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237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237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9237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品读活动描写,体会自由快乐,板书设计,整体回顾,再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祖父的园子中的各种趣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能够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内心感受。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全文共十九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出“我”对园子的喜爱。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第三部分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对一景一物的描写都包含着“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暗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的深切怀念之情。“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依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具体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要求认写的字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的两课时内容是这样来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鲁迅对萧红的高度评价的话语作为导入,目的是让学生未学其文,先对作者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再潜心感受她文章的魅力所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指导书写,重点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抓住细致的景物描写,理解感悟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通过部分特写的镜头,感悟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其次是感悟祖父之爱。没有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她的祖父,就根本不会有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第二课时主要是围绕体会作者内心感受来展开的。作者眼中和笔下的园中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活的,作者写花、鸟、虫、农作物的自由,其实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由的情怀。这一环节会让学生了解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使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欢快,充满童趣, 透过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产生共鸣。引导发现,感悟表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掌握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其他语句的思想感情。由扶到放,学习路径清晰。透过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自由的心灵产生共鸣。联系原著,体会情感。借助“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我的模拟课程展示环节:
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里的童年时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文学作品中的童年故事或者作家的童年故事,看看这些童年故事与古人的童年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鲁迅曾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这位女作家就是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别样的童年生活。
同学们齐读读题。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那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课题联系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预设: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园子呢?在园子里会做些什么呢?
师:是的,学贵有疑,相信大家通过这次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过渡: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她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语言通顺,字音准确,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我”有哪些感受?
读过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不会难倒大家,让我们大声来读一读吧。
同学们注意蚂蚱这个词语,第二个字本音读四声,可以组词蚱蜢,在这里读轻声。倭瓜这个词你认识吗?其实倭瓜就是我们这里的南瓜的另一个别称。
其实本课还有两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大家。
拔:左窄右宽,注意与“拨”字区分。虽然只有一笔之差,但是一笔之差谬以千里呀,老师这里有一个巧记拔字的小妙招:手扶朋友,点在后头。这样记起来是不是很生动形象呢!
瓢:右半部分的撇画要注意穿插到左半部分。请同学们书空这两个字。
刚才有同学提出疑问了,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它蕴含着哪些童年往事呢?下面请同学们借助预习单的内容说一说吧。这位同学你来说,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文章脉络比较清晰,全文一共19个自然段,依据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园子的景物。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第三部分太阳下园中的景物。
下面老师给大家几个提示词,请大家根据提示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园子里的景物繁多,种类也多,有昆虫,有花草,有榆树,还有各种水果蔬菜。我和祖父可以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我感到自由和快乐。这个园子就是作者的乐园。
看来这个园子不仅仅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花园,还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果蔬园,更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大乐园啊。
那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大花园,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花园的多姿多彩。这位同学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师:这真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大花园啊,白蝴蝶、黄蝴蝶,大红蝴蝶、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样样都有。同时胖乎乎,圆滚滚写出了昆虫的可爱,同学们,她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找到了胖乎乎、圆滚滚这样的叠词,体会到了萧红的语言美和对花园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个自然段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情来读一读吧。
2.看看另一位同学是如何来分享他的感受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把大榆树写活了。它生机勃勃、富有活力。是呀,这是一棵多么令人难忘的大榆树啊。通过对榆树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萧红丰富的想象力。
这么一个多姿多彩、富有活力的园子,谁会不喜欢呢?还有哪些地方会让你印象深刻的?
