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选择题
展开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化工生产实现“绿色化”。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煤 B.天然气 C.氢气 D.石油
2.(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中)不包含第ⅣA族元素的是
A.石英石 B.红宝石
C.孔雀石 D.祖母绿宝石
3.(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机物不能由通过加成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A. B.
C. D.
4.(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的是
A.CH4 B.NaOH C.H2O2 D.MgCl2
5.(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治炼金属镁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达到保鲜目的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6.(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将质量相同的锌粉分别投入下列四个烧杯的溶液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7.(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
B.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C.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的核素符号:
D.的结构示意图:
8.(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A. B.
C. D.
9.(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的酸性比的酸性强
B.在氧气中,钠的燃烧产物比铷()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做半导体材料
D.砹()为有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10.(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充分反应。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再加入,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B
再加入,振荡
下层液体变为紫红色
C
再加入,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
有黄色沉淀产生
D
滴入溶液
有黄色沉淀产生
A.A B.B C.C D.D
11.(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乙醇和钠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浮在乙醇液面上,四处游动
B.相同条件下钠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剧烈
C.乙醇中羟基氢原子不如水中氢原子活泼
D.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水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1
12.(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Ⅰ中锌是正极
B.电池Ⅱ是一次性电池
C.电池Ⅲ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D.电池Ⅳ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
13.(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共有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4.(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是空气吹出法工艺,其流程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
B.吸收溴的离子方程式为
C.不采用直接蒸馏含溴海水得到单质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能
D.蒸馏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和分液漏斗
15.(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确定蔗糖是否水解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再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B
确定食盐中含有
加淀粉
C
确定酒精中混有乙酸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D
确定乙烯中是否混有甲烷
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A.A B.B C.C D.D
16.(2020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B.、均为共价化合物
C.Y、Z、M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W的单质
17.(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古丝绸之路的商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丝绸 B.茶叶 C.陶瓷 D.香料
18.(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乙烯制聚乙烯 B.用蒸馏法淡化海水
C.海带提碘 D.煤的干馏
19.(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蛋白质 B.淀粉 C.油脂 D.乙烷
20.(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中国芯”的主要原材料是高纯度单晶硅,反应可用于纯硅的制备。SiCl4中存在的键型是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键 D.共价键和离子键
21.(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CH3CH2OH和CH3COOH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C.与互为同位素
D.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22.(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以下对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
B.《华阳国志》中“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产生“井火”的气体主要成分为CH4
C.《格物粗谈》中“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涉及的操作是萃取
23.(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能一次区分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的试剂是(可加热)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新制氢氧化铜
24.(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对应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X> Y B.X与Y可形成X2Y2型化合物
C.Z元素只存在正价 D.还原性:
25.(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有关下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加热(50~ 60℃)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B.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C.甲烷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下,乙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6.(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化学反应伴随着多彩的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中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呈蓝色
B.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并微热4 ~5 min,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将灼烧至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变为黑色
D.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溶液变黄
27.(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的某一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t1时,Y的浓度是X的浓度的2倍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
C.t2时,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D.t3时,X、Y的量不再变化,化学反应停止了,正、逆反应速率为零
28.(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镁:用铝与氧化镁的混合物作铝热剂冶炼镁
B.制铝:以铝土矿为原料获得氧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
C.制汞: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治炼汞
D.制铁: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得到铁
29.(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并测得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小,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
N
P
A
Zn
Cu
稀硫酸溶液
B
Cu
Fe
稀盐酸
C
Ag
Zn
硝酸银溶液
D
Zn
Fe
硫酸亚铁溶液
A.A B.B C.C D.D
30.(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X>Y>Z>W
B.Z的氢化物在水溶液中能形成一种强碱
C.元素X、Z均能与W形成多种化合物
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31.(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分子式表示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A.CH2Cl2 B.C5H10Br2 C.C5H12 D.C3H7Cl
32.(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将混有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
乙烯被氧化,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D
将盛有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插入饱和食盐水中,在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上升,但未能充满试管
生成的氯代甲烷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
A.A B.B C.C D.D
33.(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科技助力,体现环保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部餐具均由可降解聚乳酸生物新材料制作,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B.全部场馆采用光伏、风能产生100%绿色电力,实现零碳排放
C.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国家速滑馆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环保
34.(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作油漆、红色涂料
B.碳酸氢钠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C.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中
D.焰火中黄色来源于钾盐灼烧
35.(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CO B. C. D.
