、细胞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相互转化的枢纽,所以蛋白质、糖类、脂质的代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发生联系,D正确。
故选B。
2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
B.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去掉衰老变黄的叶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 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D. 温室种植农作物时,为促进光合作用,白天要适时通风,以保证O2供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2、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详解】A、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有助于植物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A 正确;
B、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去除衰老变黄的叶片(光合速率较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B 正确;
C、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被遮盖的叶片不能光合作用但仍然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积累减少;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增施农家肥,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和 CO2,从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C 正确;
D、温室种植农作物时,为促进光合作用,白天要适时通风,以保证 CO2 供应,D 错误。
故选 D。
23.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培养液为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排除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
B.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D. 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强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详解】A、为了排除温度等物理因素对瓶内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应再设置一组对照:与装置一或二的不同在于将“酵母菌培养液”改为“煮沸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A正确;
B、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无氧气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据装置一,无氧气消耗),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但二者的强度要有更具体的参数才能进行计算,D错误。
故选D。
24. 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不耐贮藏
B. 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O2减少,CO2增多,利于保鲜
C. 冷藏时,梨细胞的自由水增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减缓
D. 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2、水果、蔬菜的储藏应选择零上低温、低氧等环境条件。
【详解】A、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细胞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不耐贮藏,A正确;
B、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O2减少,CO2增多,抑制呼吸,有氧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故利于保鲜,B正确;
C、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越多,则细胞代谢越旺盛,C错误;
D、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结合题意“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可知,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表现绿色是由于叶片中色素吸收了绿光
B. 加入碳酸钙粉末有助于研磨更充分
C. 提取色素时,采用70%酒精比用无水酒精更经济、效果更佳
D. 分离色素中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表现为蓝绿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叶片表现绿色是由于叶片中色素不吸收绿光,反射出来进入眼球,A错误;
B、加入碳酸钙粉末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B错误;
C、提取色素时,采用无水乙醇,C错误;
D、分离色素中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即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表现为蓝绿色,D正确。
故选D。
26.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
B. 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 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D. 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两种细胞器分别为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被叶绿体用于C3的还原,线粒体产生的ATP不能被叶绿体利用,A项错误;
B、题图显示: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进入叶绿体,叶绿体又从外界吸收了CO2,叶绿体产生的O2一部分进入线粒体,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项正确;
C、线粒体产生的CO2进入叶绿体,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共计4层磷脂双分子层,C项错误;
D、若为达到光饱和点时的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此时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变,但降低光照强度,会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所以改变光照强度不一定会改变叶绿体中生理活动的强度,D项错误。
故选B。
27. 在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下面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E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过程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要经过C过程
C. D过程和E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 B过程表示卡尔文循环
【答案】A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图中A有光参与的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该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即图中B。暗反应中CO2首先被固定为C3,然后被还原为有机物和C5,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细胞呼吸(有氧、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分解为丙酮酸即图中C,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图中的D;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A过程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错误;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第一阶段,即C,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
C、D和E过程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C正确;
D、B过程表示卡尔文循环,也叫暗反应,D正确。
故选A。
28.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C.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D.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再分裂,A错误;
B、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B正确;
C、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C正确;
D、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但主要以有丝分裂为主,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方式,掌握细胞增殖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相同
B.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 造血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能继续分裂
D. 人体内大多数细胞一直保留着分裂、分化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相同,A错误;
B、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C、造血干细胞可以继续分裂,C错误;
D、人体内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分化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分化能力,D错误。
故选B。
30. 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可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然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三种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B. 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 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 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b)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分析题图:图中a为细胞增殖过程,b为细胞分化过程,c为细胞凋亡过程。
【详解】A、a、b、c细胞均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
B、已分化的b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改变,虽已分化,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B正确;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膜通透性改变,C正确;
D、c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的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错误。
故选D。
二. 不定项选择题
31.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5×目镜和10×物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400mm2
B. 从图甲转变为图乙的第一步操作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C. 步骤4的操作是调节粗准焦螺旋,并使用大光圈或者反光镜的凹面镜
D. 观察水绵装片时,若将10×物镜换为20×物镜,装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3)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详解】A、用5×目镜和10×物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边长为0.04mm,此时放大倍数是50倍,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则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0.04×50×0.04×50==400mm2,A正确;
B、由图观察可知,由图甲转变为图乙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的操作,则第一步操作应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切换为高倍镜,B错误;
C、步骤4是将不清晰的物像调整为清晰的物像,这是在高倍镜下的操作,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因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而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装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C错误;
D、观察水绵装片时,若将10×物镜换为20×物镜,此时放大倍数增加,装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变小,D错误。
故选A。
32. 下图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等,通常都不溶于水,都含有C、H、N、P
B. 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可使b变性,破坏是氨基酸的空间结构
C.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c中,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D. 二糖都是还原糖,其单体都含有葡萄糖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为脂肪、磷脂、固醇;b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则b为蛋白质;核酸分为DNA、RNA,则c是RNA。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一般都不溶于水,其中脂肪和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
B、b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则b为蛋白质,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时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未破坏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肽键,B错误;
C、核酸分为DNA、RNA,则c是RN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二糖中的蔗糖是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ABD。
33. 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图2是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B. 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②④⑤组成的结构
C. 图2细胞此时所浸润在的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D. 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不移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
