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网测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B.森林火灾若干年后又可以恢复,这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性别比例通常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D.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该种群数量一定会减少
    【答案】C
    【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2)群落演替主要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详解】A.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A错误;
    B.森林火灾若干年后又可以恢复,这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得以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次生演替,B错误;
    C.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性个体数目的比例,通常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C正确;
    D.在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该种群数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C。
    2.科研人员研究了喷洒农药对棉花蚜虫种群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花蚜虫的种群密度
    B.施药后第1天内蚜虫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药物毒力和种群迁出有关
    C.施药后第3到9天内,蚜虫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D.研究表明,农药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药效维持时间短
    【答案】C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洞穴是不可移动的,因此调查洞穴密度可用样方法。
    2、曲线分析:喷洒农药后棉花蚜虫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第3天左右种群密度最低,以后又逐渐升高,甚至密度超过原来水平。
    【详解】A、对于棉花蚜虫等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
    B、由曲线可以推测,施药后第1天内蚜虫数量急剧下降不可能完全是药物的作用,可能与药物毒力和种群迁出有关,B正确;
    C、由曲线情况可知,施药后第3到9天内,蚜虫种群增长速率(观察曲线的斜率)不断增加,C错误;
    D、研究表明,农药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药效维持时间短,蚜虫的数量快速回升,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种群数量特征等内容,易错点是对于B选项的理解和种群增长速率的问题。
    3.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某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
    雄性个体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由此得出的推测正确的是(  )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不使用样方法的原因是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不适用于动物
    D.要减少黄鼠的数量可破坏其正常的性别比例
    【答案】D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区域内黄鼠的数量为:32×36÷4=288,由于样方总面积是2 hm2,因此种群密度为144只/hm2,A错误;
    B、若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说明第二次捕获的数量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结果偏高,B错误;
    C、样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很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而黄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不宜用样方法,C错误;
    D、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密度,因此要减少黄鼠的数量可破坏其正常的性别比例,D正确。
    故选D。
    4.有关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D.利用昆虫的避光性等特性,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某昆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C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详解】A、调查单子叶植物、作物上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A 错误;
    B、如果动物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 N= Mn/m, 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高,B 错误;
    C、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研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 正确;
    D、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以调查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D 错误。
    故选C。
    5.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活菌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C点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数量增加最快;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详解】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A正确;
    B、根据图中甲、乙曲线的对比,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数值越小,说明环境阻力越小,C点时环境阻力并非最小,B错误;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钱,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C错误;
    D、不同生存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所以种群增长曲线不同,D错误。
    故选A。
    6.在下列坐标图中,a、b、c表示x轴上的3个点,d位于y轴。随着x的增大,y值先 增加后减少。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x是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d对应的是K/2,之后种群数量下降
    B.若x是处理激素的浓度,y表示胚芽鞘的生长高度,则b表示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C.若x是池塘的次生演替过程,y表示水生植物的丰富度,则c点时可能是富营养化严重
    D.若x是时间,y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则b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x的增大,y值先增后减。
    【详解】A、若x是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d对应的是K/2,之后种群数量仍上升,A错误;
    B、若x是处理激素的浓度,y表示胚芽鞘的生长高度,则b时促进作用最强,表示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B正确;
    C、若x是池塘的次生演替过程,y表示水生植物的丰富度,则c点时可能是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水生植物减少,C正确;
    D、若x是时间,y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数量先增后减,则b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点之后由于营养物质消耗和代谢废物积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故选A。
    7.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B.6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
    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12h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
    【答案】B
    【分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滴加培养液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详解】A、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估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大约种群数量,此方法为抽样检测法,A正确;
    B、6h前种群数量不是最高,而且食物和空间充裕,种内斗争不激烈,B错误;
    C、根据图中S型曲线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
    D、12h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缺乏和生存空间限制,D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 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
    B.实验室培养酵母菌,初始接种数量越大,K 值越大
    C.栖息地的破坏是导致大熊猫种群 K 值减小的重要原因
    D.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强
    【答案】B
    【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下降;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详解】A、同一群落中各种群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不同,因此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A正确;
    B、K 值是环境决定的,不是接种量决定的,B错误;
    C、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环境容纳量会减小,C正确;
    D、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增长速率变慢,种群密度增大,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强,D正确。
    故选B。
    9.如图为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曲线增长
