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展开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 (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并测得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小,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 N | P |
A | Zn | Cu | 稀硫酸溶液 |
B | Cu | Fe | 稀盐酸 |
C | Ag | Zn | 硝酸银溶液 |
D | Zn | Fe | 硫酸亚铁溶液 |
A.A B.B C.C D.D
- (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X>Y>Z>W
B.Z的氢化物在水溶液中能形成一种强碱
C.元素X、Z均能与W形成多种化合物
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 (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分子式表示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A.CH2Cl2 B.C5H10Br2 C.C5H12 D.C3H7Cl
- (2021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 | 结论 |
A | 将混有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 | 乙烯被氧化,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
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
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
D | 将盛有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插入饱和食盐水中,在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上升,但未能充满试管 | 生成的氯代甲烷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 |
A.A B.B C.C D.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科技助力,体现环保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部餐具均由可降解聚乳酸生物新材料制作,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B.全部场馆采用光伏、风能产生100%绿色电力,实现零碳排放
C.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国家速滑馆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与传统制冷剂氟利昂相比更环保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作油漆、红色涂料
B.碳酸氢钠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C.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中
D.焰火中黄色来源于钾盐灼烧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CO B. C. 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5mol B.4gHe
C.标准状况下2.24L D.0.2mol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我国科学家在铜电催化剂上锚定离子液体,提高了转化为的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的比例模型:
C.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6的铜原子:
D.氕、氘、氚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加入后,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同时产生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 B. C. 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入适量苯,振荡,静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上层 | 橙红色 | 黄绿色 | 无色 | 无色 |
下层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黄绿色 |
A.A B.B C.C D.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既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纯碱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 B. C. D.
41.(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制取和提纯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混合乙醇和浓硫酸 | B.制取乙酸乙酯 | C.分离乙酸乙酯和水层 |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 |
A.A B.B C.C D.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B.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砷化(CaAs)太阳能电池阵,Ga和Al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性:
B.砷化镓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镓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D.砷与在常温下可剧烈化合为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获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A.
B.
C.
D.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二氧化氯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可用氯酸钠和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B.是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C.是还原产物
D.产物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如图,在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Y分别为铁棒、石墨棒,烧杯中为溶液,则Y电极质量增加
B.若X、Y分别为铁棒、碳棒,烧杯中为稀硫酸,则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若以铝棒、铜棒为电极材料,烧杯中为浓硝酸,则铜棒逐渐溶解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烧杯中为稀盐酸,则金属活动性顺序:Y>X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常温下,某同学分别将5g锌粒(形状大小一样)加入到如下三组50 mL混合试液中,图为硫酸铜浓度不同时,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 | CuSO4/(mol•L-1) | H2SO4/(mol•L-1) |
a | 0.00 | 3.00 |
b | 0.25 | 3.00 |
c | 0.50 | 3.00 |
A.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B.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
C.3min时,生成氢气的速率:b>c>a
D.对比曲线b、c的6~7min段,可知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不一定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 (2022春·陕西咸阳·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于玻璃雕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Y<Z
B.Y的常见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
D.该化合物中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参考答案:
- C
【分析】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装置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电极是正极,N电极是负极,N极材料比M极活泼。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在正极放电析出金属,并测得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小,说明析出的金属质量大于溶解的金属质量,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详解】A.M极材料(Zn)比N极(Cu)活泼,A错误;
B.M极上质量不增加,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B错误;
C.N极材料比M极活泼,且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C正确;
D.M极材料(Zn)比N极(Fe)活泼,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根据电极材料的变化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
- C
【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最小,X的原子半径最大;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的质子数为8,W为O元素;X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Si元素;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则Z为Cl元素。
【详解】A.氧元素非金属性强,没有正化合价;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大于硅元素的+4价和钠元素的+1价,故A错误;
B.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水溶液为强酸,故B错误;
C.钠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氧化物,氯元素和氧元素能形成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七氧化二氯等多种氧化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高氯酸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 B
【详解】A.CH2Cl2是甲烷的二元取代物,只代表1种物质,B.C5H10Br2的同分异构体,先考虑C5H11Br是C5H12的一溴代物,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相应的一溴代物各有3种、4种、1种,C5H11Br有8种同分异构体,再考虑在一溴代物的基础上再取代一个氢,其同分异构体的种类远远超过8种,C.C5H12是戊烷,同分异构体有戊烷、已戊烷和新戊烷三种,D.C3H7Cl的同分异构体有1-氯丙烷和2-氯丙烷2种,故B项的同分异构体最多,故答案为:B。
- D
【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否则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A错误;
B.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则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的氢的活性,故B错误;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则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