图2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细胞核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⑥是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部分,⑦是细胞液;
图3中P1、P2是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所示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详解】A、图1中,开始时Ma>MA,则漏斗内液面上升,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则MA<Ma,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包括图中的②细胞膜、④液泡膜及⑤细胞核与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B正确;
C、图2细胞此时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外界溶液浓度可能大于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也可能等于细胞液浓度,C错误;
D、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 mol/L,C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图3实验开始时,P1将向右移,P2右移,D错误。
故选AB。
34. 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浓度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
B. 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升高
C. 乙醇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有相互促进作用
D. 若要验证该酶的专一性,则实验的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
【答案】AD
【解析】
【分析】根据柱形图分析,实验自变量是乙醇的浓度和有无铁离子,因变量是酶活性。看图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A正确;
B、各乙醇浓度下, 有铁离子组酶的活性较高,说明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降低,B错误;
C、从图中信息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错误;
D、验证特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D正确。
故选AD。
35. 科学家用被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图中数据显示,蚕豆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9.3h
B. 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蛋白质和DNA
C. 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C时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4N
D. 上图中,AB段、CD段和EF段的细胞都经历了因着丝粒断裂而使染色体数增加的过程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2、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①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②细胞适度生长。(2)前期:①核仁、核膜消失;②染色质→染色体;③纺锤体形成,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4)后期: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子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5)末期:①核仁、核膜出现,形成两个细胞核;②染色体→染色质;③纺锤体消失;④细胞质分裂,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B~D或D~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时间为21.3-2=19.3h,A正确;
B、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DNA,一般用35S标记蛋白质,B错误;
C、图中C点表示进入分裂期,由于间期DNA的复制,所以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均加倍,因此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C时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4N,C正确;
D、上图中,AB段、CD段和EF段表示分裂期,分裂期的细胞都经历了染色体数增加和减半的过程,增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减半是因为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36. 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丙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酵母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位于___层次,其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酵母菌有___。
(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请写出其进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3)乙图所示结构的功能是___,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有关。
(4)丙图中分泌蛋白在合成时,需要物质X通过___的方式连接形成肽链,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___的特点,此过程还需要直接能源物质供能,请写出它的结构简式___。欲分离图丙中的这三种细胞器,应使用___法,为了研究图丙所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___法。
【答案】(1) ①. 细胞、个体 ②.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C6H12O62C2H5OH+2CO2
(3) ①. 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②. 核仁
(4) ① 脱水缩合 ②. 一定流动性 ③. A-P~P~P ④. 差速离心法 ⑤. 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细胞质基质。
图乙中:⑧是染色质,⑨是核仁,⑩是核膜。
图丙中:物质X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位于细胞、个体层次,其与乳酸菌(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酵母菌进行的无氧呼吸为酒精发酵,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2C2H5OH+2CO2。
【小问3详解】
乙图为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中,核仁和某些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小问4详解】
丙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其中物质X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连接形成肽链,分泌蛋白以胞吐的形式跨膜运输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P~P~P。用差速离心法进行细胞器的分离,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研究一般用同位素标记法。
37. 下图是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某视野中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图像,图中的A—E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取自洋葱根尖的___区,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该区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其原因是___。
(2)图中E为分裂___期。
(3)持续观察C所示的细胞,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该细胞进入下一个分裂期,其原因是________。
(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E细胞代表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有丝分裂能够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其原因是___。
(5)该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装片,并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后将各时期细胞数记录在下表中:
细胞分裂时期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总数
间期
M1
M2
M3
M
分裂期
前期
A1
A2
A3
A
中期
B1
B2
B3
B
后期
C1
C2
C3
C
末期
D1
D2
D3
D
计数细胞的总数
N
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胞周期中每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请分析:
①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具体是指什么?___。
②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720分钟。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为___分钟。
【答案】(1) ①. 分生 ②.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或:间期所经历的时间特别长) (2)中
(3) ①. 不能 ②. (解离后)细胞已死亡,无法继续分裂
(4) ①. BAECD ②.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 ①. 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 720×M/N
【解析】
【分析】洋葱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细胞核膜逐渐解体,为前期,B有完整细胞核,为间期,C细胞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在两极出现细胞核,为末期,E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有丝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旺盛的分裂,图示含有分裂的细胞,因此图中的细胞取自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由于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所以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比较多。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E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有丝分裂中期。
【小问3详解】
由于制作装片过程中需要解离,而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无法继续分裂,因此持续观察C所示的细胞,不能观察到该细胞进入下一个分裂期。
【小问4详解】
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中A细胞核膜逐渐解体,为前期,B有完整细胞核,为间期,C细胞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在两极出现细胞核,为末期,E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有丝分裂中期,所以A~E细胞代表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间期、A前期、E中期、C后期和D末期。由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有丝分裂能够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小问5详解】
①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是指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根据表格可知,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M/N,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为720分钟,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为720×M/N。
38. 植物工厂是全人工光照等环境条件智能化控制的高效生产体系。生菜是植物工厂常年培植的速生蔬菜,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上的色素能够捕获光能,这些能量经过转换,最终转化为_______。植物工厂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选用红蓝光的依据是___。生菜成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___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
(2)将培植区的光照/黑暗时间设置为14h/10h,研究温度对生菜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___(选填“高”或“低”);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培植24h后,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___(选填“升高”或“下降”)。
(3)研究发现,适当遮光可以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生菜幼苗的生长。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上述发现,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答案】(1) ①. 化学能 ②.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生菜的产量 ③. B
(2) ①. 低 ②. 下降
(3)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即可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上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其中A表示光补偿点,B表示光饱和点,下图表示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生菜的产量。图中B点为光饱和点,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即节省能源,又能获得最大生产量。
【小问2详解】
根据曲线可知:在此曲线中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为T5,而在该实验温度范围内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还未出现,所以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低,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导致光合速率减小而呼吸速率增大,生菜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将下降。
【小问3详解】
适当遮光可以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可以用提取并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实验思路: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黄瓜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即可。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