36.(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5mol B.4gHe
C.标准状况下2.24L D.0.2mol
37.(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我国科学家在铜电催化剂上锚定离子液体,提高了转化为的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的比例模型:
C.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6的铜原子:
D.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38.(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后,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同时产生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 B. C. D.
39.(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苯,振荡,静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上层
橙红色
黄绿色
无色
无色
下层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黄绿色
A.A B.B C.C D.D
40.(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既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纯碱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 B. C. D.
41.(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制取和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混合乙醇和浓硫酸
B.制取乙酸乙酯
C.分离乙酸乙酯和水层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
A.A B.B C.C D.D
42.(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B.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43.(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砷化(CaAs)太阳能电池阵,Ga和Al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性:
B.砷化镓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镓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D.砷与在常温下可剧烈化合为
44.(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获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A.
B.
C.
D.
45.(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二氧化氯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可用氯酸钠和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B.是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C.是还原产物
D.产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6.(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如图,在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Y分别为铁棒、石墨棒,烧杯中为溶液,则Y电极质量增加
B.若X、Y分别为铁棒、碳棒,烧杯中为稀硫酸,则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若以铝棒、铜棒为电极材料,烧杯中为浓硝酸,则铜棒逐渐溶解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烧杯中为稀盐酸,则金属活动性顺序:Y>X
47.(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常温下,某同学分别将5g锌粒(形状大小一样)加入到如下三组50 mL混合试液中,图为硫酸铜浓度不同时,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
CuSO4/(mol•L-1)
H2SO4/(mol•L-1)
a
0.00
3.00
b
0.25
3.00
c
0.50
3.00
A.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B.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
C.3min时,生成氢气的速率:b>c>a
D.对比曲线b、c的6~7min段,可知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不一定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48.(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于玻璃雕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Y<Z
B.Y的常见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
D.该化合物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形成温室效应,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污染,并且水通过化学方法有可以生成氢气,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正确;
D.大量使用石油,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石英石中的二氧化硅是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硅元素为第ⅣA族元素,故A不符合;
B.红宝石[Al2O3]中铝元素位于第ⅢA族,O元素位于第ⅥA族,不含ⅣA族元素,故B符合;
C.孔雀石[Cu2(OH)2CO3]中的C元素为第ⅣA族元素,故C不符合;
D.祖母绿宝石[Be3Al2Si6O18]中含硅元素,硅元素为第ⅣA族元素,故D不符合;
故选B。
3.D
【详解】A.乙烯和氯化氢反应可得,A正确;
B.乙烯和氯气反应可得,B正确;
C.乙烯和水反应可得,C正确;
D.不能由乙烯一步制得,故D错误;
答案选D。
4.A
【详解】
A.甲烷分子中只有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的极性键,故A符合题意;
B.NaOH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极性键,同时有钠离子和氢氧根形成的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H2O2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极性键,同时有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形成的非极性键,故C不符合题意;
D.MgCl2只含有氯离子和镁离子形成的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5.B
【详解】A.金属性Mg>Al,铝热反应只可以冶炼没有铝活泼的金属,所以A错误;
B.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CO2,乙烯含量减少了,有效的减少了乙烯催熟,避免了水果过度成熟或提早成熟,故B正确;
C.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A
【分析】锌粉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本质为Zn+2H+=Zn2++H2↑,锌粉相同时,H+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硫酸为2mol/L,H+离子为4mol/L,
B.30g HCl的物质的量为=0.822mol,H+离子为=1.64mol/L;
C.HCl为2mol/L,H+离子为2mol/L;
D.含1mol HCl 500mL的溶液中H+离子浓度为2mol/L;
氢离子浓度最大的为A,A的反应速率最快,故选A。
7.C
【详解】A.氮气中氮原子之间以三键结合,故氮气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K2O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故B错误;
C.M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则M原子的质量数=a+b+2,质子数=a+2,M的核素符号为,故C正确;
D.为Na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 由于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酸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并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A正确;
B. 玻璃管插到饱和碳酸钠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故B错误;
C. 试管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故C错误;
D. 试管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且玻璃管插入液面下,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制备乙酸乙酯时,由于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酸钠,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并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同时乙醇与乙酸均易溶于水,收集时需要注意防倒吸,导管口在液面以上,或者用球形干燥管等防倒吸装置。
9.B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故高溴酸的酸性强于高碘酸,A推断正确;