D.将盛有物质的量之比为1:4的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插入饱和食盐水中,在日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上升,但未能充满试管说明反应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 C
【详解】A.聚乳酸属于聚酯类高分子,含酯基,可降解,使用聚乳酸可降解塑料能减少聚乙烯等塑料制品的使用,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故A正确;
B.采用光伏、风能产生100%绿色电力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实现零碳排放,故C正确;
C.氢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造成臭氧空洞,所以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比传统制冷剂氟利昂更环保,故D正确;
故选C。
- B
【详解】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能做红色涂料,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食品酥松膨胀,常用作食品膨松剂,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做红酒的添加剂,起到防腐的作用,故C错误;
D.焰火中黄色来源于含钠元素化合物的灼烧,故D错误;
故选B。
- D
【详解】由氧化物的性质可知,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D。
- A
【详解】0.5mol氨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4g氦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0.2mol,0.2mol硫酸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7=1.4mol,则0.5mol氨分子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大,所含原子数最多,故选A。
- C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C2H4为平面结构的乙烯,比例模型为,故B正确;
C.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6的铜原子的质量数为65,原子符号为,故C错误;
D.氕、氘、氚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氢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C。
- B
【分析】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不含有颜色的离子;Na2O2 加入溶液,一般是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详解】A.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A错误;
B.含有镁离子的溶液呈无色透明,且镁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正确;
C.钡离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沉淀,C错误;
D.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D错误;
故选B。
- A
【详解】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振荡,再加入适量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苯,苯萃取溶液中的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的溴的苯溶液,下层无色的水溶液,故选A。
- D
【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A.乙醇与纯碱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纯碱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苯与金属钠、纯碱均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与纯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C
【详解】A.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应将密度大于乙醇的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故A错误;
B.乙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制取乙酸乙酯时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离乙酸乙酯和水层时用分液的方法,故C正确;
D.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时,温度计应在支管口附近,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C。
- A
【详解】A.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与银氨溶液共热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故A正确;
B.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纤维素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A。
- D
【详解】A.Ga和Al同主族,且金属性比Al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知碱性:Ga(OH)3>Al(OH)3,故A正确;
B.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铝具有两性,镓与铝位于同主族,推测化学性质相似,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正确;
D.砷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砷与H2在常温下不能剧烈化合为AsH3,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 B
【详解】A.粗盐加水溶解、除杂、精制得到氯化钠溶液,溶液经蒸发得到无水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金属钠,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溶液电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气和氯气,无法制得金属镁,制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故B符合题意;
C.海带灼烧、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加入四氯化碳萃取碘,分液得到含有碘的有机溶液,溶液经蒸馏制得碘单质,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向苦卤中加入酸酸化后,通入氯气经溶液中溴离子氧化为溴,用热空气将溴吹出,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得到氢溴酸,向氢溴酸中通入氯气后蒸馏制得粗溴,制取物质的方案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A
【分析】由未配平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酸钠是反应的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氯是还原产物,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过氧化氢是反应的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气是氧化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反应中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1mol××22.4L/mol=11.2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过氧化氢是反应的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二氧化氯是反应的还原产物,氧气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反应中二氧化氯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A。
- C
【分析】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Y为正极。
【详解】A.若X、Y分别为铁棒、石墨棒,烧杯中为氯化铁溶液,铁离子在正极石墨棒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则Y电极质量不变,故A错误;
B.若X、Y分别为铁棒、碳棒,烧杯中为稀硫酸,铁棒为负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B错误;
C.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铜能与浓硝酸反应,若以铝棒、铜棒为电极材料,烧杯中为浓硝酸,铜棒为负极,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铜棒会逐渐溶解,故C正确;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烧杯中为稀盐酸,做负极的X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强于做正极的Y,故D错误;
故选C。
- D
【详解】A.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则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A正确;
B.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减小,则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B正确;
C.由图可知,3min时对应的纵坐标为氢气的速率,则生成氢气的速率:b>c>a,C正确;
D.曲线b、c的6-7min段,反应速率均减小,与氢离子浓度变小有关,与硫酸铜浓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D。
- B
【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于玻璃雕花,则Z为F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则X为B元素;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Y与R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且R形成1个共价键、Y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Y为N元素、R为H元素。
【详解】A.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中,氢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H<F<N<B,故A错误;
B.Y为氮元素,氮的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则硼化氢、氨气、氟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故C错误;
D.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化合物中氢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云南丽江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云南丽江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2-选择题②,共11页。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选择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选择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0-2022三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汇编3-非选择题,共28页。