    B.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C.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答案】B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A、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会越来越少,所以达到K值后酵母菌数量还会下降,并非“S”型增长,A错误;
    B、由于是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K值基本不变,B正确;
    C、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
    D、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往盖玻片上滴加一滴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然后镜检,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调查的方式和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10.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D
    【详解】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正确.。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3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3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答案】C
    【分析】1、由图可知,甲可能为草本植物,乙可能为灌木,丙可能为乔木。
    2、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造成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植物:光照强度;动物:食物、栖息场所等。森林群落分层的意义在于减缓竞争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详解】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甲、乙、丙之间有重复的生态位,所以有竞争关系,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森林群落分层的意义在于减缓竞争和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C、退耕还林后群落一般会有以下发展:低矮的草本藤本植物----中等高度的草本乔本灌木----高大的乔本植物,但是在这个演替过程中,只有谁更占优势,而没有谁灭绝谁的问题,由图中也可以看出,除了最开始乙丙两群落没有出现的时期之外,其他时候三个群落都是共存的,C错误;
    D、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则第三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分别属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内容的是(    )
    ①种间关系  ②年龄组成  ③调查某一区域有多少物种  ④出生和死亡  ⑤优势物种  ⑥同种生物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  ⑦调查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  ⑧不同种群在空间占据的位置  ⑨种内关系
    A.②④⑥⑦⑨  ①③⑤⑧ B.②⑥⑦⑨  ①③④⑤⑧
    C.②⑥⑦⑨  ①③⑤⑧ D.②③⑥⑦⑨  ①④⑤⑧
    【答案】C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详解】①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的研究内容;
    ②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③调查某一区域有多少物种,属于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研究内容;
    ④出生和死亡属于个体的生命现象;
    ⑤优势物种是群落的研究内容;
    ⑥同种生物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是种群的研究内容;
    ⑦调查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研究的是种群的数量,是种群的研究内容;
    ⑧不同种群在空间占据的位置,研究的是群落的结构,是群落的研究内容;
    ⑨种内关系是种群的研究内容。
    综上所述,②⑥⑦⑨属于种群的研究,①③⑤⑧属于群落的研究,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答案】B
    【分析】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其所在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其所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详解】A、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包括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A正确;
    B、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只有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竞争,B错误;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同一物种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处于动态变化中,D正确。
    故选B。
    14.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答案】C
    【分析】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详解】A、湿地生物群落中有水生生物,也有鸟类等陆生生物,A正确;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便于传播,B正确;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少,树冠通常不大,稀疏,一般有大型的叶片,C错误;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便适应干旱环境,D正确。
    故选C。
    【点睛】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初生演替
    B.草原生物群落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生物群落
    C.群落演替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原优势种不一定消失
    D.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答案】C
    【分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火灾后草原群落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在条件适宜情况下,一般草原生物群落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生物群落,若条件不适宜,不一定演替到森林阶段,B错误;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种的取代,但原优势种不一定消失,C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针刺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兴奋类神经递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能够升血糖的激素只有胰高血糖素
    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C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①严重腹泻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后,严重腹泻后既需要补充水,也要补充无机盐,故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正确;
    ②针刺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更不属于非条件反射,因为无完整反射弧,只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②错误;
    ③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产热的作用。垂体受损,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少,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兴奋类神经递质结合后,会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④正确;
    ⑤在血糖偏低时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⑤错误;
    ⑥甲亢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含量低于正常值,⑥正确;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能力弱、速率慢,使得血糖 浓度维持较高水平,⑦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幼根生长的机理相同
    C.乙烯能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
    D.生长素和脱落酸都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
    【答案】B
    【分析】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
    【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幼根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幼根生长,B错误;
    C、生长素浓度升高会引起乙烯的浓度的升高,乙烯会抑制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C正确;
    D、高浓度的生长素会引起果实的脱落,脱落酸也可以促进果实的脱落,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记常见五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1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
    【详解】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①血浆蛋白减少,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②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A错误;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正确;
    C、①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错误;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③淋巴液和①血浆,D错误。
    故选B。
    19.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可发生2次偏转
    B.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C.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适宜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答案】D
    【解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分析题图:①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详解】A、刺激a点,该部位钠离子内流,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兴奋先到达b点,后到达c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A正确;