B.同一族,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燃烧产物也越复杂,钠的金属性比铷弱,B推断错误;
C.硅、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可做半导体材料,故C推断正确;
D.砹()与氯、溴、碘同族,其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均不溶于水和稀硝酸,其颜色依次加深,因此,可以判断是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的有色固体,故D推断正确;
答案选B。
10.A
【分析】溶液和溶液混合,I−过量,若不是可逆反应,Fe3+全部转化为Fe2+,则溶液中无Fe3+,故只需要证明溶液中含Fe3+,则即能证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能建立化学平衡。
【详解】A.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中有Fe3+,即能说明反应存在平衡,故A正确;
B. 再加入,振荡,下层液体变为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不能说明有Fe3+,故B错误;
C.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溶液中I−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平衡反应,都会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说明反应存在平衡,故C错误;
D. 向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溶液中I−过量,无论是否存在平衡反应,都会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说明反应存在平衡,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乙醇的密度比钠的小,钠不会浮在乙醇液面上,A项错误;
B.乙醇中羟基氢原子不如水中氢原子活泼,则相同条件下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B项错误;
C.乙醇中羟基氢原子不如水中氢原子活泼,C项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水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D项错误。
答案选C。
12.D
【详解】A、锌比铜活泼,活泼的锌为负极,故A错误;
B、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可以放电充电,故B错误;
C、燃料电池是氢气作负极性氧化反应,所以电池工作时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故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可看作Br原子取代戊烷的H原子,戊烷有3种结构,结合等效氢原子的方法分析判断。
【详解】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可看作Br原子取代戊烷的H原子,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结构,其中正戊烷有3种H,异戊烷有4种H,新戊烷有1种H,因此共8种同分异构体,故选B。
14.D
【分析】用空气从含Br2的海水将Br2吹出得到含Br2的空气,用二氧化硫吸收,得到吸收液,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Br2=H2SO4+2HBr,然后将吸收液氯化,发生的反应为2HBr+Cl2=Br2+2HCl,得到溴水混合物,然后采用蒸馏的方法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溴易挥发,所以热空气能吹出溴是利用溴易挥发的性质,故A正确;
B.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具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Br2=H2SO4+2HBr,离子方程式是SO2+2H2O+Br2=SO42-+4H++2Br-,故B正确;
C. 海水中溴的含量很低,如果直接采用直接蒸馏含溴海水得到单质溴浪费能源,将溴还原的目的是富集溴,达到节能的目的,故C正确;
D. 蒸馏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温度计等,故D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A.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调节溶液至碱性,不能检验,故A错误;
B.淀粉遇碘单质变蓝,不能检验KIO3,故B错误;
C.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有气体放出,酒精不能,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可检验酒精中是否含乙酸,故C正确;
D.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不能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乙烯中是否混有甲烷,故D错误;
故选C。
16.D
【分析】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0.76g•L-1×22.4L/mol=17g/mol,考虑为NH3,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故Y为N元素,M为H元素;X、Z分别为C、O,X与Z形成的XZ2分子为二氧化碳;W 的质子数是 X、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则W质子数为(6+7+8+1)=11,所以W为Na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则常见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故A错误;
B. CO2为共价化合物,而Na2O2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氮和氧元素的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氢元素形成的H-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故电子层结构不相同,故C错误;
D.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冶炼Na,故D正确;
故选:D。
17.C
【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A不选;
B.茶叶成分较复杂,含有有机酸,茶多酚、氨基酸等,含有有机物,故B不选;
C.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含有机物,故C可选;
D.香料中含有香精等有机物,故D不选;
故选C。
18.B
【详解】A.乙烯制取聚乙烯,是乙烯分子间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选;
B.利用沸点的不同,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可选;
C.海带提取碘,是把化合态的碘氧化为游离态的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B。
19.D
【详解】A.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定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定条件下,油脂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烷属于烷烃,任何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A
【详解】A.SiCl4分子中,Si—Cl键成键原子不同,是极性共价键,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B.由A选项可知,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C.SiCl4是分子结构,不存在离子键,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同C选项,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A。
21.B
【详解】A.铅蓄电池能循环放电、充电,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
B.CH3CH2OH的官能团为羟基,CH3COOH的官能团为羧基,两者的官能团不同,故B错误;
C.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B。
22.A
【详解】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蒸馏,A错误;
B.选项所述为我国古代已使用天然气“煮盐”,“井火”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B正确;
C.木瓜产生乙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使红柿成熟,因此文中的“气”是指乙烯,C正确;
D.文中所述为用水将青蒿中有药用价值的物质提取出来,即萃取,D正确;
选A。
23.D
【详解】A.将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均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后也均无明显现象,故水不能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A不合题意;
B.向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分别加入酸性KMnO4溶液,可分别观察到溶液褪色、不褪色和溶液褪色,加热后无明显变化,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法鉴别乙醇和葡萄糖溶液,B不合题意;
C.向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只有乙酸可看到溶液变为红色,故紫色石蕊试液无法鉴别乙醇和葡萄糖,C不合题意;
D.将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分别加到新制氢氧化铜中,可以看到溶液变澄清的是乙酸,另外两种无明显现象,对另外两种试剂加热,葡萄糖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乙醇仍无明显现象,故新制可以一次区分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B