四、品读活动描写,体会自由快乐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14自然段,小组合作探讨,“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标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作批注。我跟随祖父都做了什么?每个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呢?同学们和她找到的地方一样吗?这位同学总结具体到位。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辨认谷子、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
祖父的园子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在这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同学们请看这段文字,看看它要表达些什么。反复描写“祖父……我……”,表现“我”对祖父的依恋之情。我还会跟着祖父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吧。
因为萧红在很小的时候她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对她非常冷漠,继母也是对她恶语相加,童年时期给予她快乐的就只有祖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更能够体会出作者对祖父的依恋。请大家再读一读。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的呢?出示课件。这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情景。
有的同学发现了,“我”并不是在帮着祖父认真干活,而是在瞎闹,给祖父添乱,可是祖父却没有因此生气怪罪我,反而却朝我笑。正是因为祖父这般的宠爱“我”,“我”才会如此的依恋祖父。正是因为祖父的慈爱,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无忧。
这种天真烂漫的生活怎么会不令人难忘呢?此时,如果让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我的童年生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请同学们课下再深入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还写了哪些让作者难忘的童年往事。大家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帮助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3.下面是这节课的随堂练习,请大家自主完成。
六、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园中的景物———景物繁多 色彩明丽
爱
园中的活动———无拘无束 自由快乐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再读课文
1.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打开书,一边浏览一边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你初步感受到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
请同学们读一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我”对祖父的依恋,以及“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下面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体会内心感受。
同学们,请你把课文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联系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是感受呢?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是的,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都是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第三部分是在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请大家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起分享。
下面我们来品读第15自然段,说一说你的感受。
①师:是的,我们发现园中景物不仅颜色亮丽,还充满了灵气呢。连大树、土墙都会和“我”呼应。你觉得大树、土墙真的能跟“我”互动吗?
预设:“仿佛”“好像”后面的内容写的是“我”的感受。大树和土墙不会自己发出声响,不会回应,但“我”认为它们会,说明在“我”眼中这些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从中能体会到“我”爱园子中的一切。作者把情感寄托在了景物上。有些感情无须直接表达出来,却能让我们感受深切。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出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吧。
出示,这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这部分内容: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呢?是的,自由,轻松,快乐。看,老师把它的形式简单变化了一些,做成了诗歌的样子,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出那番轻松和自在。再请同学们读得轻一些、柔一些,是不是会体会得更加深刻。是的,不同的阅读方式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希望大家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朗读就是再现另一个世界,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
这些事物本没有情感,但在萧红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有活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当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时候,她眼中的景物也是自由的、快乐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 好好体会体会。
请同学们也读一读,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部分里面“愿意”这个词比较多,那你觉得读起来啰嗦麻烦吗?
我们读起来不仅不会觉得啰嗦,反而更加能够体会到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其实这就是萧红特殊的写法,在这个写法之中蕴含着特殊的情感。因为我在这个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快乐,所以觉得倭瓜、黄瓜、蝴蝶也是自由快乐的。我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这些景物上面。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都寄托在这些景物之中,这叫借物抒情。
仿写:这种写作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萧红对园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请你仿照这种写法,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写得真实而又丰富。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萧红的童年在这个园子里长大,那她长大之后又去了哪里呢?其实长大后的萧红一直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她的世界看似走得越来越远,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她却离着祖父,离着祖父的园子越来越远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阅读链接吧。本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小说的尾声部分,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作者此刻的内心感受。
读到这里你们知道祖父和祖父的园子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难忘呢?
有位读者这样写道(出示):因为祖父,萧红故居里留下了她一串串朗朗的笑声;因为祖父,呼兰河这小城,在她心里永永远远绽放着亮光。我甚至认为,是祖父这一份厚实饱满的爱,给了萧红勇气和信心,使她得以坚强地应付日后许许多多常人所无法面对的灾难与不幸!
“祖父的园子”是“我”美丽的家园,是童年的乐园,更是“我”一生的精神家园,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爱与温暖的憧憬,对快乐与自由的向往。
课文中描写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蕴含着“我”的伤感之意。最后,让我们带着新的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与伤感交织的深刻意味。希望通过今天的课文学习能够为大家掀开《呼兰河传》的一角,希望大家都能够走进萧红,走进萧红的《呼兰河传》。茅盾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那请同学们也去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吧。
今天的课程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祖父的园子
太阳下的园子 自由快乐 无拘无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说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