    B、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兴奋只能到达c点,不能到达b点,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B正确;
    C、②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控着低级中枢的活动,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该处会发生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刺激Ⅱ时,该处会产生局部电流,D错误。
    故选D。
    【点睛】
    20.下图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则E为神经递质
    B.若该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E是抗利尿激素,则F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
    C.若Ⅰ、Ⅱ分别是垂体和甲状腺,则Ⅱ分泌的激素增加后会促进Ⅰ的激素分泌
    D.若Ⅰ是胰岛B细胞,E为胰岛素,则E可以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答案】C
    【分析】题图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其中Ⅰ代表分泌化学物质E的分泌细胞,Ⅱ代表靶细胞,其膜上有和E特异性结合的受体F。
    【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必须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如果该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则E为神经递质,A正确;
    B、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与靶器官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加强而使尿液减少,所以如该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E表示抗利尿激素,则F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若Ⅰ、Ⅱ分别是垂体和甲状腺,则E是促甲状腺激素,Ⅱ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由于此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所以Ⅱ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会抑制Ⅰ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C错误;
    D、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若Ⅰ是胰岛B细胞,E为胰岛素,则E可以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21.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
    C.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答案】ABD
    【分析】由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是记忆T细胞,G是效应T细胞。⑨是细胞免疫,⑩是体液免疫。
    【详解】A、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处理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图中细胞B是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并且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
    B、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即与图中的①②⑥⑦即细胞免疫⑨过程有关,B正确;
    C、HIV通过攻击T细胞(图中的细胞B),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C错误;
    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或产生E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或,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
    故选ABD。
    22.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
    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
    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
    D.使用环孢霉素A降低了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移植器官存活率
    【答案】BD
    【分析】曲线分析: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植皮的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环孢霉素A可延长植皮的存活时间,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
    【详解】A、根据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
    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B错误;
    C、甲组小鼠植皮的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C正确;
    D、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错误。
    故选BD。
    23.IAA不能由花柄运输至子房,但可以由子房运出。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为验证该推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处理:Ⅰ组施加3H-IAA和NPA(IAA运输阻断剂);Ⅱ组仅施加3H-IAA(图中数字为试剂施加位点,字母为检测部位)各区段均为幼嫩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Ⅰ组a段放射线强度大于Ⅱ组
    B.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两组子房均不发育,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推测正确
    C.在3处施加3H-IAA一段时间后可以在b段检测到放射性
    D.在3处施加不同浓度的IAA,一段时间后各组果实发育的情况均不同
    【答案】AB
    【分析】本实验是证明IAA不能由花柄运输至子房,但可以由子房运出。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可通过在1处施加3H-IAA,并在不同部位检测放射性,从而证明上述观点。
    【详解】AB、Ⅰ组和Ⅱ组施加3H-IAA的部位均为1处,而Ⅰ组施加NPA的部位为2处,一段时间后Ⅰ组a段放射线强度大于Ⅱ组,可说明芽产生的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一段时间后两组子房均不发育,且c段两组的放射性强度为0,则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AB正确;
    C、在3处施加3H-IAA一段时间后可以在b段检测到放射性,只能证明生长素可由子房运出,不能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与芽产生的IAA无关,C错误;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所以在3处施加不同浓度的IAA,一段时间后可能存在果实发育情况相同的组,D错误。
    故选AB。
    24.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为图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答案】BC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突触)放大。
    【详解】A、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予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所在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指针会多次偏转,A错误;
    B、图2中B点之后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B正确;
    C、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A点和B点时Na+均内流,Na+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A点和B点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的Na+浓度,C正确;
    D、在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D错误。
    故选BC。
    【点睛】
    2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属于捕食关系
    B.一个群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种群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丰富度能够反映群落在一定时期的物种数目,但不能反映群落的演替趋势
    【答案】AC
    【分析】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具有丰富度、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研究对象。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在一定时期的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丰富度较大的,物种多样性较大,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
    【详解】A、捕食属于种间关系,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属于种内斗争,A错误;
    B、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的集合是一个群落,B正确;
    C、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
    D、丰富度是反应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能反映群落的演替趋势,D正确。
    故选AC。
    26.农田是人工管理的特殊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只种植小麦这一种农作物的农田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若一块农田弃耕,先会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最终一定会演替成森林
    C.在一块农田中不可能同时存在捕食、竞争、寄生这三种种间关系
    D.若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
    【答案】AD
    【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分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实验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统计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详解】A、一块农田只种植了小麦,但是会存在杂草,和一些昆虫,所以该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群落会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B、弃耕农田会发生次生演替,但是最终演替到那个层次是由环境决定的,B错误;