【分析】由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对应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Z位于第二周期,分别为O元素和F元素。
【详解】A.Na、O、F三种元素中,Na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故A错误;
B.Na元素和O元素可以形成过氧化物Na2O2,故B正确;
C.F元素只有负化合价,没有正化合价,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O元素,则F—离子的还原性弱于O2—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25.C
【详解】A.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在50~ 60℃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A正确;
B.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故B正确;
C.甲烷性质稳定,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C错误;
D.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常温下,乙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故D正确;
故选C。
26.D
【详解】A.淀粉遇碘水显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显蓝色,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水解后溶液先加碱中和至碱性,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
C.灼烧至红热的铜丝变为黑色,生成氧化铜,趁热插入乙醇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氧化铜还原为铜,黑色铜丝变为红色,故C错误;
D.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故向鸡蛋清中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溶液变黄,故D正确;
故选D。
27.A
【详解】A.由图象知,反应中Y的物质的量减少,X的物质的量增多,则Y为反应物,X为生成物,Y、X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8-2)∶(5-2)=6∶3=2∶1,则化学方程式为2Y X,t1时X的物质的量为3 mol,Y的物质的量为6 mol,因此Y的浓度是X的2倍,故A项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为2YX,B项错误;
C.在t2时,X和Y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反应未达到平衡,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C项错误;
D.在t3时,X和Y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D项错误;
答案选A。
28.A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金属的冶炼一般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物理分离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冶炼较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等常用热还原法制得,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不活泼的金属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详解】A.镁的金属性强于铝,不能用铝热反应制得镁,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故A错误;
B.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能电离,工业上以铝土矿为原料获得氧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故B正确;
C.汞为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用加热氧化汞的方法治炼汞,故C正确;
D.铁为较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得到铁,故D正确;
故选A。
29.C
【分析】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装置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电极是正极,N电极是负极,N极材料比M极活泼。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正极放电析出金属,并测得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小,说明析出的金属质量大于溶解的金属质量,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详解】A.M极材料(Zn)比N极(Cu)活泼,A错误;
B.M极上质量不增加,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B错误;
C.N极材料比M极活泼,且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C正确;
D.M极材料(Zn)比N极(Fe)活泼,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根据电极材料的变化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30.C
【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最小,X的原子半径最大;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的质子数为8,W为O元素;X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Si元素;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则Z为Cl元素。
【详解】A.氧元素非金属性强,没有正化合价;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大于硅元素的+4价和钠元素的+1价,故A错误;
B.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水溶液为强酸,故B错误;
C.钠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氧化物,氯元素和氧元素能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七氧化二氯等多种氧化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高氯酸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1.B
【详解】A.CH2Cl2是甲烷的二元取代物,只代表1种物质,B.C5H10Br2的同分异构体,先考虑C5H11Br是C5H12的一溴代物,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相应的一溴代物各有3种、4种、1种,C5H11Br有8种同分异构体,再考虑在一溴代物的基础上再取代一个氢,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远远超过8种,C.C5H12是戊烷,同分异构体有戊烷、已戊烷和新戊烷三种,D.C3H7Cl的同分异构体有1-氯丙烷和2-氯丙烷2种,故B项的同分异构体最多,故答案为:B。
32.D
【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否则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A错误;
B.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则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故B错误;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则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
D.将盛有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插入饱和食盐水中,在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上升,但未能充满试管说明反应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33.C
【详解】A.聚乳酸属于聚酯类高分子,含酯基,可降解,使用聚乳酸可降解塑料能减少聚乙烯等塑料制品的使用,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故A正确;
B.采用光伏、风能产生100%绿色电力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实现零碳排放,故C正确;
C.氢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空洞,所以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比传统制冷剂氟利昂更环保,故D正确;
故选C。
34.B
【详解】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能做红色涂料,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食品酥松膨胀,常用作食品膨松剂,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做红酒的添加剂,起到防腐的作用,故C错误;
D.焰火中黄色来源于含钠元素化合物的灼烧,故D错误;
故选B。
35.D
【详解】由氧化物的性质可知,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D。
36.A
【详解】0.5mol氨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4g氦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2mol,0.2mol硫酸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7=1.4mol,则0.5mol氨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大,所含原子数最多,故选A。
37.C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C2H4为平面结构的乙烯,比例模型为,故B正确;
C.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6的铜原子的质量数为65,原子符号为,故C错误;
D.氕、氘、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C。
38.B
【分析】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不含有颜色的离子;Na2O2 加入溶液,一般是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详解】A.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A错误;
B.含有镁离子的溶液呈无色透明,且镁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正确;
C.钡离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沉淀,C错误;
D.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D错误;
故选B。
39.A
【详解】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振荡,再加入适量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苯,苯萃取溶液中的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溴的苯溶液,下层无色的水溶液,故选A。
40.D
【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A.乙醇与纯碱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纯碱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苯与金属钠、纯碱均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1.C
【详解】A.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应将密度大于乙醇的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故A错误;
B.乙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制取乙酸乙酯时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离乙酸乙酯和水层时用分液的方法,故C正确;
D.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时,温度计应在支管口附近,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42.A
【详解】A.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共热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故A正确;
B.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纤维素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A。
43.D
【详解】A.Ga和Al同主族,且金属性比Al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知碱性:Ga(OH)3>Al(OH)3,故A正确;
B.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铝具有两性,镓与铝位于同主族,推测化学性质相似,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正确;
D.砷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砷与H2在常温下不能剧烈化合为AsH3,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44.B
【详解】A.粗盐加水溶解、除杂、精制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经蒸发得到无水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金属钠,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溶液电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气和氯气,无法制得金属镁,制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C.海带灼烧、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分液得到含有碘的有机溶液,溶液经蒸馏制得碘单质,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向苦卤中加入酸酸化后,通入氯气经溶液中溴离子氧化为溴,用热空气将溴吹出,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得到氢溴酸,向氢溴酸中通入氯气后蒸馏制得粗溴,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A
【分析】由未配平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酸钠是反应的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氯是还原产物,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过氧化氢是反应的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气是氧化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反应中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1mol××22.4L/mol=11.2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氧化氢是反应的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氯是反应的还原产物,氧气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反应中二氧化氯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A。
46.C
【分析】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Y为正极。
【详解】A.若X、Y分别为铁棒、石墨棒,烧杯中为氯化铁溶液,铁离子在正极石墨棒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则Y电极质量不变,故A错误;
B.若X、Y分别为铁棒、碳棒,烧杯中为稀硫酸,铁棒为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B错误;
C.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铜能与浓硝酸反应,若以铝棒、铜棒为电极材料,烧杯中为浓硝酸,铜棒为负极,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铜棒会逐渐溶解,故C正确;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烧杯中为稀盐酸,做负极的X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强于做正极的Y,故D错误;
故选C。
47.D
【详解】A.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则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A正确;
B.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减小,则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B正确;
C.由图可知,3min时对应的纵坐标为氢气的速率,则生成氢气的速率:b>c>a,C正确;
D.曲线b、c的6-7min段,反应速率均减小,与氢离子浓度变小有关,与硫酸铜浓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D。
48.B
【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于玻璃雕花,则Z为F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则X为B元素;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Y与R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且R形成1个共价键、Y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Y为N元素、R为H元素。
【详解】A.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中,氢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H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硼化氢、氨气、氟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
D.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化合物中氢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云南丽江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选择题③: 这是一份云南丽江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选择题③,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共28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B.4gHe,24LD.0,2L,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