    C、一块农田中存在多种生物,所有可能同时存在捕食、竞争、寄生这三种种间关系,C错误;
    D、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D正确。
    故选AD。
    2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
    D.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答案】AD
    【分析】1、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优势物种替换的过程,A正确;
    B、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B错误;
    C、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竹子有高有矮,如果这些竹子属于同一物种,则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特征,C错误;
    D、草地上也有垂直分层结构,只是没有森林垂直结构明显,D正确。
    故选AD。
    28.下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
    C.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AB
    【分析】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详解】A、人工湿地按照园林景观的功能要求,在相应区域种植有水葱、风车草、梭鱼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正确;
    C、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水是流动的,因此不同植物之间会竞争水体中的无机盐等,D错误。
    故选AB。
    29.下列关于四幅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
    B.图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他们之间为捕食关系
    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动物的分层导致的
    【答案】BCD
    【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大于老年个体比例,为增长型;图乙为S型增长曲线;图丙中,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之间是种间竞争。
    【详解】A、图甲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若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A正确;
    B、“S”型增长曲线中,随着种群密度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大,B错误;
    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表现为“你死我活”,它们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BCD。
    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用标志重捕调查鱼数量时,第一次用大网眼捕捞做标记,第二次还用大网眼捕捞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CD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要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进行,应在人群中应随机抽样调查。
    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及其顶点的菌体,计数时不包括芽体。

    【详解】A、都用大网眼捕捞实际调查是大鱼的数量,比实际值偏小。A错误;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
    C、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选择生长茂密茂盛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正确;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D正确。
    故选CD。

    三、综合题
    31.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我国科研工作者深入蝗虫多发地考察后运用了“改治结合,根除蝗灾”的战略治理蝗灾,一方面通过多种防治方式降低蝗虫密度;另一方面改造蝗虫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河滩荒地等,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________。蝗灾发生地植被条件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原因是_______。
    (2)“改治结合”的“改”,采取改造蝗虫发生地等措施来防治蝗虫是通过改变蝗虫的生存环境来降低_______,以控制蝗虫的数量。
    (3)估算蝗虫跳蝻和成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古往今来,老百姓控制蝗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宋书》记载景祐元年春正月,“诏募民掘蝗种,给菽米”,六月“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掘蝗种其实就是要通过降低________,来降低来年虫害发生的概率。
    【答案】(1)     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2)环境容纳量
    (3)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

    【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详解】(1)种群的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都属于种群的数量变化。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蝗灾发生地植被条件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2)可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的环境条件使改造度不利于蝗虫的生存,即降低了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以控制蝗虫的数量。
    (3)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螭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成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成虫的密度。蝗种就是蝗虫的卵,掘蝗种则蝗虫的出生率降低,这样就能降低虫害的发生。
    32.回答下列关于某森林群落的问题。
    (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设计实验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
    实验步骤:
    ①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根系大小基本一致。
    ②分别单独种植一株植物甲、单独种植一株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_______作为对照组3,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和分析: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竞争关系。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______________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
    【答案】(1)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
    (2)     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     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和一株植物乙     存在     植株间距

    【分析】本题实验目的是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设置对照时应该注意: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那么对照组3的设置就是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实验组为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根据四组根系的生长情况判别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
    【详解】(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2)①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那么取材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要遵循等量性原则,故在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根系大小基本一致。
    ②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及实验的对照原则,实验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作为对照组3,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作为实验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可能植株间距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结果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
    3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调节。
    【答案】(1)     大脑皮层     B、C
    (2)     丙     效应器
    (3)反馈

    【分析】图1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岛素;图2中甲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如果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高,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为反馈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丙为神经调节,其中内分泌腺和支配它的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
    【详解】(1)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所以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从图1可以看出,分泌量明显增加的是B甲状腺激素与C肾上腺素,促进代谢活动的加强,促进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图2 中的丙模式。通过丙(神经调节)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
    (3)甲模式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垂体后,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调节相应内分泌腺对相关激素的分泌,即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则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